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晚,陜西西安,習近平主席和夫人彭麗媛在大唐芙蓉園舉行歡迎儀式,盛情迎接參加中國—中亞峰會的中亞五國貴賓。
紫雲樓前,這場以“大唐盛禮”為主題的迎賓儀式上,64名舞者以中國古代最高禮儀舞蹈八佾舞,向中亞賓朋致以深切敬意;100名表演者以飛旋舞動的芙蓉花,向遠方賓客寄予深情祝福。
包容四海、兼納百川,這一唐朝傳統迎賓儀式體現瞭中華文化兼容並蓄的精神風貌。
西安,這座穿越歲月走來的歷史古都,再一次奏響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的華彩樂章。
【堅定文化自信】
盛唐氣象,大國風范。泱泱華夏,禮儀之邦。
習近平主席在致辭中指出,陜西是古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見證瞭中國同中亞國傢兩千多年的深厚友誼。千百年來,中國同中亞人民互通有無、互學互鑒,創造瞭古絲綢之路的輝煌,書寫瞭人類文明交流史上的華章。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鑄就瞭中華民族博采眾長的文化自信。
天下為公、厚德載物、民胞物與、協和萬邦……這些內化於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文化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習近平主席曾深刻指出,“古往今來,中華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響,不是靠窮兵黷武,不是靠對外擴張,而是靠中華文化的強大感召力和吸引力”。
中華文化既是歷史的、也是當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今年4月7日,廣東省廣州市松園,習近平主席同法國總統馬克龍舉行非正式會晤。兩國元首共同觀賞嶺南園林的獨特景致,臨水而坐,觀景品茗,縱論古今。
“瞭解今天的中國,要從瞭解中國的歷史開始。”習主席說。
【堅持文明互鑒】
拉開時間的長鏡頭,更能廓清歷史大勢、理清文明脈絡。
兩千多年前,從長安出發,張騫鑿空西域,踏出一條橫貫東西、連接歐亞的商貿大道與文化交流之路。
今天,古都西安,中國與中亞文化交融、文明互鑒煥發新的生機。
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是人類文明的魅力所在。
習近平主席以宏闊的文明視野和寬廣的世界眼光,鮮明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隻有交流互鑒,一種文明才能充滿生命力”。
今年3月,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強調“共同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共同倡導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共同倡導重視文明傳承和創新”“共同倡導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
此次中國—中亞峰會歡迎儀式後舉行瞭精彩的文藝演出,導演組特意選擇中國與中亞五國的自然風光、城市景觀、人文風情、建設成就等具有代表性的畫面,精心編輯成為舞臺背景,充分展現雙方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釋放出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的共識和心聲。
【堅守命運與共】
置身百年變局的歷史關頭,對話還是對抗,合作還是分裂,決定著人類的前途與命運。
十年前,習近平主席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十年來,從全球層面到特定區域、特定領域,習近平主席提出一系列“共同體”倡議,展現瞭為促進世界和平發展而努力的博大胸懷和責任擔當。
今年2月,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從人類文明的高度和廣度對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深刻闡釋。
秉持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中國式現代化打破瞭“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為人類文明發展提供瞭新的選擇。
此次中國—中亞峰會文藝演出,在中國與中亞五國歌手《美美與共》的齊聲放歌中落下帷幕,再一次宣示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要意義和時代價值。
這是中國與中亞五國面向世界發出的共同宣示:唯有同舟共濟方能共克時艱,唯有命運與共才能共創未來。
策劃:霍小光
監制:張旭東
主筆:丁小溪、王藝霏
統籌:劉華、羅輝、王絢
視覺 | 編輯:張惠慧、潘一景
新華社國內部、新華社陜西分社聯合制作
新華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