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個心理學研究說,能在生活中發展多個“重心”的人,心理更健康。

  心理學傢Erikson曾提出“自我同一性”概念。具有“自我同一性”的人,能體會到自己和他人相比的獨特之處,以及真實自我存在的各個維度。

  從這個層面看,“多重心生活”的能力也可以說是在職場、傢庭或各種團體中建立關系的必要能力。它的必要性在於,你能在各種關系中不斷發展對自我的認知,從而建立起“自我同一性”。

  我通過對身邊人的觀察發現,當人的生活中隻有一個重心時,很難真的感覺到快樂和滿足,而且風險也高。舉兩個例子說明。

  朋友A唯一的生活重心就是工作。他經常加班,但很少對此抱怨過什麼,因為他本來除瞭工作也沒什麼事。因為工作忙,他很少休假,面對偶爾的空閑時間也會無所適從,不知如何是好。當隻有一個重心時,一旦重心出問題對人的打擊就是致命性的。這使得一方面A很難承受工作中出現的任何沖突和波折,對同事之間的正常沖突,情緒反應都會特別大。但另一方面,他又對工作中的不舒適忍受度很高,因為辭職這種行為對他很可怕。

  朋友B的重心是親密關系。那兩年她和傢人的關系不好,工作也不順利,於是伴侶成為她唯一的救命稻草。因此她對親密關系的要求極高,伴侶對她而言既是愛人,又是傢人,還是朋友和心理醫生。說實話,任何人都很難承受如此多的期待,那段關系最後以失敗告終。

  我們有必要為生活建立多個重心,因為人會在一個重心的生活裡失去彈性,當這個部分要承擔你全部的重量,其實是很脆弱的。

  即便你是一個興趣寥寥的人,找到多重心的支點也是可能的。建立的重心可以是一坐下來就會安心的咖啡館、喜歡吃的牛肉面、能一起喝兩杯吹吹牛的朋友、某本書等,生活的大網就是由這些細碎的東西支撐起來的。

  生活更像一個立體的坐標軸,在每個坐標軸上我們都能看見自己的軌跡和方向,從而更好地認識到自己的存在。這些重心也會給予我們不同的信念感,即便其中某個重心遭受瞭打擊,也會有其他重心為我們提供支持和動力。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