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名兒童患者中,有15個體形消瘦的孩子,胖小孩隻有3個,這是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臨床營養科主治醫師夏露露一天接診的患者情況。但如果將目光轉移到住院病房,比例發生瞭反轉,病房裡更多是因為肥胖引起並發癥而住院的孩子。

  夏露露說:“這是一個值得關註的現象。在臨床上,兒童肥胖比消瘦會引發更多疾病和危害,但傢長更多關註的隻是孩子消瘦影響身高。”

  8歲的輝輝身高1.29米,但體重已經達到瞭40公斤,屬於肥胖的范疇。由於身體質量指數(BMI)不達標,影響瞭體育成績,學校要求“叫傢長”。輝輝從小由奶奶照顧,奶奶帶輝輝來到醫院不解地問:“輝輝胖胖的體型加上開朗樂觀的性格,到哪都是人見人愛。小時候胖,長大自然就瘦瞭。孩子這麼小就開始減肥,會不會影響健康?”

  孩子胖胖的是好事嗎

  “兒童期肥胖會並發脂肪肝、胰島素抵抗、高脂血癥、高血壓、高尿酸血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性早熟等,嚴重的還會導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Ⅱ型糖尿病等。有研究表明,肥胖的兒童骨齡超前的風險更高,而骨齡超前可能導致孩子長不高。”提到兒童肥胖的危害,夏露露擔憂地說:“胖孩子還可能會被歧視,產生自卑等心理障礙。”

  據國傢衛生健康委2020年發佈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我國城鄉各年齡組居民超重及肥胖率呈持續上升趨勢,其中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已經超過50%,6-17歲兒童青少年接近20%,6歲以下兒童已達10%。這份報告預計,若不加以遏制,到2030年,中國成人超重、肥胖患病率將達到65.3%,其中,學齡兒童和青少年中這一比例將達到31.8%,學齡前兒童將達15.6%。

  2020年,國傢衛生健康委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體育總局辦公廳、共青團中央辦公廳、全國婦聯辦公廳發佈的《關於印發兒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實施方案的通知》中提到,超重肥胖已成為影響我國兒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為提高兒童青少年健康水平和素養,政府、社會、個人應多措並舉、密切協作,在2020-2030年0-18歲兒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要在基線基礎上下降70%,為最終實現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零增長打下基礎。

  兒童肥胖比“中年發福”危害更大。兒童期肥胖是引起成人肥胖及各種並發癥的危險因素之一,並且孩子成年後患慢性疾病的風險概率增加,特別是心血管疾病和代謝性疾病。

  近年來,隨著多省份將BMI指數納入體育成績,傢長們開始關註孩子的身高與體重情況,但這其中也存在許多誤區需要厘清。

  胖小孩不是吃得太好,恰恰是吃得太不好

  啾啾同樣因為BMI不達標被媽媽帶來營養科。在確診為肥胖後,啾啾媽媽稱,孩子是吃得太好,營養過剩瞭。

  夏露露聽到後,立即糾正:“從廣義來看,孩子超重肥胖、過於消瘦、微量營養素缺乏都屬於營養不良。孩子超重肥胖的確是吃出來的,但不是吃得太好,恰恰是因為吃得不好、不均衡。”

  肥胖主要分為沒有疾病因素的單純性肥胖和有疾病因素的繼發性肥胖(病理性肥胖)。繼發性肥胖是由垂體功能失調、甲狀腺功能減退或者藥物等多種原因引起的;而單純性肥胖是由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導致的,環境因素包括膳食平衡失調,運動過少,睡眠少,情感忽視等。

  據夏露露介紹,在門診遇到的肥胖兒童中,有95%都是單純性肥胖。總能量攝入過多、飲食結構不合理是導致兒童超重肥胖的重要原因。

  簡單來說,大部分孩子的胖是吃出來的,不是吃得太好,而是吃得太多、營養不均衡。

  夏露露在門診的感受得到瞭科研論文的數據支撐。據《中國2016-2017年6-17歲兒童主要食物攝入狀況及評價》結果顯示,我國大部分6-17歲兒童糧谷類和畜禽肉攝入充足,甚至過多;全谷物和雜豆、新鮮蔬菜、新鮮水果、魚蝦類、奶類及其制品、堅果和大豆類攝入不足。也就是說,我國大部分學齡兒童主食和肉都吃得太多。

  兒童營養不均衡大多是因為傢庭的飲食結構不合理。這些傢庭在飲食方面大多存在以下問題:不吃早餐、三餐不固定,經常食用肉類、含糖飲料、油炸食品等高能量密度食物,飲食中食物多樣性不足等。

  兒童減重也離不開父母的督促。“孩子本身就是一張白紙,關鍵看你怎麼教,通過日常門診接觸患者可以發現,傢長教得好,孩子減重很快;傢長教得不好的,孩子根本沒法減重。”

  3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閆秋實帶孩子去醫院看病,被醫生告知孩子超重,而超重很可能會影響孩子未來成績。這位一貫主張“放養”孩子的傢長對此不以為意,甚至自嘲是孩子減肥路上的一座大山。今年年初,因為工作的關系,閆秋實接觸到瞭一名兒童營養專傢,這才瞭解到兒童肥胖竟然有如此多危害。下定決心的閆秋實帶孩子來到醫院營養科定制專屬減重方案,一個月內孩子就瘦瞭將近10斤。

  腰圍身高比、身體質量指數、體脂率綜合判斷是否肥胖

  談到來營養科掛號問診的孩子傢長,夏露露認為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是:“他們始終無法正確判斷孩子目前的身體狀況、營養健康狀況,不是過於焦慮就是過度不在意。”夏露露說,“一說到肥胖,很多人便會想到體重,認為體重是判斷肥胖的主要依據。其實不能僅憑肉眼觀察來判斷兒童是否肥胖。”

  正確判斷孩子是否超重肥胖,是幫助孩子達到科學營養飲食、保持健康體重的第一步。

  兒童肥胖的判定應參照科學依據,在判斷時至少要考慮三方面的因素:腰圍與身高的比值、身體質量指數、體脂率。

  國際上大多采用身體質量指數(BMI)來判斷人屬於偏瘦、正常或者肥胖體型,BMI的計算公式為:體重(kg)÷身高(m)的平方。若BMI大於同年齡同性別兒童第95百分位,屬於肥胖。也就是說,如果將100個同年齡同性別孩子的BMI指數從高到低排列,前5名便屬於肥胖。

  此外還可以參考腰圍身高比、體脂率來判斷孩子是否肥胖,對於6歲以上的兒童,理想的腰圍(cm)÷身高(cm)值應小於0.46。男孩和12歲以下女孩體脂率應該小於20%,12歲以上女孩體脂率應小於25%,超出以上范圍屬於肥胖。

  對於超重肥胖的兒童,減肥要與成人一樣“管住嘴”“邁開腿”。

  浩宇和爸爸媽媽來到營養科時,三人的體型相仿,肚子上都戴著兩層“遊泳圈”。夏露露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這很常見,一般父母吃什麼,孩子也會跟著吃,長此以往,孩子隨父母就長成瞭一個體型。”

  浩宇確診肥胖後,夏露露向浩宇父母推薦瞭醫院7月即將開展的減重訓練營,卻被浩宇爸爸一口回絕。事後,浩宇爸爸說:“這種減重夏令營就是把孩子丟進去挨餓的,我可舍不得。再說同樣是餓,我們自己在傢給孩子餓一餓也瘦下來瞭。”

  夏露露說,這是肥胖患兒父母又一個常見誤區,“孩子減重‘管住嘴’並不能僅僅靠餓,單純依靠節食來減重是非常不科學的。節食會對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孩子造成很不好的影響。”

  健康理念培養需從娃娃抓起

  夏露露介紹,有減重需求的孩子首先需要改變進食習慣,把吃飯的速度放慢。在日常飲食中,主食要註意粗細搭配,粗糧可以占到主食攝入量的1/3;葷素搭配,肉類盡量選擇優質高蛋白,每餐多吃蔬菜;可以將酸奶、堅果、豆類、可生吃的蔬菜、水果等作為孩子的零食,但需註意每天吃零食的次數不超過3次,量也不宜過多;盡量不吃高油高糖高熱量的食物。同時,科學減重絕對不是一蹴而就,應遵循遞減法則改善飲食結構。

  長跑、遊泳、跳繩、踢球等中強度有氧運動,對控制兒童肥胖非常有益。研究表明,4歲時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會降低7歲時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的風險,通過生活方式幹預可以改善兒童和青少年肥胖的心血管結局。

  實現健康中國2030的工作目標,預防和控制我國肥胖相關的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壓的發生發展,降低慢性病導致的過早死亡等,必須從控制兒童青少年肥胖開始。

  每次門診接診遇到7歲以上營養不良的孩子,除瞭解答患兒父母的疑慮外,夏露露還會不厭其煩地用孩子能聽懂的語句單獨向孩子講解營養不良的危害,以及如何做才是正確、科學的。

  “孩子是很懂道理,也是最能接受新觀念的。健康生活其實就是觀念意識影響行為的後果。健康理念意識的灌輸需要從娃娃抓起。”夏露露說。

  (為保護未成年人隱私,文中輝輝、啾啾、浩宇均為化名)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譚思靜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