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今日(2月20日)發佈的2月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呈現“非對稱下行”,其中,1年期LPR維持3.45%不變,5年期以上LPR較上期下行25個基點至3.95%,降幅歷史最勁。分析稱,LPR報價在MLF(中期借貸便利)利率不變背景下單獨下行並不罕見,這與銀行系統中長期負債成本有效降低有關。本月LPR的“非對稱下行”,有助於提振市場信心,進一步讓利實體經濟,促進中國經濟加速恢復活力。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分析,中國正處在經濟和信心恢復的關鍵期,鑒於海外需求前景的不確定性,LPR報價合理下行可進一步讓利實體經濟,促進經濟加快恢復活力,提振市場信心。此外,人行此前通過降準、定向降息等,為銀行提供長期限、低成本資金,且2022年以來商業銀行4次調降存款利率,有效降低瞭銀行系統綜合負債成本,為貸款端利率調降拓展瞭空間。他並指,在本月MLF利率持穩背景下,人行借助“數量型工具+改革手段”引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繼續下行,是依據宏觀經濟實際情況和內外部環境變化做出的決策,可提升政策質效,更好兼顧內外部均衡。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院長連平表示,去年四季度內地主要銀行已調降存款利率,人行上月將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利率由2%下調至1.75%,本月初又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這些政策操作均為推動LPR下行做好瞭充分鋪墊。他續稱,LPR的下行有助於引導商業銀行有序降低存量首套房貸利率,引導資金更多流向民營小微、鄉村振興等薄弱環節,更好提振資本市場信心,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傢趙偉認為,5年期以上LPR下行幅度遠超預期,進一步釋放瞭“穩增長”信號,有助於刺激需求並紓解存量債務壓力。他補充說,2022年以來,5年期以上LPR累計下行70個基點,貸款加權利率隨之回落超90個基點至3.83%的歷史低位,“較之存量貸款,LPR的下行或可直接帶動基建、制造業等新增中長期信貸融資成本的回落”。

  LPR報價單獨下行不罕見

  需指出的是,在MLF利率持穩背景下,LPR單獨下行的情況並不少見。具體看,2019年9月和2021年12月,1年期LPR在當月MLF利率不變情況下均單獨下行5個基點,2022年5月在MLF利率持穩情況下5年期以上LPR單獨下行15個基點。

  “MLF主要影響的是銀行間市場類負債成本的變化,其對存款成本變化的影響相對有限。”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傢溫彬強調,若因為降準或存款利率調降,引致銀行負債成本下降,就有可能出現“MLF利率不動、惟LPR單獨下行”的現象。他說,去年12月主要銀行已調降中長期存款利率,加之上月再貸款、再貼現利率的下調,以及本月的全面降準,人行政策措施已有效降低瞭銀行系統的中長期負債成本,為本月LPR單獨下行提供瞭基礎。

  連平指出,本月LPR下行具有顯著的結構性特征,5年期以上LPR下行幅度遠超預期,是人行在綜合內外各方面因素後做出的平衡決策,符合“靈活適度、精準有效”的政策基調與思路。他判斷,上半年美聯儲降息概率不大,鑒於未來全球經濟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人行要保持國內外貨幣政策之間的平衡,保留一定的利率空間以應對未來潛在的經濟增長下行問題。此外,人行降息力度應與銀行體系承受力保持一定平衡,若下行幅度過大、節奏過快,也可能增大商業銀行經營壓力。

  周茂華提醒說,盡管本月1年期LPR報價持穩,但人行依然可通過結構性工具,推動金融機構挖掘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潛力,降低小微、三農等實體經濟薄弱環節的融資成本。

  年內貸息仍有下行空間

  展望未來,連平坦言,今年國內外經濟環境復雜嚴峻,很難通過一兩個特定政策工具解決所有問題,宏觀政策決策部門和人行將綜合施策,進一步強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他建議,財政與貨幣政策要加強政策協同,人行要更好發揮貨幣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加強多種政策工具綜合運用,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除適度降準、降息外,還要用好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抵押補充貸款(PSL)等結構性工具”。

  周茂華認為,當前中國通脹溫和可控,國際收支也保持基本平衡,人行有充足的政策運用空間,鑒於銀行資產質量與盈利狀況整體良好,未來LPR仍有下行空間。他判斷,後續降息仍在政策工具箱中,人行將依據未來需求恢復進度、物價回升節奏,以及房地產復蘇狀況精準施策,“若消費、物價、房地產復蘇進度不夠理想,不排除人行通過進一步降準、降息,以及其他結構工具引導市場利率中樞下移的可能”。

  趙偉說,去年四季度以來,“財政端”萬億元國債項目落地,“準財政端”PSL(抵押補充貸)放量、地產“三大工程”加速佈局等穩增長措施有序推進,各地也積極加快重大項目的部署。隨著穩增長項目落地實施,今年中國經濟料“先升後穩、穩步修復”,目前“穩增長三步走”正在進行中,其對經濟的支撐效果有望逐步顯現。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