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還沒開打,擦酒精時就開始緊張瞭”“推下去的那一刻真的疼啊”“看見這三個字屁股已經隱隱作痛”……近日,童年噩夢“屁股針”引發網友討論,不少人分享被“屁股針”支配過的恐懼。除瞭疼痛,大眾普遍感覺小時候常打的“屁股針”逐漸從視野中消失瞭。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介入與血管外科護士長薛幼華告訴記者,事實上,“屁股針”並沒有完全消失,作為肌內註射的一種方式,在臨床上依舊有應用,如術前註射安定,幫助患者緩解情緒。隻是隨著時代發展,因其疼痛感明顯、給藥量小,不如靜脈給藥起效快等因素,退居到瞭次要地位。

  85後寶媽王女士告訴記者,她回憶自己小時候有過幾次“屁股針”的疼痛經歷,不過初中之後再也沒打過。薛幼華表示,市民所說的“屁股針”其實是肌內註射,通常將藥液註入肌肉組織。一般小時候大傢感冒發燒,會打青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一次給藥量有限,約1-5ml,並伴有不同程度的痛感。“相比來說,近年來臨床上應用廣泛的靜脈給藥,藥液可以直接註入靜脈進入血液循環,吸收更快,且給藥量限制小。”

  “屁股針”令人勸退的疼痛感,體驗過的人都記憶猶新。90後小夥小志告訴記者,“隻要一針打下去就開始哇哇大哭,那種痛太實在、太深刻瞭”。

  “長期打屁股針確實存在一個很大的缺點,患者會出現硬結疼痛。因為無論針打哪一側臀部,根據註射方式都會將一側分為4個象限,一般打在外上部位,且基本在這個區域中變化。如果打的時間長瞭,患者會出現硬結,觸痛感還是比較明顯的。”薛幼華說。

  不過比起疼痛,她提醒,因為屁股內側有一根坐骨神經,如果打針方向不對、操作失誤等,還可能會觸碰到坐骨神經,出現臀肌攣縮甚至神經的損傷。

  “屁股針”雖有其局限性,但不代表被淘汰瞭。實際上,在臨床中根據不同藥物性質及作用要求,需選擇不同註射方式。據瞭解,目前註射給藥的方式有:皮內註射、皮下註射、肌內註射和靜脈註射。皮內註射是指將少量無菌藥液註入表皮與真皮之間,用於藥物過敏試驗;皮下註射是穿透皮膚,將少量無菌藥液註入皮下組織,主要用於註射小劑量藥物,常見的如糖友註射胰島素。

  薛幼華介紹,如果需快速發揮藥效,臨床會選擇靜脈給藥,多用於輸液或輸血、靜脈營養治療等,但肌內註射仍不可或缺。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王夢航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