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隻有全面深入瞭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中華文明在5000多年發展演進中形成瞭獨特的精神標識和精深厚重的文化精髓。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不僅有助於充分彰顯中華民族的文明創造能力,揭示中華文明從古至今綿延不絕的奧秘;而且有助於全面深入瞭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還有助於向世界傳遞中國精神、彰顯中國價值、展現中國力量,推動中華文明更好走向世界。

彰顯中華文明突出特性的內在要求。中華文明開放包容、海納百川,又自成體系、獨具特色,形成瞭自己的一系列突出特性。中華文明賡續不斷、生生不息,是世界幾大古代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延續發展至今的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中華文明註重守正出新、革故鼎新,具有突出的創新性。中華文明由多民族共同創造,各民族文化融為一體,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具有突出的統一性。中華文明始終以開放胸懷同世界其他文明開展交流互鑒,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中華文明倡導不同文明和平共處、和諧共生,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提供瞭思想滋養,具有突出的和平性。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有助於揭示和彰顯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

提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內在要求。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脈,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傢、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文化建設提升到一個新的歷史高度,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精神面貌更加奮發昂揚。同時要看到,國際上一些人或出於意識形態偏見,或出於所謂“西方文明優越”的傲慢,對我們仍存在一些誤解曲解。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有助於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提振傳承發展中華文明的志氣、骨氣、底氣,共同努力創造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凸顯中華文明世界意義的內在要求。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續至今、從未中斷的文明,向世界貢獻瞭深刻的思想體系、豐富的科技文化藝術成果、獨特的制度創造,深刻影響瞭世界文明進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應對共同挑戰、邁向美好未來,既需要經濟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既是中國發展的內在需要,也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鑒的現實要求。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蘊藏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難題的重要啟示,比如,關於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關於天下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關於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思想,關於以民為本、安民富民樂民的思想,都可以為我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不僅能為中華民族發展提供強大精神支撐,而且能推動中華文明更好走向世界、造福世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鬥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

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經漫長歷史發展、眾多因素積累、各個民族貢獻,留下數不勝數的文化典籍,形成豐富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如崇仁愛、重民本、守誠信、講辯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正揚善、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傳統美德。這些思想理念和道德規范蘊含著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不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價值。

深入挖掘革命文化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革命文化誕生於血與火的革命歲月,是中國共產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帶領中國人民書寫的紅色文化篇章,是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文化支撐和精神動力,具有鮮明的民族性、科學性、大眾性。在革命鬥爭中,我們形成瞭偉大建黨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集中體現瞭黨的理想信念、根本宗旨、優良作風。革命文化是激勵我們不懈奮鬥的寶貴精神財富。

深入挖掘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形成瞭北大荒精神、紅旗渠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等精神標識。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們形成瞭改革開放精神、女排精神、抗洪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北京奧運精神等精神標識。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形成瞭塞罕壩精神、工匠精神、探月精神、新時代北鬥精神、抗疫精神、脫貧攻堅精神等精神標識。隻有深入挖掘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才能不斷為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並對此作出全面部署。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需要在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基礎上,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推介更多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中國精神、蘊含中國智慧的優秀文化,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讓世界讀懂中國、讀懂中國人民、讀懂中國共產黨、讀懂中華民族。

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關鍵在於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既要傳承弘揚已經形成的精彩話語,也要進行話語創新,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鮮明地展現中華文明及其背後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要把敘事邏輯、敘事內容、敘事技巧、敘事效果等貫通起來,體現專業化、系統化、大眾化,增強敘事的創造力、感召力、公信力,向世界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展現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和深厚底蘊。

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傳播力決定影響力,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必須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推進理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業態、機制等創新,打造更多傳播精品,著力提高國際傳播影響力、中華文化感召力、中國形象親和力、中國話語說服力、國際輿論引導力。加強國際傳播理論研究,掌握國際傳播規律,采用貼近不同區域、不同國傢、不同群體受眾的精準傳播方式,推進中華文明的全球化、區域化、分眾化表達,以情感的溝通、理性的說服、價值的共鳴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增強國際傳播的親和力和實效性,提升傳播效能,推動中華文明更好走向世界。

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人類創造的各種文明都是勞動和智慧的結晶,每一種文明都是獨特的。隻有交流互鑒,文明才能充滿生機活力。中華文明是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創造的,它不僅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是貢獻世界、造福人類的寶貴財富。我們要積極走向世界,讓世界瞭解中華文明,讓中華文明同各國人民創造的多彩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精神指引。同時也要秉持平等謙遜的態度,瞭解各種文明,從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攜手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各種挑戰。

(作者為湖南師范大學道德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 人民日報 》( 2023年06月20日 09 版)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