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煙臺10月7日電 題:煙臺小夥支教大涼山:山裡的孩子心向大海

  作者 王嬌妮 楊馥寧

  “告別瞭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輕盈、夏日的浪漫,秋天的海平添瞭幾分充實與忙碌,漁傢駕船出海瞭,貨輪起錨遠航瞭……”當清晨的陽光穿過大涼山板諾洛村小學操場,支教老師宮宇洋一邊帶領同學們朗讀課文《煙臺的海》,一邊向孩子們展示大海的圖片。

  去年9月,大學剛畢業的宮宇洋跟隨公益組織從海濱城市山東煙臺輾轉來到四川省涼山州美姑縣板諾洛村,開啟瞭從大海到大山的支教時光。

  加上宮宇洋,板諾洛村小學共有11名支教老師,分管6個年級共6個班的所有課程,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每個老師都身兼數科。

  語文課上,教與學之間的溝通是一件難事。由於當地基本上都是彝族人,孩子們隻能聽懂淺顯易懂的普通話,就連一些最基本的四字詞語也不解其意。

  在給學生們講解“哄堂大笑”時,宮宇洋帶著孩子們一起大笑。“像這樣的情況很多,我都是帶著孩子們‘沉浸式’感受詞語的意思。”宮宇洋稱。

  除瞭教語文,宮宇洋還教體育。他把滿是碎石的學校老操場一點點收拾幹凈,打造出一塊籃球場,並畫出幾條跑道。做遊戲、打籃球、開運動會……新操場得到瞭充分利用,放學後師生們還坐在一起數星星。

  偶然從學校倉庫裡翻出一把舊吉他,給瞭熱愛音樂的宮宇洋莫大驚喜。他將舊吉他改裝一新,帶孩子們唱歌。彝族的孩子擅長唱歌,獨特的民歌給瞭宮宇洋很多啟發。此後的音樂課成瞭現代流行曲與原生態民歌的舞臺,受到孩子們的歡迎。

  大山裡的孩子早當傢。放學後,學生們都要幫助傢長鋤地、拔草、掰玉米……碰上幹農活,宮宇洋也會幫著一起做,手磨破瞭也不停。

  發現很多學生一年到頭總穿同一件衣服,宮宇洋聯系到做服裝生意的姐夫,將倉庫裡適合孩子們穿的衣服捐出來。此後他還特意統計瞭學生的服裝尺碼,專門定制瞭一批衣服,送給孩子們。

孩子們和宮宇洋合影。受訪者供圖

  “希望你能夠再來,我會給你煮臘肉吃。”一年的支教時光很快過去,在離別的那天,學生們給宮宇洋寫下瞭一封封留言信。他們還相約穿著定制的衣服,拍下“全傢福”,並為宮宇洋合唱瞭在課堂上學的歌曲《那些花兒》。

  “公益不是選擇,而是熱愛。”宮宇洋稱,在板諾洛村教學與生活的經歷,讓他關註到山區的教育和生活,他決定開設一個自媒體賬號,通過鏡頭,讓更多的人瞭解大山的風土人情,並關註那裡的孩子們。

  “孩子們心裡還有一個願望,就是到煙臺看看大海。”宮宇洋說,他要努力幫助孩子們實現這個心願。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