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外貿企業積極建立或升級暢通的海外營銷渠道。右圖:疫情三年,改變瞭部分外貿商的傳統思路,意識到線上化轉型的必要性。
疫情打亂全球供應鏈,但同時推動跨境電子商貿急速發展。不過,在外貿商眼中,“貨能賣得出去後,更重要的是錢能收得回來”,因此對第三方跨境支付平臺服務需求持續增長,當中包括杭州乒乓智能技術(PingPong),運用區塊鏈、大模型等前沿數字技術,在降低企業金融支付成本、保障支付安全的同時,助力商傢海外淘金。\大公報記者 俞晝杭州報道
“疫情三年,改變瞭我過去十年做外貿的傳統思路,也讓我認識到瞭線上化轉型的必要性。”在義烏做瞭十幾年外貿生意的瑞塔表示。
瑞塔指出:線上能對接的采購商肯定比線下多,但風險也更大。“很多人認為做外貿,最怕的是沒訂單。其實,我們最擔心的是發瞭貨,卻收不到錢,這一來一回的損失,很可能一筆就能把企業給拖垮瞭。”瑞塔說,寧願少賺錢,也要把生意做得穩當些。所以她一直堅持“錢貨兩訖”的線下交易規則。
解決傳統海外轉賬痛點
疫情期間,一單生意讓她猛然意識到互聯網化的意義。“當時一位老客戶想買額溫槍,我手頭沒現貨,發動身邊一切的關系才找到廠傢。”瑞塔告訴記者,那筆訂單從產品看樣、貨款支付,到打包郵寄、抽樣質檢等,所有環節都是在線上完成,賺到的傭金,為疫情中艱難度日的企業緩解瞭燃眉之急。
有“世界小商品之都”之譽的義烏,市場外向度高達65%以上。過去“工廠→出口商→進口商→零售商→消費者”的傳統貿易鏈條,正在向“終端買傢(B2B)或零售商/消費者(B2C)供應商、工廠→貿易平臺→工廠等B2B、B2C”的數字化貿易路徑轉向。僅在義烏國際商貿城,就有超過90萬傢的市場主體,跨境人民幣結算的國傢和地區達176個。
“如果是主流貨幣倒也方便,最麻煩的是一些非主流貨幣,中間還需要以美元進行倒手,回款周期長,外匯風險就高瞭。”瑞塔說,以目前增長最快的非洲及拉美市場為例,當地人習慣使用的貨幣種類超過30種,且開通海外賬戶的手續非常復雜。“就算備齊材料,也要90多天才能開出一個海外非主流幣種的賬戶,等賬戶開出來,生意都談不成瞭。”
2015年成立的杭州乒乓智能技術以“瞭不起的1%”(即手續費降低至1%)為口號,一舉將全行業跨境電商賣傢支付的手續費降低瞭三分之二。八年來,業務拓展至全球200多個國傢和地區,累計促成跨境交易金額超8000億元(人民幣,下同)。
大數據算法降低營運成本
在此之前,交易資金無法從海外電商平臺,直接進入賣傢的內地賬戶,需要通過第三方收款平臺完成中間的承接,跨境支付市場可說是大銀行和大企業的天下。浙大學霸盧帥是PingPong的聯合創始人。他說:“長期以來,這環節被海外收款企業壟斷,在一收一放間抽取高達3%至5%的手續費。而絕大多數中小企業利潤率也不過5%至10%而已,如果不支付這筆手續費,連錢都收不回來。”他表示,通過將零散的中小跨境商業清算,整合成類似於大型跨國公司架構下的集中清算,降低跨境支付的資金門檻和匯損,從而降低單筆外貿款項的手續費。“我們當時提出隻收1%的手續費口號,由此迅速占領瞭市場。”盧帥回憶說,一年後,全行業的手續費逐漸降至1%,為外貿商人節省瞭成本。
更為關鍵的是,通過大數據算法和疊加整合,即使隻抽取1%的手續費,依然為PingPong留下利潤空間。盧帥強調,做企業不是做公益,隻有自己先存活下來,才能更長久地為行業服務。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