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张伟泽 香港报道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2月28日发表2024/25财政年度特区政府财政预算案。这是新一届特区政府的首份财政预算案,主题为“坚定信心、抓紧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
根据特区政府的预测,香港经济2024年将进一步扩张,全年GDP增长预计将介于2.5%至3.5%之间;在2025年至2028年间,香港平均每年GDP增长预计为3.2%。
陈茂波在演讲中表示,香港在疫情后经济恢复增长,但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以及高利率环境影响下,香港经济复苏动力有待加强,公共财政需要进入整固阶段。香港特区政府将采取财政整合策略,让财政赤字逐步收窄,收支恢复平衡。
财政预算案中提到,2023/24年度预计特区政府综合赤字为1016亿港元,到2024/25年度预计特区政府综合赤字将收窄至481亿港元,财政储备在2025年3月底预计为6851亿港元;展望未来,预计到2025/26至2028/29年度可达至综合盈余,财政储备在2029年3月底预计将回升至8322亿港元。
陈茂波表示,特区政府正落实一套全面的财政整合计划,以节流为重点,但也以务实态度增加部分收入,力求数年内让政府恢复收支平衡,并会从根源着手,加强管控开支增长速度。政府会继续推行公务员编制零增长,将在未来两个财政年度每年节省经常开支1%。
澳洲会计师公会大中华区税务委员会联席主席刘明扬认为,新一份财政预算案通过落实一套全面的财政整合计划,在面对外围环境压力和财政赤字的状况之下,通过务实的措施稳定社会发展和保持信心,着力发展绿色经济、数字经济和盛事经济,继续积极招商引资和拓展海外市场,为香港未来的发展带来更多动力。
全面撤销楼市“辣招”
今年的财政预算案中关注度最高的无疑是楼市政策调整。陈茂波宣布,即日取消所有冷却楼市的“辣招”,包括额外印花税、买家印花税和新住宅印花税。
“辣招”中的额外印花税是针对业主在购入物业短期内出售所设置的印花税,而买家印花税是针对境外买家的印花税,非香港永久性居民在香港置业需要缴付额外印花税;新住宅印花税是针对非首次置业的买家设定的额外印花税。
陈茂波指出,经审慎考虑当前整体情况后,决定即日起撤销所有住宅物业需求管理措施,在当前的经济及市场情况下,“有关措施已无需要”。
香港金融管理局同日向银行发出指引,放宽物业相关的监管措施。香港金管局修订了适用于物业按揭贷款的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措施及其他相关监管要求,包括调整自用住宅物业及非住宅物业按揭成数,并暂停实施物业按揭贷款假设利率上升200基点的压力测试要求等。
事实上,2023年香港楼市承压,虽然整体楼市在年初受惠于全面复常有所回升,但从第二季度开始,楼市持续走弱。根据香港差饷物业估价署数据,2023年香港全年私人住宅楼价指数累计下降约6.8%,连续两年下降。根据金管局数据,住宅价格相比2021年高位已累计下调逾20%。
美联物业住宅部行政总裁(港澳)布少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取消“辣招”对于香港楼市是个正面的信号,能够促进楼市成交量上涨,同时让楼市跌幅放缓。取消“辣招”之后,香港楼市会吸引投资者来港购房,预计在三月份楼市成交量会有较大反弹。从中长期来说,取消“辣招”这类控制需求的措施,有助于释放购买力,让香港楼市发展更为健康。
然而,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则指出,“辣招”的意义正在减弱。2023年全年三大“辣税”交投量共录得约2811宗,创2014年三项住宅“辣税”征收后有纪录以来新低,而2023年“辣税”收益约59.89亿港元,连续2年金额不足60亿港元。
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在倡议巩固港股市场竞争力上,财政预算案提出,将全速落实促进股票市场流动性专责小组建议,目标是在今年年中落实维持恶劣天气下港股市场运作安排,届时不论黑雨、8号及10号风球都能维持港股交易。
香港投资基金公会行政总裁黄王慈明指出,世界上所有主要市场在恶劣天气情况下仍能正常运作,在台风天正常运转是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要求。她坦言:“香港市场必须迎头赶上,无谓再纠结于‘为何’的讨论,相信服务供应商可以提供适当的技术和设备,帮助业界在实施该项措施的同时保证雇员的安全。”
除了落实恶劣天气下的市场交易,财政预算案也提出完善上市机制、优化交易机制以及加快市场推广等举措,希望以此进一步提升市场效率和流动性。
黄王慈明指出,这些举措显示特区政府已接纳业界的意见。这些措施将对市场流动性产生积极影响。该机构进一步表示,允许机构投资者更容易地参与首次公开招股,将吸引更多长期资金,并提高价格发现的有效性。
除此以外,财政预算案亦强调了香港资本市场与内地的互联互通。
香港是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处理全球约75%的离岸人民币支付结算,亦拥有全球最大、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的离岸存款资金池,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陈茂波表示,特区政府会全力建设离岸人民币的生态系统,把握庞大机遇,助力人民币国际化的稳慎推进。
陈茂波介绍,香港特区政府正从多方面推进相关工作,包括继续深化互联互通机制,便利人民币跨境投资和双向流通,提高离岸人民币流动性;鼓励机构提供更多离岸人民币产品及风险管理工具,以及在港进行人民币融资。此外,特区政府会将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发展成为亚洲主要的国际中央证券托管平台,更好地支持包括人民币跨境清算、交易结算、托管等业务。
法国外贸银行亚太区高级经济学家吴卓殷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深化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香港作为资金自由流通的离岸市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香港推出更多的金融产品以及在互联互通机制上继续扩展的做法,能够帮助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目前的这些举措都是资本市场的基础建设建立渠道,由于汇率影响,短期内相关可能难见成效,但从长期来看,这些基础建设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
推动香港高质量发展
创新科技是驱动经济及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本次的财政预算案对香港打造国际创科中心的相关措施也有重点着墨。
香港科学园与香港数码港是香港创科旗舰以及创业培育基地。财政预算案中提到,人工智能是新一轮产业革新的重要驱动力,为促进人工智能在香港发展,数码港正在全速建设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协助研究机构和业界应付算力需求,首阶段设施最快于今年内投入服务。
对此,香港立法会议员黄锦辉表示,推动创科项目发展是在对香港未来进行投资。推动创科必须在上游研发阶段提供足够资金,财政预算案所提及的多个项目,均能促进上游研发。这些项目包括拨款30亿港元推行为期三年的人工智能资助计划,以及拨出30亿港元推动前沿科技研究支持计划,为创科研发提供资金,追求突破性的发展。
而针对创科的中游领域,财政预算案进一步提出,将筹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对于创科的下游落地,财政预算案将于今年内推出100亿港元的“新型工业加速计划”,为从事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的企业,以1(政府):2(公司)的配对形式提供每家企业最多2亿港元的资助。
香港生产力局主席陈祖恒表示,该计划将能够带动经济转型以及产业链高增值发展,并吸引更多高端人才来港,为创科生态构建良性循环。相关措施能够助力企业积极把握“引进来、走出去”的机遇,以创科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除了香港自身的创科发展,财政预算案也提到与内地在产业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其中,河套港深创科园作为双方合作的先导区,备受社会关注。
陈茂波表示,河套港深创科园让香港通过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同时更紧密地联通世界。园区的首批大楼会在年底陆续投入运作,招商引资、招揽人才等工作亦已开始。特区政府会继续支持推动港深创科园的建设,正加紧起草“河套香港园区发展白皮书”,目标是今年内发布。
陈茂波介绍称,特区政府今年会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设立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所,提供一站式支持平台,推动更多本地及海内外药物和医疗器械企业来港,进行临床测试。特区政府也积极争取国家药监局容许企业为产品申请在内地上市许可时,可利用这些数据。
根据财政预算案,香港特区政府将在港深创科园设立“生命健康创新科研中心 InnoLife Healthtech Hub”,吸引国际顶尖的科研团队和人才落户,聚焦生命健康领域的研究,助力河套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特区政府会从过去预留的100亿港元当中,拨出20亿港元支持“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进驻河套,另外亦会拨款两亿港元,在园区为生命健康科技的初创企业,提供孵化、加速计划等支持。
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叶玉如表示,财政预算案中提到的设立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所以及生命健康创新科研中心,将吸引更多国际顶尖的科研团队和人才来港,进行有关生命健康领域的研究和进行临床测试。财政预算案中针对生命健康、微电子等领域的措施具有前瞻性,有利于凝聚更多海内外人才及资金落户香港,为香港的未来发展注入坚定信心。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