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裡是西安,絲綢之路的起點,也是我的故鄉。”
2013年9月,在烏茲別克斯坦帖木兒傢族歷史博物館的一幅古絲綢之路地圖前,習近平主席指著地圖右邊的一處地方,道出西安這座千年古都,在中國與中亞國傢關系中的獨特地位。
2023年5月18日至19日,習近平主席將在西安主持中國—中亞峰會。這是建交31年來六國元首首次以實體形式舉辦峰會,在中國同中亞國傢關系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
古今輝映,在這裡回顧中國同中亞國傢關系發展歷程,仿佛穿越時空。2100多年前,張騫從長安向西,完成“鑿空之旅”,開辟瞭橫貫東西、連接亞歐的偉大絲綢之路。2013年秋天,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2013年11月,西安開行至阿拉木圖的國際貨運班列,打通瞭三秦大地向西開放、連接中亞的物流大通道。中國與中亞國傢的經濟聯系進一步加強,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讓亞歐大陸再次閃耀光芒。
根深葉茂,在這裡矚望中國與中亞國傢合作前景,美好明天可期。從中國—中亞外長會晤到“中國—中亞五國”經貿部長會議,從“中國—中亞五國”智庫論壇到“中國—中亞五國”產業與投資合作論壇,從繪制《落實中國同中亞五國視頻峰會共識路線圖》到提出《關於深化“中國—中亞五國”互聯互通合作的倡議》,中國—中亞機制從無到有,日趨完善。一個公開透明、互利共贏、平等互惠、務實管用的全方位合作平臺正在形成。
“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無論未來中國發展到什麼程度,中國都始終是中亞國傢值得信任和倚重的好鄰居、好夥伴、好朋友、好兄弟。”此次峰會標志著中國—中亞元首會晤機制的正式建立,將對中國同中亞國傢關系發展、各自發展振興、地區和平穩定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在雙方共同努力下,峰會必將擘畫中國—中亞關系新藍圖,開啟雙方合作新時代。
(一)
應邀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同來華訪問的亞洲、歐洲、拉美、非洲等多位政要會談會見,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議,推動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解決……2023年的春天,中國元首外交高潮迭起,不僅展現瞭中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也昭示瞭人心所向、大勢所趨、大道所歸。
“願積極支持中方成功舉辦中國—中亞峰會”“期待赴華參加中國—中亞峰會”……即將舉辦的中國—中亞峰會,承載著中國和中亞國傢的迫切期待。
熱情洋溢的回應背後,凝聚著始終如一的美好友誼——
滿懷著中國人民的美好希冀,習近平主席曾12次訪問中亞國傢。次次是特殊禮遇,處處是熱情接待。“瑪納斯”一級勛章、“王冠勛章”、“金鷹”勛章、“最高友誼”勛章……中亞國傢不約而同,選擇將無比崇高的榮譽授予習近平主席,表達本國人民對中國人民的深情厚誼。
熱情洋溢的回應背後,流淌著雪中送炭的兄弟之情——
“尊敬的兄長”,這是烏茲別克斯坦總統米爾濟約耶夫對習近平主席的稱呼,他解釋說:“在我國最困難的時候,中國就像親人一樣給予我們最堅定的支持。我國人民非常尊重您,都認為您是我們的好朋友、老朋友。”去年,米爾濟約耶夫總統邀請到訪的習近平主席共同種下一棵橡樹,象征著中烏友誼枝繁葉茂、生生不息。
熱情洋溢的回應背後,蘊藏著親如一傢的交往經歷——
“塔吉克斯坦對中國寄予厚望,願意做中國真誠的夥伴和親密的兄弟,同中國攜手前行、世代友好。”2014年,塔吉克斯坦總統拉赫蒙一傢三代人,身著民族盛裝,為到訪的習近平主席夫婦舉行別具一格的傢宴。習近平主席穿上拉赫蒙總統一傢贈送的當地傳統服飾,兩國元首“手拉手、一起走”。
回顧中國—中亞機制的發展,元首外交不僅在雙多邊關系中扮演瞭重要角色,也在區域機制建設中發揮著戰略引領作用,成為雙方全方位合作的最大政治優勢。
2022年1月,習近平主席主持中國同中亞五國建交30周年視頻峰會,強調“共同譜寫中國同中亞國傢關系更加美好的明天,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六國元首發表聯合聲明,決定打造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不到一個月,中亞五國元首又齊聚北京,共赴“冬奧之約”。2022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新冠疫情發生以來首次出訪就選擇瞭中亞。2023年1月,土庫曼斯坦總統謝爾達爾·別爾德穆哈梅多夫就任後首次訪華,6位內閣副總理隨行。一個個非同尋常的安排,凸顯出在元首外交引領下,中國同中亞國傢政治互信和全面合作達到瞭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中國同中亞國傢實現全面戰略夥伴關系全覆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全覆蓋,走出瞭一條睦鄰友好、合作共贏的新路,成為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的典范。
(二)
力量不在胳膊上,而在團結上。中國和中亞國傢的友好合作,立在真誠互信,立在平等互利。
助力中亞成為溝通東西方文明的橋梁,攜手中亞成為共同追求國傢發展、民族復興的夥伴。建交以來,中國自始至終在政治上對中亞國傢平等相待,充分理解中亞國傢的合理關切,切實照顧中亞國傢的感受和需要,贏得中亞國傢的廣泛尊重。
烏茲別克斯坦首任總統卡裡莫夫曾感嘆,在國傢獨立和發展的風風雨雨中,“我們看清瞭國際舞臺上誰是真正的朋友,誰是真正的好夥伴。中國從不向我們附加任何條件,總是在雙方合作上充分照顧我方關切,從兩國人民根本利益出發。”
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曾總結:“中亞與中國關系的歷史植根於幾個世紀的深處。我們真誠地珍視這種睦鄰友好、互利合作的成功經驗。在過去的30年裡,中亞國傢與中國在睦鄰友好以及堅定不移地相互支持的基礎上,形成瞭一種有效的合作模式,釋放瞭中亞的巨大潛力。區域合作達到瞭一個全新水平。”
相互成就,才能不斷增進團結,深化合作,才能實現共同繁榮。
中國與中亞五國深化政治互信進程紮實穩固。目前,中國已與哈薩克斯坦建立永久全面戰略夥伴關系,與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系,中國與中亞各國的關系穩步提升。
中國與中亞五國支持彼此核心利益立場堅定。“中方堅定支持中亞國傢走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在中亞搞‘顏色革命’,堅決反對以人權為借口幹涉別國內政,堅決反對任何勢力破壞人民平靜生活”“堅定奉行一個中國原則,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臺獨’”“堅定支持中方在涉臺、涉疆、涉港等核心利益問題上的立場”……關鍵時刻,雙方都會挺身而出,為對方仗義執言,共同捍衛真正的多邊主義,維護雙方正當權益和戰略利益,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中國與中亞國傢經貿合作勢頭強勁有力。雙方貿易互補性強,長期保持穩定增長,2022年雙方貿易額達702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有效提升區域產業鏈供應鏈韌性。中國願同中亞國傢共享超大規模市場、完備產業體系和先進技術。雙方致力於優化貿易結構,攜手推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國同中亞國傢合作取得一系列歷史性、標志性、突破性成就,創造瞭多項“第一”。中亞地區是中國周邊首個全面戰略夥伴集群;中國是中亞第一大貿易夥伴;中亞地區是“一帶一路”的首倡之地和西向首發站;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是世界上最長的天然氣管道……累累碩果源自雙方掌握瞭“相互尊重、睦鄰友好、同舟共濟、互利共贏”的合作密碼。這四項原則是在合作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和共同財富,是中國同中亞國傢關系行穩致遠的政治保障,也是中國同中亞國傢友好交往繼往開來的力量源泉。
(三)
中哈邊境的新疆霍爾果斯,意為“駝隊經過的地方”,也叫“積累財富的地方”。這座千年驛站、百年口岸,乘著共建“一帶一路”的東風,已成為發展的熱土。
霍爾果斯是亞歐大陸距離海洋最遙遠的地方,現在,這裡卻擁有一座“港口”。通過中哈兩國共同建設的“霍爾果斯—東大門”經濟特區無水港,遠在4000多公裡外的江蘇連雲港出海口如同被“搬”到瞭哈薩克斯坦的“傢門口”。
中亞是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取得成果的示范區。回看十年來共建“一帶一路”給中亞國傢帶來的巨大變化和深遠機遇,類似霍爾果斯的故事還有很多:烏茲別克斯坦“安格連—帕普”鐵路隧道貫通,徹底改變瞭上千萬人的出行方式,當地居民稱贊“中國建設者用900天奮戰成就火車900秒穿行大山的奇跡”;中吉烏公路正式通車,形成跨越高山、暢通無阻的國際運輸大動脈;中國與中亞鐵路系統開通的“鋼鐵駝隊”,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成為支撐國際合作的生命線路……哈薩克斯坦“光明道路”民主黨副主席瓦西裡耶夫認為,共建“一帶一路”對整個中亞地區的經濟活力產生瞭積極影響,為中亞各國在經濟等領域的合作與發展提供瞭更多機遇。
在發展振興路上,中國是言出必行的行動派。2014年,宣佈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傢基礎設施、資源開發、產業合作和金融合作等互聯互通項目提供投融資支持;宣佈自2022年起未來3年內再提供30億美元國際援助,用於支持發展中國傢抗疫和恢復經濟社會發展;去年,宣佈未來3年向中亞國傢提供5億美元無償援助和5000個研修研討名額……一項項務實舉措,受到各方一致歡迎。
在發展振興路上,雙方都有錨定未來的合作構想。中方願以交通、能源、農業、基礎設施為重點合作領域,暢通產業鏈供應鏈,在中亞實施更多切實惠及普通民眾的民生項目。中國和中亞國傢將建設“數字絲綢之路”,深化數字經貿、人工智能、大數據、電子政務、區塊鏈等高技術領域合作。雙方將建立“中國—中亞電子商務合作對話機制”,發展“絲路電商”。雙方支持制定“綠色絲綢之路”路線圖,加強可替代能源和專業人員培訓領域投資與技術合作,實施綠色技術領域的地區計劃和項目。
人類要破解共同發展難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國際合作和開放共享。中亞國傢具有強烈發展願望,也具備巨大發展潛力,這與中方提出的“做彼此發展振興的堅強後盾,助力彼此實現發展繁榮”的原則不謀而合。正如吉爾吉斯斯坦戰略決策中心執行主任庫巴特·拉希莫夫所說,中國和中亞國傢的互利合作,正是將“共謀發展”這一理念攜手轉化為實際成果的努力過程。
(四)
安全是發展之基。中國與中亞國傢是唇齒相依、安危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在安全領域有著廣泛的共同訴求和利益匯合點。建交以來,中國與中亞五國的安全合作成果斐然,成為彼此高水平互信的集中體現。
習近平主席倡導各國秉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得到中亞國傢普遍認同,也在中國與中亞國傢的合作中得到切實踐行。中國同中亞鄰國3300多公裡的共同邊界成為雙方友好、互信、合作的紐帶,就是一個極佳的案例。
中國—中亞安全合作領域不斷拓寬。從聯手打擊“三股勢力”、毒品走私、跨國有組織犯罪,到建立健全安全合作機制,深入開展執法安全合作;從舉行多雙邊聯合演習和邊境聯巡,到持續開展人員培訓和執法能力建設合作;從《“中國—中亞五國”數據安全合作倡議》獲得一致通過,到中國—中亞健康產業聯盟宣佈成立……面對層出不窮、錯綜復雜的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中國與中亞國傢的安全合作與時俱進,內涵日益豐富、領域不斷拓展、形式更為多樣,共同為地區經濟發展和人民安居樂業築起強有力的安全屏障。
中國—中亞維護安全機制愈發成熟。中國與中亞等國簽署的《關於在邊境地區加強軍事領域信任的協定》,成為亞太地區首份政治軍事文件,對亞太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穩定產生深遠影響;從雙邊合作到上合、亞信、聯合國等多邊舞臺,中國與中亞國傢搭建起多層次、全方位的安全合作平臺;針對阿富汗和平和解和重建、氣候變化、糧食安全、抗擊新冠疫情等國際熱點議題,中國與中亞國傢開展有效溝通和協調,共同發揮建設性作用,有力維護共同安全利益和地區和平穩定。
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安全的內涵和外延更加豐富,時空和領域更加寬廣,對合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從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到共同落實全球安全倡議,一系列蘊含中國智慧的探索和實踐,對解決地區沖突、加強地區合作以及維護地區安全穩定提供瞭獨特視角和行之有效的思路,不僅為維護本地區和平、安全與穩定作出重要貢獻,也為世界提供瞭可供借鑒的安全合作模式。
(五)
“我願出一袋黃金,隻求看一眼希瓦。”中亞諺語中傳頌的這座“千頂之城”希瓦,曾因年久失修,面臨建築物墻體開裂、傾斜下沉等險情。中國文物修復團隊的到來,讓希瓦古城重現往日的風姿。
在習近平主席的世界文明之旅中,中亞古城撒馬爾罕是重要一站。2022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對烏茲別克斯坦進行國事訪問期間,在中方送給烏方的國禮中,有一座中烏合作修復的希瓦古城歷史文化遺跡微縮模型。習近平主席在烏媒體發表的署名文章裡,專門提及古城修復項目:“我2013年訪問撒馬爾罕時啟動的希瓦古城歷史古跡保護修復項目已經圓滿竣工,讓希瓦這座古城更加絢爛奪目。”
和羹之美,在於合異。中國與中亞國傢都擁有古老的文明,各具特色、異彩紛呈。黃河與長江孕育瞭璀璨的中華文明,中亞文明則發源於奔騰不息的阿姆河和錫爾河。中華文明與中亞文明都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鑒中不斷煥發新的生命力。
古絲綢之路上,中國的造紙、冶鐵、中醫等經中亞傳播至世界,中亞、西亞的天文、地理、數學等知識也相繼傳入中國;唐代玄奘西行求法,明代陳誠五使西域;祖籍佈哈拉的政治傢賽典赤·贍思丁仕宦雲南,“興滇之心,事滇之子”;中國音樂傢冼星海與哈薩克斯坦音樂傢拜卡達莫夫在患難中結下珍貴友誼……跨越時間長河,在這條互學互鑒之路上,中國同中亞傳承千年的絲路情誼在新形勢下更加牢固,世代友好已經融入六國人民的血脈。
今天,互融互通的橋梁越架越多——中國同中亞國傢結成62對友好省州市,每年數十萬民眾常來常往,13所孔子學院在中亞落地生根,中亞首傢魯班工坊在塔吉克斯坦正式啟動運營,中國眾多知名高等學府設有中亞國別研究中心和中亞語言專業,中國—中亞民間友好論壇成功舉辦,人文交流合作結出累累碩果。
中國和中亞國傢正在共同落實全球文明倡議,不斷踐行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致力於建立多元互動的人文交流大格局。烏茲別克斯坦獨立分析人士烏拉紮利耶娃指出,這種促進文化共同繁榮的主張將有力推動不同文化之間的理解,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同時也將激發文化領域創新觀念的產生。
(六)
“世界有如海洋,時代有如勁風,前浪如兄長,後浪是兄弟,風擁後浪推前浪,亙古及今皆如此”——哈薩克斯坦“詩聖”阿拜·庫南巴耶夫的名句,在中國也傢喻戶曉。在實現各自民族復興偉大夢想的征程上,中國同中亞國傢情相近、心相通、夢相同。
當前,一股時代新風正吹蕩在中亞大地:“新哈薩克斯坦”建設全面開啟,正努力朝著“世界發達國傢30強”邁進;“新烏茲別克斯坦”2022—2026年發展戰略順利實施;土庫曼斯坦制定《強國的新時代復興:2022—2052年土國傢經濟社會發展綱要》;吉爾吉斯斯坦總統紮帕羅夫表示,“我們的目標是建設一個新的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制定2030年前國傢發展戰略……在追求國傢富強、實現現代化的征程上,中亞國傢不約而同將求新求進放在重要位置。
在西方學者眼中,中亞國傢曾“令人失望地”“錯失”瞭走向西方式“民主化”的機會。而真正令中亞國傢失望的,其實是個別西方國傢出於私利“亂開藥方”。誕生於資本擴張的西方現代化模式,讓不少後發國傢陷入經濟停滯、社會政治動蕩的困局。
現代化不是少數國傢的“專利品”,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單選題”,不能搞簡單的千篇一律、“復制粘貼”。實現現代化,關鍵是找到符合國情、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發展道路。中國式現代化,不僅提供瞭另一種成功的選擇,更提供瞭找到正確道路的方式,給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中亞國傢帶來重要啟示與信心。
“我本人饒有興致地閱讀瞭這本內容豐富的書,書中體現瞭大國領導人深湛的政治思維,以及對當今世界復雜的全球化進程的深刻分析。”為《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烏茲別克文版撰寫前言時,米爾濟約耶夫總統如是寫道。中國和中亞國傢理念相通,目標相似,利益相連,彼此交流治國理政經驗,是在發展振興路上攜手努力、發揮互補優勢、實現共同發展的應有之義。
“中國擁有世界先進扶貧經驗,減貧成就舉世矚目。”2021年,時任烏茲別克斯坦經濟發展與減貧部第一副部長諾爾庫洛夫表示,烏方已開始運用中方的減貧經驗,包括開展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建立扶貧機制和提供財政支持等,並邀請中方專傢參與制定烏《2030年扶貧綱領》,進一步促進兩國在扶貧領域的合作;“中國同行們展現出極高的專業素養,讓我們更好地理解和保護自然”,在哈中聯合科考中,哈薩克斯坦科研人員波拉托夫獲益匪淺;“感謝中國企業給我們創造瞭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在中國接受培訓的經歷,讓來自塔吉克斯坦哈特隆州的薩曼達對把傢鄉建設得更美麗充滿信心……
從減貧到生態保護,從農業合作到基礎設施建設,中國充分尊重中亞各國自主追求現代化道路,以最大誠意與中亞各國分享發展經驗。
(七)
時代呼喚擔當,團結共克時艱。“我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就是希望讓團結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對抗、包容代替排他,共同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中國和中亞國傢攜手構建更加緊密的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的世界意義。
中亞國傢是中國方案的積極響應者、堅定支持者。“全力支持”“全力落實”“這對於促進整個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均具有重要意義”“對於解決當今世界面臨的風險挑戰具有重要戰略意義”,中亞五國態度鮮明,將共同為全球治理貢獻力量。
中國同中亞國傢在諸多國際和地區問題上擁有廣泛的共同利益和相似立場。“堅決維護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堅定捍衛多邊主義以及公認的國際法準則”的“和平觀”;“推動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朝著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的“治理觀”;“一個國傢是否民主,隻能由本國人民來評判”的“民主觀”……諸多共識反映出雙方戰略視野的趨近,為雙方在國際舞臺相互協作奠定瞭堅實基礎。
中國同中亞國傢不斷加強在聯合國、世貿組織、上合組織等國際和地區組織框架下合作,做彼此堅強的“大後方”,捍衛共同安全和發展利益,為完善全球和地區治理作出瞭貢獻。雙方通過“上合組織—阿富汗聯絡組”外長會議、阿富汗鄰國外長會等機制為阿和平重建貢獻力量,共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中亞五國希望中國能夠在促進地區和平上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中國和中亞國傢簽署的《聯合聲明》等文件中,“上海精神”、“絲路精神”、人類命運共同體、新安全觀、新合作觀、新文明觀、新全球治理觀等都被反復提及,這些合作理念均源自雙方合作經驗的歸納,既體現瞭雙方的共識,也記錄瞭雙方的行動。
“深耕睦鄰友好的示范田”“建設高質量發展的合作帶”“強化守衛和平的防護盾”“構建多元互動的大傢庭”“維護和平發展的地球村”,習近平主席為攜手構建更加緊密的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提出的5點建議,順應瞭地區國傢人民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圖共贏的普遍期待,符合時代發展的潮流,得到中亞五國元首的積極響應。首屆中國—中亞峰會的舉行,正是中國和中亞國傢推動構建更加緊密的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的最新實踐。
*** ***
在西安火車站,南北站房跨越時空,彼此相望。南站房的壁畫《絲路百景》,記錄瞭這座十三朝古都作為古絲路起點、一路西望的輝煌時刻;北站房壁畫《晉陜黃河八百裡》,揭示瞭中華民族母親河奔流不息、帶給這座國際門戶樞紐城市的澎湃動力。
來路漫漫,玉汝於成。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建設堅持走正道,順應潮流、講信修睦,攜手同行、共謀發展,休戚與共、安危共擔,相知相親、互融互通,相濡以沫、堅守正義,創造瞭中國—中亞關系上一個黃金30年。
前路迢迢,光明無限。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建設承載著中國和中亞國傢民眾的共同期待,未來一定會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中國願與中亞國傢精誠團結、同心同德,共同打造中國—中亞關系下一個黃金30年。
站在新起點,邁上新征程。中國和中亞國傢乘勢而上,並肩奮鬥,必將為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世界和平發展事業作出中國和中亞貢獻。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