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央視網聯合E藥經理人共同策劃的“聲音·責任 兩會E起說”以肥胖防治為抓手助力健康中國建設專場推出。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與社會發展都取得瞭巨大成就。與此同時,經濟與社會發展帶來的城鎮化及人民生活方式的改變,也引起我國慢性疾病發病率呈現持續攀升的趨勢,其中肥胖作為一種獨立的慢性疾病以及其他眾多慢性疾病的風險因素,已發展成為我國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

  本次訪談圍繞“肥胖防治”這個話題展開討論,我國的肥胖發病率和未來發展趨勢如何?超重肥胖為我國社會和經濟帶來瞭哪些影響?目前針對肥胖防治我們做瞭哪些工作?接下來有哪些規劃?

  肥胖防治的中國行動:預防為主,關口前移

  我國已成為世界上超重或肥胖人數最多的國傢,肥胖防控不容忽視。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深入開展健康中國行動,堅持預防為主,加強重大慢性疾病健康管理。

  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國傢衛生健康委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司長毛群安表示,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健康中國戰略和健康中國行動堅持預防為主、關口前移,使一些影響公眾健康的疾病風險因素得到有效控制。超重和肥胖是許多慢性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和引發嚴重並發癥的重要誘因,針對這樣的情況,在健康中國戰略和健康中國行動中,保持健康體重、關註自身的變化及預防超重和肥胖被作為控制健康危險因素的重要方面。毛群安強調,健康中國行動的主要目標就是要控制影響健康的主要因素,保護重點人群,遏制重大慢性病的發病率和嚴重並發癥發生率上升。肥胖是這些疾病重要的誘因,因此在健康中國行動的15個專項行動中,不少都會涉及保持健康體重、註意肥胖的防治。

  目前在健康中國建設方面,我國做瞭大量工作。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吳靜研究員表示,我國相關的策略措施越來越完善,肥胖作為很多重要慢性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受到高度重視,主要工作包括以下這些方面:第一,相關機構全力做好技術支撐、數據支撐,在方案起草、動態評估和政策完善等方面做好工作。第二,加強科學研究,通過中國人自己的數據來分析和解決問題,相關學術產出得到國際同行的認可。第三,積極開展健康幹預活動,比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全國重大慢病防控創新融合項目等。第四,加強醫防結合,同時發揮相關學會以及健康教育基金會的作用。第五,營造健康友好型的環境氛圍,加強健康宣教,傳播健康理念。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健康中國建設成效顯著,吳靜介紹,2010年之後,國傢相關政策措施的出臺取得瞭不錯的成效,超重肥胖的上升速度不斷減緩。

  肥胖問題現狀:成為威脅居民健康的公共衛生問題

  吳靜介紹,2004—2018年全國健康調查相關數據表明:我國人口標準化平均BMI水平從2004年的22.7kg/m²上升到2018年的24.4kg/m²,肥胖率從3.1%上升到8.1%。總體看,2018年中國18—69歲人口中估計有4800萬男性和3700萬女性處於肥胖狀態,這一數據是2004年的3倍。同時,我國兒童和青少年的肥胖問題形勢嚴峻,吳靜表示,我國6—17歲的兒童青少年超重比例接近20%,6歲以下的兒童超重比例接近10%。

  肥胖會增加各種疾病的患病概率,加劇醫療衛生系統的負擔,同時也會帶來嚴重的社會經濟後果,預防控制肥胖已迫在眉睫。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小湯山醫院綜合內科副主任王一書表示,肥胖是心血管病、高血壓、糖尿病、某些癌癥等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肥胖導致的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會體現在全身各個臟器中,肥胖對人體的心腦血管系統、呼吸系統、關節等都有所影響。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衛生技術評估與醫藥政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呂蘭婷提出,肥胖和超重主要有五個方面的社會影響:第一,肥胖可能帶來的早逝、傷殘和失能等導致瞭人口預期壽命減少,對提升全民健康水平造成阻礙;第二,肥胖人群的就業難度有可能更大,將導致社會總體勞動效率降低;第三,肥胖人群兩性生殖健康水平可能會有所下降,也會影響國傢人口發展戰略的實現;第四,由於目前肥胖率的地區分佈呈現一定的不均衡,可能導致不同地區健康水平差距增大;第五,肥胖與抑鬱等心理障礙具有一定的關聯性,肥胖率增加可能會令社會心理健康水平下降。肥胖不僅是個人事務,也是一個社會問題,還是一個經濟問題。呂蘭婷表示,肥胖的經濟負擔的實際數字無從得知,2016年發表的一篇重量級文獻中通過測算得出我國2000—2009年超重和肥胖相關的醫療支出約為243.5億元人民幣/年;2021年發表在柳葉刀糖尿病內分泌刊的一篇重要文獻中預計,超重和肥胖的經濟負擔到2030年將達到4180億元人民幣,約占全國醫療費用總額的22%。

  肥胖防治的未來方向:多層次全方位發力

  對於肥胖防治,個人需要註意什麼?政策層面有哪些可以提升的空間?

  毛群安強調,要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建設健康的黨政機關、健康的學校、健康的社區、健康的企事業單位。從個人層面來講,強調樹立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真正做到對自己的健康負責,瞭解相關的健康知識和技能,從日常生活做起,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王一書建議,對於超重和肥胖的幹預需要發揮多學科的作用,包括飲食、運動、生活方式以及心理幹預等,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第一是合理膳食,盡量吃低熱量、低升糖指數、低鹽低脂的食物;第二是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合理適度、循序漸進的運動,避免肌肉關節和心肺功能的損傷;第三是增強健康管理意識,定期監測體重,健康體檢,做好體重管理。第四是必要時給予藥物治療來控制體重,或者進行代謝性手術治療。

  政策層面,呂蘭婷建議,第一,我國已經建成全球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網,健康中國戰略、健康中國行動三周年成效明顯,有很好的基礎構架,建議在健康中國行動中增加關於肥胖防治的版塊。第二,建立針對不同人群的精細化分層肥胖防治體系,比如對健康人群側重加強健康素養的提升;對超重人群圍繞營養、運動等生活行為進行綜合幹預,並加強公共健康環境建設;對肥胖相關患病人群,加強診療管理相關政策的制定、實施及能力建設;同時重視重點人群肥胖防治,比如青少年、孕產婦、城市上班族等。第三,加強肥胖防治政策的落地、評估和總結,加強多部門協作,明確主體責任,對於政策實施的效果和問題進行定期總結,對下一步行動進行動態調整。

  慢性病防控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肥胖防治更是慢性病防控中的重中之重。提升肥胖防控成效需要政府、社會和個人通力合作,預防為主,關口前移,以肥胖防治為抓手助力健康中國建設。(記者/趙延靈 實習記者張夢迪 校對/婁郝)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