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延雪瑤)美國陶氏公司全球副總裁凱文·科勒瓦(Kevin Kolevar)有個地道的中文名字——柯樂文,他和中國的結緣在1996年,當時參加瞭中美文化交流之旅。中國文化的深厚積淀、中國經濟的蓄勢騰飛給他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對於進博會,他說,這一盛會帶來的經貿和人文交流機會有著重要的價值,結交新朋友、發展新關系,能夠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記者:您有個中文名字叫柯樂文,您和中國的故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柯樂文:那是在1996年,我當時在美國參議院工作。中國政府邀請一個美國代表團訪華。因此,我和一些同事來到瞭中國。我們花瞭大約兩周的時間訪問瞭中國各地的很多個城市。這真的激發瞭我對這個國傢的濃厚興趣。大約15年前,我加入陶氏公司,並開始與我的中國同事們密切合作,我於是請他們給我取一個中文名字,他們真給我取瞭一個,我非常喜歡這個名字。
記者:在您看來,近年來中國市場有哪些新變化或新趨勢?
柯樂文:我們今天在中國市場看到的情況,與我們在美國市場看到的非常相似。那就是產品正在不斷升級,不僅僅是在可靠性和耐用性方面有所提升,也不僅僅是為人們服務,而是還要回饋社會。所以對環境更安全,對人更安全,更高效,更有效。我們看到的這種產品差異化,正是陶氏公司非常擅長的細分市場。因此,我們很高興在兩個國傢都能看到這一點。
記者:參與進博會,您的“獲得感”在哪裡?
柯樂文:我們進行瞭很多精彩的交流,建立瞭很深厚的關系,有機會拓展我們與客戶的關系,並發展新的客戶關系。從國外的角度來看很有意思,因為世界上再沒有一個像進博會這樣的其他平臺。因此,這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參加機會,並展示我們正在開展的業務、我們所能提供的產品,以及我們如何服務和造福社會,任何有責任感的公司都應該來這裡。
記者:從您個人以及整個公司的角度來看,如何看待整個中國市場?
柯樂文:中國市場顯然是一個巨大的、非常有活力和成長型市場。我們從1979年進入中國市場時就深知這一點。我們已經將自己融入到工作所在的中國社區。我們認為自己就是社區的夥伴,要回饋我們員工生活所在的社區、我們工廠設施所在的社區。所以我們就是長期這麼做的。我們希望自己能成為這個社區的一員,並且我們看到自己將與中國一起成長,共贏未來。
記者:美國陶氏是進博會的“老朋友”,此前參加進博會,對貴公司業務發展起到瞭何種作用?
柯樂文:六屆進博會,我們每年都參加。我們在這六屆進博會一共推出瞭70多款獨特的首發產品和首發技術。在這六年中,我們與客戶和產業鏈夥伴簽署30多項戰略合作備忘錄。這是陶氏在中國運營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們發展客戶關系、更好服務中國消費者的機會。
記者:貴公司在中國發展的下一步計劃是什麼?
柯樂文:我們非常具體而細致地關註循環利用、可持續性和新能源。在美國,我們正在研發一些新技術,例如將小型模塊化核反應堆與工業設施結合起來,以減少或消除我們的碳足跡。我們將這一策略稱為“脫碳與增長”。基於在中國市場的觀察,我們知道對於可持續性產品、循環產品的市場需求在這裡也同樣存在,正如在世界其他地方一樣。我們非常高興能夠服務於中國社會,這裡非常重視回饋社會,同時也懂得關註民生。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