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意抒

  數年前,成先生因突發後枕部帶狀皰疹落下瞭嚴重後遺癥。從此,閃電樣、刀割樣、牽扯樣、蟻咬樣等各種形式的疼痛常常交替發作,高峰時每分鐘發作超過40次,讓他痛不欲生。

  這幾年來,成先生輾轉國內多傢醫院求醫,也沒找到緩解疼痛的辦法。普通止痛藥對他已經失效,他甚至用上瞭晚期癌痛治療藥物——強阿片類止痛藥羥考酮。疼痛逐漸加重,藥量越用越大,近1年來,他每天需服用20多片羥考酮。人也越來越焦慮,坐立不安,無法入眠。

  上述例子屬於難治性慢性疼痛並發心理疾病。慢性疼痛被稱為“無聲流行病”,多數由組織損傷、慢性疾病、心理因素等原因導致,表現為一種急性疾病或一次損傷所引起的疼痛,超過常規所需治愈時間;或疼痛緩解後間隔數月或數年復發或反復發作,通常表現為超過3個月以上的持續性或間歇性疼痛。

  據流行病學調查統計,全球約有20%的人口患有慢性疼痛,並已成為“全球公共衛生優先事項”。慢性疼痛的發病率在我國約41.3%-52.99%,越來越多研究表明:持續的疼痛刺激會引起睡眠不佳,產生焦慮、抑鬱、災難化認知等負面情緒。而負面情緒可能會伴隨其他情緒障礙,如述情障礙、認知缺陷甚至采取極端行為。因此,在治療軀體疼痛的同時,伴隨的心理問題也亟待解決。

  治療慢性疼痛離不開多學科合作

  慢性疼痛的治療到底難在哪?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要避免阿片類藥物的依賴和濫用;二是要進行疼痛的多模式鎮痛;三是要積極防治慢性疼痛引發的心理疾病,促進身心康復。

  第一點,避免阿片類藥物的依賴和濫用。大量調查數據表明,阿片類藥物仍然是慢性疼痛治療的主要藥物。長期、大量使用阿片類藥物,帶來的是不可忽視的問題——藥物依賴和濫用。成先生每天需服用20多片羥考酮,顯然已經產生瞭阿片類藥物的依賴。

  要減少阿片類藥物的使用,就必須控制頑固的慢性疼痛。這也就提到第二點,臨床上常通過多模式鎮痛以及神經介入手術來解決問題。利用多種不同靶點的藥物、使用多種控制疼痛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聯合治療,進而有效控制疼痛,促進康復。

  第三點,積極防治慢性疼痛引發的心理疾病,促進身心康復。慢性疼痛是一種疾病,與實際或潛在的組織損傷相關,包括感覺、情感、認知和社會成分的痛苦體驗。長期的痛苦折磨極易誘發焦慮、抑鬱、創傷後應激障礙等精神心理疾病。

  慢性疼痛由於其復雜性,需要生物、心理、社會多學科綜合治療方法。典型的跨學科治療方案包括:藥物治療;分級的物理治療和運動鍛煉;疼痛和心理綜合治療。

  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不能充分解決其相關問題,隻有多學科合作,才能更好診斷疼痛的原發病、認識疼痛的性質、評估疼痛的程度,減少慢性疼痛引發的生理心理問題,才能有效促進患者康復。

  科學運動和自我教育有效應對慢性疼痛

  慢性疼痛的治療和康復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預防:首先要避免損傷,防止急性疼痛的發生。盡量保持身體健康;適當營養,合理飲食;規律運動,適當鍛煉;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舒緩壓力;搬運重物時格外小心,避免受到傷害。

  其次,要避免急性疼痛慢性化。損傷後的疼痛如果遲遲未愈,應及時就醫,避免發展成慢性疼痛,影響生活質量。當疼痛超過1個月,就有必要去醫院進行正規檢查、診斷和治療。

  如果已患有慢性疼痛,首先要在醫生和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科學運動。運動療法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炎癥反應,防止組織粘連,從而影響體內疼痛處理系統,並可進一步改善心理行為效果。

  對於軟組織疼痛,運動可以使肌肉及筋膜炎癥消退、痙攣解除、肌力增強,可使疼痛癥狀逐漸減輕。對於因為疼痛導致的肌肉廢用性萎縮,運動也有非常好的效果。運動還可使身心愉悅,減少疼痛帶來的負面影響。

  此外,還要進行慢性疼痛的自我教育。患者應瞭解疾病相關常識,特別是疼痛相關的醫學知識。認知行為治療可能是當前慢性疼痛患者最好的治療手段。

  要註意的是,這類治療雖不能緩解疼痛,但可以顯著改善心理和軀體功能的指標。生物-心理-社會模式的自我康復方法代表的是一種積極的選擇和心態,患者可形成一種對自身疼痛及其影響進行控制的個人感覺。

  (作者為海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內科學及野戰內科學教研室講師)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