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来是新年,元宵佳节正式给甲辰龙年的新春年味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同时收官的还有今年“热辣滚烫”的年菜市场。伴随全国各地盛情邀约游客过大年的热浪,手信礼品、美食礼包、地方餐食,无一不是年菜的“主场”。
有人谈到,年味越过越浓,但与过去相比,这两年的过年习惯也变得有些不同。有人说过年也在经历着一轮“现代化改造”:新年味、新年潮、新消费成为年轻人的新礼俗。
年菜可以说正是这一过程的产物:便捷的预制菜走向大江南北,走进千家万户的年夜饭桌。年菜消费阶段性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但为预制菜未来可持续发展留下诸多启迪。最关键的一点在于,从流量经济的持续性而言,文化打开了预制菜价值的增量空间,使其具备更明确的着力点与长期化的操作空间。如今,“年菜”不仅是物质的提供,更是一种消费新形态、消费新生态、消费新文化的体现。
情感连接:让“年菜”更富人文气息
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是对神灵与祖先的敬仰,也是对团圆、亲情的深深眷恋。在春节这一特殊场景下,人们对品尝珍稀美味、体验美食文化的需求会达到高峰。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因为年文化,‘年菜’不仅是食品,更是连接亲情、传承文化的美好载体。‘年’是承前启后的节点,是一年付出与收获的盘点总结,是‘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再出发,是共建共享的相互感谢、相互激励。‘年文化’是感恩文化,是激励文化,是同心同德的合作文化,是血脉相融的亲情文化,还是生生不息的进步与发展文化。”
以美味佳肴去对接、承载、体现如此华美、盛大、丰厚的年文化,“年菜”的价值自然华美、盛大、丰厚。
2022年9月,在农民丰收节活动中,广东首提“年鱼经济”,推动水产品节庆化。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富庶、繁荣的象征。逢年过节、喜庆筵席及亲朋团聚,总少不了一道充满喜庆气的鱼肴。
一年过后,广东再度抛出“年菜经济”新概念,预制菜业界再升级,以年菜经济赋能预制菜产业,致力推动研发出营养、健康、美味、便捷而又富有年节文化与喜庆意蕴的产品。
此后,“八大菜系百款年菜”研发评选活动将大江南北170多款产品汇聚一堂,用激烈的“年菜”大比拼打开南北味蕾碰撞与交融的新奇体验,最终让“金牌年菜”脱颖而出,进入各类消费场景:京东年货节的首页、白云机场的候机厅、世界美食之都顺德的货架、出口基地南沙的展销会、国际都市香港的街头,最后再走上家家户户的餐桌。
年菜出海,更是让所有人看到,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与其背后情感的牵系。在短时间内,“年菜”从一个概念迅速转化为市场上备受瞩目的热门商品,成为一颗耀眼的市场新星。
通过定制年菜,预制“年菜”为消费者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消费体验,使得节庆亲朋聚会,餐桌上菜品丰富美味而且更为便捷,这种新消费模式下衍生礼品经济,年菜成为亲情友情的载体。年菜体现的不仅是物质的价值,更是情感的价值、文化的价值。
值得关注的是,在中国春节逐步走向世界舞台背景下,中国年菜所体现的文化价值,在异国他乡,更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每一道年菜,都是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从东方的厨房,到全球的餐桌,中国年菜的故事正向世界讲述,让成为全球节日的“世界年”品尝不一样的“中国年味”。
牵手非遗:与民俗技艺的“三味融合”
“年菜”是以企业为“掌勺人”批量生产的美食,同时也是科技与文化的“结晶”。在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大客户总监柳卫峰看来,“年菜”也是厨师技艺、食品科技和民俗文化的“三味融合”。
获选为金牌“年菜”名录的恒兴集团“年年有鱼”系列礼盒,便是将文化特色、食材与风味进行融合,把年菜“有故事、有文化、有品质”这一理念以国潮风的设计形式体现在产品包装细节中,让“年菜”有故事可讲,有文化可循。
然而,文化的呈现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往往需要时间的沉淀,这对于“年菜”企业来说同样也需要。
港三元是首批金牌“年菜”企业中的百年品牌,更是非遗文化传承的主体。其的传统粤式点心如酥角、老婆饼、鸡仔饼、萝卜糕、凤梨酥深受粤港澳大湾区消费者的青睐。
在传统广式点心中,老婆饼绝对占了一席之地,广式老婆饼制作技艺也被列入第八批广州市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港三元创始人颜思颖便是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将广式点心文化与“年菜经济”相融合,在传统中坚持创新,是颜思颖的对港三元未来发展的坚定规划。颜思颖在继承老婆饼传统口味的基础上,创造出一批特色的“新老婆饼”,包括荔枝、柚子、黄皮、凤梨等适合年轻人口味的休闲食品,通过与特色水果相融合,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广式点心。
除广式老婆饼之外,获选为首批金牌“年菜”名录的得福腊肠,同样源自省级非遗——黄圃腊味传统制作工艺。中山黄圃腊味源起于清光绪年间,是广式腊味的代表。
中山市得福肉食制品有限公司经理吴秋燕表示,得福腊肠以传统的制作方式还原地道的风味,并挑选品质上乘的广式腊肠+广式腊肉,打造了“年菜”腊味双拼礼盒,是带有美好寓意的过年手信礼品。
因其色泽鲜红,成双成对,岭南人给得福腊肠注入“日子红红火火,来年幸福美满”之意。在广东,腊味不仅是街坊们团年饭上必不可少的菜肴之一,更是一种情怀的载体,传承家的味道,感受家的温暖。
产业赋能:年味有了远行的翅膀
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正蕴藏在越来越多的农业品牌故事中,展现出巨大的消费带动力。“佛跳墙”“金鲈满堂”“八方来财,八道硬菜”……以“中国红”为主色调装点的新春礼盒已经在各大商场和超市上架。
企业纷纷推出2024龙年新春“年菜”礼包,预制菜企业将传统文化、地方特色和乡村振兴战略融入“年菜”产品中,推出了潮菜+英歌舞、非遗技艺+粤味菜等推出年菜礼盒。
春节今年被确定为联合国假日,“中国年”成功升级为“世界年”,年味出海则更加凸显其意义。新西兰粤商会副会长夏阳在年菜出海首航仪式上介绍,新西兰当地有24万华人,“年菜”出口可以大大慰藉海外华人华侨对家乡味道的思念。但当年菜出海的创意提出时,已经是去年的12月。年关将至,让海外华人吃上来自家乡的年味貌似已经成为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
但这一切因为预制菜产业的成熟而成为了可能:从菜品调整、生产线改造再到报送检验,企业用极短时间内扛住澳新两国严苛的进出口检验;航空公司专门成立年菜出海专班小组,开辟绿色通道迅速放行;省、市、区各相关部门及行业组织大力支持,在资质认证、产品检验、口味适应以及食品安全标准等方面帮助企业克服难题。
称赞不已,这是中国驻奥克兰总领馆副总领事王俊超、新西兰中国友好协会奥克兰分会主席Michael Dawson在品尝到出海的广东年菜后给出的反应。正是产业的发展,让年味与中国文化得以插上翅膀,让中华文化走向全世界。
高速成长的预制菜打好“年菜”局,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借助全国性、专业性平台加强信息互通、掌握前沿资讯、促进合作共赢。广东省预制菜产业联合研究院院长徐玉娟认为:“年菜”的提出,体现了广东预制菜产业界的担当、作为、智慧,必将为预制菜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新年的烟火味,是亲友围坐、共话家常的欢腾气氛,是宴席铺开、氤氲而来的年菜香气。同堂共享舌尖至味,是对过去一年的完美收官,也让新的一年变得灯火可期。作为最重要的一顿饭,年夜饭不仅仅象征着家庭的团聚与亲情,更是一种从古至今独有的文化传承。而如果说过去,消费者对预制菜有点将信将疑,那么对年菜就是欲拒还迎了。
这告诉我们,文化赋能,才能发挥出预制菜产业的真正实力。如今,“年菜”是一个不可忽视文化符号,也是一道“经济菜”,不仅依托着春节大市场,迸发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更饱含着中国文化发扬光大、走向世界的宏伟追求。
策划:喻淑琴 李振
本期记者:林鹏
设计: 魏佳燕 张梦琦 吴泽鑫
实习生:陈聪 辛瑞 程冰雨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