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央視網聯合E藥經理人共同策劃的“聲音·責任兩會E起說”進一步提升基層慢性病專病防治和健康管理能力專場推出。基層在慢性病防治體系中發揮怎樣的作用?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有效增強基層慢性病防治能力?如何保障基層慢性病用藥?本期節目圍繞這些話題展開。

  我國慢性病現狀不容樂觀,呈現出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衛生費用支出率高和控制率低的“四高一低”現象。慢性病已經逐漸成為威脅公眾健康的主要“殺手”,是我國最大的疾病負擔,也是建設健康中國的重中之重,《“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出,2030年要實現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

  完善慢性病防治體系 基層能力建設是關鍵

  分級診療體系下,慢性病防治和健康管理主要依靠基層。中國醫院協會副會長方來英表示,慢性病是目前影響國民健康的重要因素,隨著我國不斷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基層衛生建設和慢性病管理工作受到高度重視。慢性病管理重在基層,防治關鍵是要有一支能力強的基層隊伍,基層隊伍的關鍵在於機構和人才的建設。方來英指出,機構建設方面,分級診療體系的建設十分關鍵,近年來,基層衛生機構在總量上發生瞭巨大變化,基層診療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人才建設方面,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發展壯大,我國目前全科醫生總量呈現穩步上升的趨勢。同時,基層醫務人員內部結構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年輕執業醫生活躍在基層。

  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內分泌科主任醫師母義明表示,慢性病的特點是患者數量多且治愈率較低,對人民群眾的健康危害較大。同時,慢性病治療投入大,時間長,無論對國傢和個人都是非常大的負擔。對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管理大部分依托基層,提升基層管理的質量和廣度可以有效控制慢性病。近幾年,在國傢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基層專業隊伍越來越強大,診療指南和專傢共識的運用讓基層醫生根據實際情況開展醫療服務,基層社區在慢性病防治中做出巨大貢獻。

  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副教授邱月結合人口老齡化趨勢指出,根據目前的人口結構,十年之後我國可能面臨年齡結構更趨於高齡的老齡化。相比於60至70歲人群,70歲乃至80歲以上人口帶病生存更為普遍,對服務的需求更為旺盛。隨著時間的推移,當高齡老齡化襲來的時候,高齡老人數量急劇上升,慢性病管理將面臨新的局面。因此必須抓住當前的時間窗口,讓慢性病管理實現提質升級。

  邱月表示,從管理率、控制率、治療率等方面來看,我國在慢性病防治方面取得瞭顯著進展。另一方面也需要看到,盡管人才隊伍在不斷地加強,但是依然面臨著基層醫療人員水平不夠高、提供醫療服務效率較低等一系列挑戰。

  邱月建議,在數字技術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應當註重推動先進技術賦能基層醫療,更好、更有效率、更有溫度地解決上述問題。邱月表示,基層慢性病管理強調連續性、精準性和個性化治療,數字化技術在這些方面具有天然優勢,從前期的篩查預防到後期的管理,以及並發癥的及時發現,數字化技術都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數字技術能提高基層診療能力,幫助醫生把慢性病患者留在基層,為患者提供更有質量和溫度的服務。數字化技術除瞭在服務層面能實現全程化的管理之外,在運營和管理方面也能更加規范化。

  如何讓適宜的數字技術下沉到基層?邱月認為,首先是技術要與基層需求適配,其次是技術要安全、易用、有用,使基層醫生能夠真正上手運用技術。可以通過制度創新,推出更多支持措施,幫助基層醫生更好更快地應用適宜技術。

  增強慢性病防治能力 專病門診是方向

  基層醫療是我國慢性病防治的關鍵領域,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有效增強基層防治能力?

  全國政協委員、首都醫科大學全科醫學與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吳浩表示,慢性病防治從體系建設和人才培養的角度來看,我國基本實現瞭全面覆蓋,接下來要解決的是從數量到質量的轉化問題。基層慢性病得到高質量的防治對於提高全民健康壽命非常關鍵,其中,開設專病門診、加強基層全科醫生隊伍建設對於提升基層慢性病專病防治和健康管理能力至關重要。

  吳浩介紹到,2022年認證瞭400多個社區糖尿病專病門診,建議以糖尿病專病門診建設先行,建設社區慢性病質量控制中心,探索專病門診建設標準,進一步推動專病門診普及。通過建設專病門診、配備全科醫生,提升基層慢性病健康管理能力和質量,讓老百姓在傢門口有真正的依靠。同時,在機制上推動基層專病門診與上級醫院上下聯動,分工協作,為慢性病患者提供高效率高質量的診療服務。

  在所有慢性病的防控中,糖尿病的管理最為復雜。我國是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長最快的國傢之一,糖尿病防控形勢非常嚴峻,已成為我國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母義明介紹道,糖尿病分為四大類,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特殊類型的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約占95%以上。我國成年人中大約有1.4億人患有糖尿病,還有大約1.6億到1.8億人處於糖尿病前期,也就是說,我國每十個人中就有三個人的血糖處於升高狀態。糖尿病易引發多種並發癥,對人體的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等全身器官造成損害。

  母義明表示,目前對糖尿病的管理理念從過去的以降糖為主,轉變為以控制並發癥為主,這要求對患者實施個性化的治療和全方位的健康管理。對於2型糖尿病來說,除瞭藥物治療,還可以進行生活方式的幹預,註重飲食、運動和心理狀態對健康的影響。其中,全科醫生在慢性病患者的篩查、診斷、治療、隨訪、教育和管理中發揮瞭重要作用。

  吳浩指出,全科醫生最大的優勢在於連續性,全科醫生熟悉患者的情況,能夠根據患者的傢庭、生活背景等制定個性化的防治策略,提供針對性、綜合性和連續性的診療服務。建議針對發病量較大的慢性病病種,對基層全科醫生進行專項培訓,使全科醫生能夠解決大部分常見病、多發病。以糖尿病為例,對全科醫生開展糖尿病管理規范化培訓,培養一批基層首席糖尿病醫師,滿足群眾就醫需求。

  提升慢性病防治成效 藥物保障是基礎

  基層醫療問題與藥物政策息息相關。北京醫院主任藥師金鵬飛指出,可以從需求、能力和政策三個角度出發理解基層用藥保障問題。需求方面,慢性病患者在上級醫院確診且病情穩定後,會在基層長期集中就診,用藥保障是關鍵。保障基層藥品配備不僅可以滿足患者治療需求,還可以避免擠兌醫療資源。能力方面,要考慮基層的藥品配備、基層藥學人員的服務能力、相關硬件設施等是否能滿足需求。

  2021年,我國發佈瞭《藥品臨床綜合評價管理指南》,明確瞭未來藥品評價的方向,即以藥品臨床價值為導向,利用真實世界數據開展實際評價。金鵬飛表示,近幾年我國重視藥品臨床綜合評價,從安全性、有效性、經濟性、創新性、適宜性、可及性這六大維度全方位評估藥品,給基本藥物目錄的修訂提供很好的參考。通過科學的綜合評價,對比篩選出更有價值的藥物,逐步把這些藥物納入目錄。建議從政策制度上加強基層用藥配備保障,縮小地區、城鄉之間的差距,讓慢性病用藥不出社區,使老百姓在基層社區就能獲得優質的藥學服務。這一系列的政策對強化用藥保障具有重大意義,也助力我國醫保目錄和國傢基本藥物目錄的資源優化配置和藥品的動態篩選。

  金鵬飛表示,世界衛生組織2021年更新瞭基本藥物目錄(第22版),我國基藥目錄最近一次調整是在2018年。近幾年新藥創制發展迅速,隨著一線臨床用藥指南的不斷更新,以糖尿病藥物為例,在上一版基藥調整時,像三代胰島素類似物僅有一種在目錄中,現在還有一些患者使用便利的周制劑治療藥物也在臨床上廣泛應用,這些目前都未納入基藥目錄。所以希望有更多在臨床上比較常用的、適合基層慢性病的藥物進入到基本藥物目錄中,從政策層面推動相關基層用藥的可及性,實實在在惠及老百姓。

  如何將慢性病控制在基層?如何實現基層慢性病高質量防治?方來英從醫療、醫藥、醫保等方面作出解答。方來英指出,第一,要重視全科醫療在基層慢性病防治中作用,強調全科醫療體系是一個和其他臨床學科並駕齊驅的專業領域、專科領域;第二,要正確認識全科醫生角色,科學評估基層醫療機構,調動基層醫療機構的積極性;第三,要加強全科醫生對慢性病的個性化、全方位治療意識,實施健康管理,提高患者依從性;第四,要提高基層藥物可及性和技術普及性,使藥物不僅出現在目錄上,更要真正到達基層社區,同時使最新、最好的技術成果能盡快在基層得到推廣使用。

  慢性病防治工作是健康中國建設的重中之重,以糖尿病為例,通過分級診療、專病門診、綜合治療、藥物保障等措施,我國已經建立瞭較為完善的基層健康管理體系。未來要從醫療、醫藥、醫保等方面繼續全面推進慢性病防治體系建設。同時,對慢性病的防治不僅要重視完善醫療保障,更要加強對基層公眾的教育,讓廣大民眾瞭解、關註、重視慢性病,在日常生活中科學預防和治療慢性病,做到防治結合,早診早治,綜合治療。(記者/趙延靈 實習記者張夢迪 校對/范立君)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