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潮新闻发现部分商业研学机构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下称“凉山州”)开设“支教研学项目”的乱象后,随即深入调查并刊发了相关报道。

  与此同时,这组报道也引发了大众对大凉山支教群体的关注。

  过去这10天,潮新闻记者辗转凉山州冕宁县、喜得县、越西县和甘洛县等多地,行程1000多公里,努力将一个真正的大凉山以及那些支教老师的故事,展现给大众。

  6月底,凉山州的雨,连绵不断地下,在全州各地校园里,这个雨季总是带点感伤——学生们为即将离开的支教老师,悄悄送上索玛花,还在小纸条上写下“卡沙沙”,在彝语中,这寓意着“美好”“谢谢”。

  重重青山,或许阻碍了大山学生们的视野、见识。但外界对凉山州的牵挂,还是总能跨越群山阻隔,如凉山州的小雨,润物细无声。

  再过一个多月,新一批支教老师将从浙江、四川等地出发,奔赴凉山州17个县市中师资较为紧缺学校任教。近年来,像这样的支教团队,正在不断填补优质教师短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了大凉山的孩子们,有的支教老师陪伴学生走过高中三年,也有的将原本一年的支教,续延至四年……

  40分钟课堂里的“凉山配方”

  告别,在盛夏——6月底的一个周末,喜德县欣欣小学六年级支教老师易志强,在教室里写下这五个大字。“再见了,孩子们!希望你们永远像索玛花一样‘绽放’!”“希望你们继续奔跑……”

  易志强送走了毕业生后,他才将四年的支教画上句号。2020年,他作为四川省“校对校”帮扶凉山州项目支教老师,被特派到喜德县欣欣小学教授数学课。

  年过五旬的易志强个头不高,皮肤黝黑,笑起来一脸褶子,学生都喜欢叫他“小老头”。这个听起来不太礼貌的外号,“小老头”听了却是很喜欢,每次听到,都要哈哈大笑。他知道,这四年支教,孩子们早已把他当成了朋友。

  这种信任关系,是在一堂堂精彩课堂里悄然建立的。

  在凉山州,数学原本是学生们最头疼的一门课。为了让凉山的孩子不再惧怕数学,易志强在每一个40分钟课堂里,都让自己成为活跃课堂的“气氛组”。

  “上课取得成效,六年级班上四五个学生做题水平已经超过我了。“这让易志强引以为傲。

  易志强觉得,数学教学,关键在于拉近数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们对数学保持好奇心,“上课时我会讲讲笑话,哪怕分析数学题也得从讲故事开始。课本知识结合生活,才能让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我们对它并不陌生。”

  因为基础薄弱,凉山州学生普遍数学学习能力和学生相对较弱,但易志强发现,凉山州的学生都非常聪明,好奇心强,也爱学习,教学在找准方法后,班上部分以往数学成绩只有个位数的学生,经过一年努力,考到了98分、99分。

  他认为,小学是夯实基础的关键阶段,小学数学教学重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这样就算遇上数学题变了花样,学生也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究问题。

  来自喜德中学光明校区的支教老师、高二语文教研组组长程兴涛有着相同感受,“这里的孩子朴实、可爱,就是学习基础太薄弱。”

  程兴涛来自四川省一级示范高中四川省什邡中学,目前是教育“组团式”帮扶凉山州喜得中学的老师之一,也是该校光明校区的高二语文教研组组长。在他看来,凉山当地的彝族孩子汉语言基础相对薄弱,尽管他有30多年教学经验,但语文教学不能照搬照用,需要一套适合凉山州实际的课程结构。

  高中,必然得直面升学压力。“60分的作文,是语文高考卷上分数最高的一道题。”程兴涛说,写好作文是语文高考拿分关键,他在写作指导上着重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课堂上40分钟,主要教授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方法,这些远比记住考题答案更为重要。

  “让语文学习成为思想本身,自然而然地,孩子们也会想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读书又是为了什么。”程兴涛说,他的课堂上授课,育人为先,再是知识传授。他希望每一位学生懂得要在理想中找到学习主动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面对凉山州学生质朴、纯粹的求知热情和未来向往,不少支教老师发出同样感慨,对于凉山州而言,课堂不止在于传授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独立的思考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带不走”的师资队伍

  阳光下,小脸被晒得红彤彤、黑黢黢的大凉山孩子们,抱着球跑向操场,踢球、传球……他们还不知道,平时运动场上“冲锋陷阵”的“老张”,正在远远地看球场。作为一名有着34年教龄的老教师,与学生告别原本是件最擅长的事,唯独这次,他办不到了。

  老张,名叫张世强,是四川省“校对校”帮扶凉山州项目特派支教老师,现任越西县文星小学体育课教师。6月20日,距离学期结束不到半个月,张世强再次递交了支教申请表,因为他心里还是有一些遗憾:“还没做到让每个学生在运动中学习。”

  为了弥补这个没达成的支教愿望,张世强向记者表示,一个人的教学力量毕竟有限,关键在于培养一批优秀体育教师,这样才能顾及每一名学生的进步需求。

  这个新课题,成为张世强继续留在凉山州的理由。让他欣喜的是,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在支教中,已经初见成效。

  去年入职的新老师王弈霏在他培养下,今年4月,带领学生在“2024年越西县中小学生运动会”中取得佳绩,并荣获“越西县优秀教练员”。而原本白皙的“女徒弟”,由于高强度在户外听课学习、培训学生,不到一个月,皮肤晒得黝黑,被同事称作“黑珍珠”。

  这让张世强看到,新老师同样期望“拔节生长”。近年来,凉山州每年有大批年轻老师入职,他们工作积极、认真,但苦于缺少优秀老师“领进门”,教学技有待提升。多名在凉山州支教的老师和张世强有着相同感受,课堂40分钟外,支教老师培养出一支留得住、教得好的教师队伍,关系着凉山州教育从“输血“向“造血”转变。

  “有了优秀教师,学生对‘走出大山’才更有盼头。”有37年语文教龄的程兴涛发出同样感慨。支教中,程兴涛看到,该校区15个班级中,八九成老师是教学经验尚浅、教育观念有待转变的新老师。为此,程兴涛希望将该校区即将进入高三教学的语文老师雕琢、打磨成“高考专家”。与此同时,他也认识到,要想在三年援期培养出一支本土优秀教师队伍,时间极为紧迫。

  “尤其是教学观念,关系教学质量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程兴涛向记者介绍,为了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他首先要求高二语文老师学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梳理、熟悉高考知识点;其次要求老师们每周做一套高考卷,摸透语文出题思路,从而更针对性传授学生考点。

  另一方面,加强专业培训也是提升教师技能的主要途径。记者了解到,喜得中学作为四川什邡中学、浙江宁波对口帮扶学校,已经组织多批老师跟岗学习。“有些去什邡中学学习、交流一学期,有些去宁波培训一周,项目周期不同。”程兴涛向记者介绍,受训老师通过接触优秀教学,查漏补缺,“根据相关要求,我校300多名老师要在三年内完成外地教学技能轮训。”

  凉山州越西县、喜德县通过支教老师带动本土老师,促使教学队伍能力提升,也是凉山州教育发展的一个侧面。目前,凉山州在教育部、浙江宁波东西部协作“组团式”帮扶”以及四川“省内优质学校对口帮扶”等多个支教项目推动下,一批批支教老师带教出的优秀年级、班级,在全校起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推动普通教师向优师、名师靠拢。

  “教育帮扶的最终目标,是要为凉山州打造一支靠得住、教得好、留得下的教育队伍。”多名凉山州资深教育从业者向潮新闻记者表示,每位支教老师在凉山州带两个徒弟,形成教研氛围,而增强当地教育自身“造血”能力是所有支教老师最迫切希望改善的。

  需要“热情、深情,在青山间久久回荡”的支教老师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凉山州学校总数达1718所,在校学生124.4万人,专任教师6.3万人,基础教育规模位居四川省第二位。6月27日,潮新闻记者从凉山州教体局获悉,近几年凉山州在大量扩招编内老师或是多渠道补充支教老师,师资缺口正在逐年减少。但另一方面,教师队伍结构性学科短缺比较明显,特别紧缺的是物理、地理、化学、英语、体育和艺术、心理老师。

  这样的现象,也在潮新闻记者采访中得到印证。比如,甘洛县一所较为偏远的乡村小学,全校63名学生配备的13名老师中,4名是实习一个学期的顶岗支教大学生,没有实际教学经验;在喜得县师资紧缺的一所小学,音乐老师被安排兼上语文课,支教老师从任教中学化学跨界到小学数学……

  对此,不少支教老师指出,“教授不擅长的科目,只是满足学生有课上,与上好课还存在差距,效果令人堪忧。”

  连续9天采访中,潮新闻记者在从凉山州支教老师群体中,试图在他们身上中找到真实答案。

  凉山州到底需要怎样的支教?

  支教老师们对此的描述,像是彝族人端起酒杯而唱的《祝酒歌》:需要“热情、深情,在青山间久久回荡”的支教老师。

  “支教,需捧着一颗对教育热爱的心。我副高已经评好20年了,希望把退休前的最后三年教学生涯用在援助山区教学,不遗余力地传授知识。深山里条件比较差,支教老师需抱着一种纯碎的目的,才能全身心的投入。”

  “如果来支教,就像走亲戚一样,不要想着是过来指导,需要理解别人的难处。尽管支教小学条件不能老家的教学环境比,支教研学四年后,我要把凉山州当成第二故乡。”

  ……

  在平均海拔近2000米的凉山州,目前支教老师多达近千名。因为热爱教育,他们在大山里诠释一名支教老师的真正意义,能留下、教好,最需要的也正是对教育与学生的热爱。

  这样的教学经历也在引发支教老师们思考。

  他们普遍认为,要想真正带好一个班级,应当鼓励以三年为周期的支教,比如带完一届初、高中毕业生。支教遵循教育规律,传授知识后,静等花开。否则,时间太短,很难转化教学成果。

  在凉山州,优质支教老师短缺是个现实情况。凉山州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袁智在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后即使教师数量、结构比都达标情况下,凉山州同样需要教学能手、名师来支教。优质支教在让学生提高成绩的同时,当地老师也能在观摩中提升教学方法,“凉山州教育向外界打开一扇窗户,需要‘接收新鲜空气’才能有更好有教育教学。同时,我们也给窗户安上防滤网,防止‘伪公益’‘伪支教’混进支教队伍,扰乱正常教育秩序。”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