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兒,睡不醒的冬三月”,好像一年四季人體都在圍繞困乏與睡眠做文章,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春困”是真實存在的,而且是有理論基礎的。今天,醫生就來從中醫的角度跟大傢分析以下為什麼我們春天總是感覺昏昏沉沉。同時,給大傢推薦幾個解“困”的高招兒。

  昏昏沉沉 是“能量不足”鬧的

  仔細想想,睡覺與醒來本來就是生命呈現出來的最基本的形態,如同白天與黑夜的交替一樣。困倦、疲乏、想睡覺是每逢季節交替的時候人們最直觀、最明顯的感受。

  那麼,春天人為什麼容易犯困呢?這是因為季節交替,氣溫回暖,人體毛細血管緩慢舒張,當血液往周圍的毛細血管集中時,大腦的氧氣供應量就會相對變少,人就會覺得犯困。

  另外,如同到瞭春天花草樹木的萌發需要充足的水分和養料供給,不然就無法綻放出美麗動人的新綠與花苞一樣,進入春天氣溫乍暖還寒,人體代謝能力逐漸旺盛,機體消耗逐漸變多,對能量的需求也會增多。當出現能量供應不足的時候,身體就顯得有些“後勁不足”,因而會覺得困倦。

  濕重易困倦 進補宜清平

  食養為先,平和進補。前面提到春天人的代謝能力逐漸旺盛起來,對能量需求增多,所以,能量攝入方面也要跟得上。但需要註意的是,春天的進補和冬天的進補原則是不一樣的。

  冬天為瞭禦寒,人們往往會增加羊肉、牛肉、雞肉等辛溫肥甘之類食物,這些食物補益之力偏於峻猛,有助於幫助人們度過數九寒冬。春天進補就不能吃這些肥甘厚味瞭,一方面是因為春天本就陽氣升發,補益之品多偏溫性,補益過度容易升陽上火。另一方面中醫認為春天肝氣旺,脾容易虛。人一旦脾虛運化能力就會下降,肥膩之品不好消化反而更影響瞭脾的運化。運化不好就會生濕,濕氣重人也會覺得周身困倦發沉。

  所以,春天的進補,應以平補、清補為原則,可以多選擇新鮮、易消化、補力溫和的食物。諸如青菜、胡蘿卜、薺菜、菠菜、香椿、萵筍、小米、山藥、蛋類、奶類、豆類等都是很好的選擇;肉類的話,魚肉、鴨肉、兔肉可以選擇食用。這些食物性質平和偏涼,吃瞭不易上火,脂肪還少,蛋白質含量還高,是春補不錯的選擇。

  午後打盹有益 小瞇半小時即可

  春季為瞭讓自己更清醒,適當午睡是個好方法,但時間不宜太長。中醫是很提倡睡“子午覺”的,子覺就是夜裡的覺,因為23:00-1:00是子時,這時候就應該睡著瞭,不應該熬夜,尤其是春天本身容易犯困,夜裡睡眠時間不足的話,白天會更沒精力。午時指的是11:00-13:00,午飯過後,適當散散步、消消食,然後小睡一會兒,時間不應超過30分鐘。

  國內外很多研究指出,10分鐘是最佳午睡時長。需謹記,午覺不是讓人真正呼呼入睡的,隻是提倡我們中午小瞇一刻。

  午睡,不能進入睡眠周期的“熟睡期”。因為一旦進入熟睡期,大腦就會促使腦組織的毛細血管關閉,體內新陳代謝減慢,在這個時期被迫喚醒後的話,腦血流分佈、新陳代謝不能及時恢復到常態,就會產生全身疲乏的感覺,需要過好一會兒才能緩解。

  所以,午睡一般停留在淺睡期階段即可,大約在30分鐘以內,午睡不宜超過30分鐘。不要小看這片刻的行為,中午小瞇一會兒,對下午的精神狀態、思維能力、工作狀態大有裨益。

  運動激發陽氣

  告別昏昏沉沉

  戶外活動,能激發陽氣,給困倦的身體註入活力。冬天因為氣候寒冷,戶外活動減少,人體陽氣不很活躍,隻是表現在保溫和完成基本的日常活動方面。到瞭春天,萬物復蘇,人體陽氣也躍躍欲試。所以,春天要多出去走走,可以多郊遊、踏青,增加戶外運動,出點小汗,讓身體活起來、動起來、熱起來,這樣人體陽氣就會流通宣暢、蕩滌激越,身體就會呈現出滿滿的活力,而不是昏昏沉沉,困頓瞌睡。

  “春天來瞭,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瞭眼”。是啊,春天來瞭,欣欣向榮的季節,不應該是迷迷糊糊的狀態,消除春困,去做一匹千裡馬,盡情馳騁,快意人生吧。

  文/趙潤栓 (北京小湯山醫院)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