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預防為主,加強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層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長期以來,我國醫療健康服務體系一直以“治病”為中心。隨著中國加速進入老齡化,慢性病人群也呈現出年輕化趨勢,慢性病人數逐年增長。5G+“三早”健康管理系統提出依托現有醫療衛生資源,以及互聯網生態系統,打造更科學的以“健康”為中心的健康服務體系。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主委,國傢衛生健康委“健康促進與教育專傢指導委員會”委員郭清教授圍繞5G+“三早”模式對於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意義,落地實施的挑戰等相關問題接受瞭央視網記者采訪。

  央視網記者:在健康服務領域,我國面臨兩大挑戰,一是人口老齡化,二是慢性病高發。您認為健康管理的核心要務是什麼?要怎麼“管”?

  郭清:“從以治病為中心轉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就需要關註疾病預防,加強慢性病的健康管理。對此,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明確提出,健康管理的工作重心是促進全體國民健康,將預防重病放在戰略前端,對數以億計的慢性病人進行有效的慢病健康管理。

  2021年,我牽頭成功申報瞭3個重要研究項目,不管是作為頂層設計的中國科協的十大工程技術難題,還是側重基礎研究的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以及5G領域的工信部和國傢衛健委的場景應用試點,都聚焦到“5G+健康管理”領域。我們以“533”這一數字代碼,將這三個項目有機結合,稱為“533健康管理工程”。“5”代表“5G”——因為我們需要5G、大數據、穿戴式設備和人工智能系統的支撐,依靠科技賦能,創新健康服務模式,連續動態地監測身體的健康狀況。第一個“3”是健康管理最核心的內涵——三早,即“早篩查、早評估、早幹預”,指以預防為主,面向全人群進行篩查,找出危險因素;多維度、多層次、連續性地對相關的引起疾病的危險因素進行評估;推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培育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去除危險因素。第二個“3”是指“三全”,即“全人群、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目標。以全方位的手段介入,面向全人群都要受益,並且對每個生命個體都覆蓋從生命孕育到結束的全周期。通俗好記來講“533”就是“我的生命健康,生生不息”。

  央視網記者:“533健康管理工程”目前的進展如何?

  郭清:2022年,我們在健康中國推進委員會辦公室指導下,將“533健康管理工程”納入健康中國行動的具體落地項目之一。今年年初開始,我們在全國范圍內廣泛推進“533健康管理工程”的試點和落地。例如,我們在浙江、江西、廣東、廣西等多地,開展瞭從醫院延伸到社區,再覆蓋到傢庭,影響千萬百姓的具體落地的試點工作。

  以糖尿病為例,我國確診的糖尿病患者有1.4億,將近5億人都處在糖尿病前期,即血糖異常的狀態。針對這一龐大的群體,對糖尿病進行有效的健康管理很有必要。“533健康管理工程”強調要實時監控血糖變化,在個體還沒有變成糖尿病患者或還處於前期時,就通過5G等技術手段連續、動態、實時監測血糖。據不同情況發出預警,制定個性化的飲食和運動搭配方案從而實現血糖控制。此外,目前我國有3億高血壓患者,針對心肌梗死、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我們也建立起瞭“533健康管理工程”的落地模式,提出要完善上遊體系建立,進行連續、動態、實時的監測、評估和幹預。

  央視網記者:從醫院到社區再到傢庭,如何實現慢病健康管理,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郭清:可以說,過去幾十年“以治病為中心”的模式,將醫療資源配置的主要重心都放到瞭大醫院。推進“533健康管理工程”僅靠大醫院不夠,還需要從醫院延伸到與百姓關系更密切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因為它們的主要任務就是以預防為主,開展常見病的防治工作。但延伸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是不夠,還需要延伸到傢庭。對於個人而言,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傢庭中度過,起居飲食等大部分活動都是在傢庭。將健康服務延伸到傢庭才能與每個人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實現有效健康管理。由於醫護人員有限,傢庭健康服務還需借助大數據、穿戴式設備、人工智能系統等科技手段來實時監測成員的健康狀況。現在科技進步給我們這方面的研究提供瞭可能性。未來,慢性病健康管理必將會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央視網記者:目前,5G+“三早”健康管理應用試點落地推進中有哪些機遇和挑戰?

  郭清:放眼國際科技前沿,大數據、穿戴式設備、人工智能的研發進步,對醫療健康領域應用場景的重視也為5G+“三早”提供瞭技術手段。很多業內同行都感慨,一定要把握住千載難逢的歷史發展機遇。

  另一方面,我們面臨的挑戰在於沒有現成可借鑒的模式,開拓創新難度大。顧名思義,“健康管理工程”稱之為“工程”,是需要落地實施的,在推進過程中還有很多懸而未決的技術難題。此外,我們的專業技術隊伍也要從過去以治病為中心,轉向以健康為中心,根據新服務模式的需求特點,樹立主動健康、重視服務的意識,明確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提高公眾健康素養。具體到行動上,還需要加大對專業技術隊伍的培訓力度,包括一大批健康管理師、社群健康助理員的培養。定期召開試點研討會,在全國范圍內分享推廣先進經驗,加快實施進度,助力健康中國行動。(實習記者 黃炯芮 記者 張恪忞 設計 顏妮 校對 李英卓)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