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吴佳楠 广州报道
2月3日,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文件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分为六个部分,共提出28条具体措施。文件明确指出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留意到,这是实施推进20多年的“千万工程”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而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同样提到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找准乡村振兴的切入点,提高工作实效。
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智库专家顾益康认为,以“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相关部署,释放的信号在于,全面总结“千万工程”成功经验,深刻阐释“千万工程”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启示,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努力使新时代的“千万工程”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总引擎。
此外,文件擘画了一幅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路线图”,包括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以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等举措。
广东省“百千万工程”专家智库首批专家委员、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城乡融合发展研究院院长、数字乡村与文旅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主任吴志才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此次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两个确保、三个提升、两个强化”,为新时代新征程广东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实施“百千万工程”指明了前进方向,也提供了重要的启示经验。广东将继续锚定建设农业强省目标,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广东力量。
学习运营“千万工程”
“千万工程”即“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该工程全面实施20多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不仅将“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写入文件标题,还在文件中强调要“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
顾益康认为,浙江“千万工程”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成功范例,对浙江三农发展乃至中国三农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其蕴含的理念方法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旺盛实践活力,已成为新时代新征程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领。
事实上,“千万工程”作为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推动共同富裕的有效经验探索,广东在推进“百千万工程”时也正在学习借鉴。
吴志才表示,广东和浙江两省的省情不同,广东整体经济发达,但仍面临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一最大短板。因此,广东推进“百千万工程”发展布局,重在学习运营“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并对标浙江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以找到广东学习的“坐标”,将短板充分锻造为潜力板。
“学习运营‘千万工程’,首先就要破解浙江发展至今的基因‘密码’。” 吴志才表示,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是一项系统性工作,点多面广线长,涉及内容方方面面,需要树立“全域”发展思维,打破传统的小规模行政边界,将县域作为一个完整意义的整体,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从村、镇、示范带、县四个空间尺度打造全域性空间,并发展城乡等值化、差异化融合发展的功能系统,共同筑就县域层面全面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
对此,广东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将“百千万工程”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今年的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在过去的一年,广东选取22个县(市、区)、110个镇、1062个村(社区)作为首批典型,更好统筹县的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加快把短板变为潜力板。
值得一提的是,文件还将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明确为重点。吴志才表示,此次文件将“三个提升”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也将成为广东推动“百千万工程”的总抓手。
在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方面,文件提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在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方面,文件提出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等举措。在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方面,文件提出坚持农民唱主角,促进“村BA”、村超、村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等举措。
对此,广东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形成以县域为中心的区域要素集聚、产业链协同、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2023年广东共有112个镇入选全国千强镇,新增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5个、示范村49个;在建设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方面,广东大力发展食品加工、文化旅游等强县富民产业,2023年新创建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并集聚预制菜相关企业超过6000家,成为全国预制菜产业发展的先导区之一。
吴志才表示,在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方面,广东要以现代农业产业园、预制菜和海洋牧场为抓手,推动农产品生产和粗加工、精深加工协同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在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方面,广东要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整合盘活农业零散闲置土地,保障乡村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用地。
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多次被强调,本次文件同样提出要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值得一提的是,文件关于保障粮食安全有一些较新颖的提法,比如“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深化多渠道产销协作”“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等。
吴志才表示,粮食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的压舱石和稳定器,广东要着眼于粮食安全战略,通过科技和改革赋能,推动传统农业向科技农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贡献广东力量。
“广东要树立‘大食物观’,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坚持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并依托‘山江海’大生态格局,重点向海洋、森林、江河进行拓展。”吴志才表示。
对此,广东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确保粮食供应链安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动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过去一年,广东启动实施“田长制”,建成高标准农田169.8万亩,垦造水田5.31万亩,有序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同时全力推进3个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建设,新开工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40个、总投资超120亿元,2023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占比达14%、总量连续29年居全国首位。
事实上,粮食供应、农业发展的源头离不开种业。作为农业“芯片”,种业科技同样在文件中被频频提及。文件明确提出“两个强化”,即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并指出要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要求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加大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选育推广生产急需的自主优良品种。
近年来,广东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深入实施“粤强种芯”行动,种业振兴工作初见成效。目前,广东已培育农作物持证种子企业290家,其中全国种子销售收入前十强企业1家,全省每年进口蔬菜种子占全国70%以上。10家(次)畜禽企业、12家(次)水产企业入选国家种业企业阵型,数量分居全国第一、第二位。
甘薯脱毒种苗技术正是广东农业在种业源头上提产增质的生动写照。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杨义伶表示,脱毒种苗是目前解决甘薯退化及病毒的最佳途径,使用合格的脱毒种薯,增产幅度可达20%-50%,且甘薯脱毒种苗产业价值高、市场需求大,具有很高的现实需求。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广东要用好两张牌,一张是‘科技’牌赋能农业产业升级,另一张是‘改革’牌夯实乡村发展基础。”吴志才认为,用好“科技”牌,广东需要探索发展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等新兴农业产业,推动生产型农业向科技型农业和服务型农业延伸,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用好“改革”牌,广东要鼓励以合作开发、入股经营等方式盘活利用农村资源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在坚守底线的前提下,引导和鼓励各地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