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他叫田野,今年37岁,来自陕西西安。200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导致他高位截瘫,余生只能和轮椅为伴。

  田野并没有就此沉沦,他不仅自己克服障碍,勇敢走出家门,还用行动去带动和鼓舞更多的残障人士能摆脱束缚,享受生活。2019年,田野和几位轮椅伙伴一起,绘制了一份西安主城区无障碍地图,帮助残障人士们能顺畅出行。现在,他又有了新的计划。

  田野:大家好,我现在在西安明城墙,这里是含光门。在过去,上城墙对我和我一样不方便的人来说,这简直就是一种奢望。但是这个梦想现在终于实现了,在含光门专门装了一条直梯。在这里我欢迎全国各地的游客们以及像我一样的伤友们,来西安城墙打卡吧,欢迎欢迎。

  正在西安明长城拍摄短视频的,就是田野。现在,他会定期到西安的各大景点拍摄无障碍旅游的体验视频,希望以此来让更多残障人士了解西安的无障碍设施状况,放心大胆地来这儿旅游。

  田野:很多的一些网友们来问我,他说田野,我是外地的伤友,我想来西安旅游,我不知道我在轮椅上来方不方便,我也不知道该去什么地方。我自己用轮椅去探索去体验,拍成视频。用视频告诉大家,轮椅人、伤友们、不方便人群也可以来到西安,可以感受到西安汉唐文化、大唐的风范,也可以感受到西安市无障碍的完善。

  无障碍设施的不断完善,让田野的出行更加顺畅安全,在他看来,这是一座城市软实力和人文关怀的体现。早在2019年,他就和几位轮椅伙伴一起,花了三个月的时间,跑遍西安主城区597平方公里,实地查看测试区域内无障碍通行情况,绘制了一份无障碍地图。

  田野:在做无障碍地图之前,起点就在南湖。刚开始来的时候没有坡道,现在是后来新修的,很方便。直接连接这个长廊,也是无障碍。

  最终,田野和伙伴们完成了一份无障碍地图调研报告。用各种颜色体现无障碍设施存在的不同问题。

  田野:5000余张照片,1300多个问题。电子地图上面分三种颜色,黄色、红色以及蓝色,每一种颜色代表不同的问题,每一种颜色有标识、有说明。这个无障碍地图我们交给了职能部门,也改善了西安市很多无障碍不完善的地方。

  而现在,田野又打算用短视频的形式,把这份无障碍地图用更生动的方式展现给残障朋友们,让更多人重拾走出家门的勇气和信心。

  田野:其实有时候你不出门,可能一辈子都不想出门。一旦你出了门,走出了这个家门,融入了社会,我觉得才是真正的帮助。

  从封闭在家到公益助残 愿为更多人撑一把伞

  田野是土生土长的西安人,就出生在大雁塔下。儿时喜欢看武打片的他,进入了武术学院。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练功,这段经历让田野练就了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

  然而,17岁时的一场意外车祸,让他的人生发生了重大转折。从好动爱玩到截瘫在床,田野和家人生活坠入了谷底。

  田野妈妈 杨红英:当时确实想不通这个事情,一直走不出来。一出门别人问我,你娃咋样了或者咋了,我就接受不了,光想流眼泪,不想出去见人。

  田野:当我从床上准备下来的时候,我父亲给我买了一台轮椅,推到我的床前。当我看到这台轮椅的时候,我号啕大哭。我在想为什么偏偏是我要坐上这个轮椅,真的无法接受。以后我的日子该怎么办,该怎么样去面对和生活。

  从那之后,田野便将自己封闭了起来,远离人群。随后几年间,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朋友们的鼓励下,他接受了现实,也习惯了轮椅上的生活。2014年,一次成都之旅,让田野有了创业开一家串串店的想法。这正是从那时起,他再一次有了人生的追求和梦想。

  田野:看中医看西医,到康复医院做康复,把家里掏空了,还挂了一屁股债。因而我自己慢慢开始自主创业。

  从8个炉子的小摊位,到300平方米的大店面,田野的生意越做越好,他也彻底找回了积极的心态。在那几年里,他的串串店成了很多残障人士的聚餐地,田野特别为他们推出了半价套餐。

  田野:它不单单是一个简单的餐饮店,我觉得更像是一个爱心加油站。大概统计了一下,这个店帮助过的身障人士达到500多位。给他们打折也不是说一个简单的打折,更多的是呼吁他们从医院走出来,从家里走出来。不是别的地方不能吃饭,而是在这里有一起吃饭的人。

  今年7月,因为经营问题,田野的串串店关门了,但他公益助残的劲头儿却没有消减,仍在为推动无障碍事业的发展而积极奔走着。

  田野常会带着自己的故事和感悟走进校园。这样的分享既让学生们感受到了乐观坚强的力量,也是宣传无障碍理念的好机会。

  西京学院学生 邹宇:他就是一个特别自立自强,而且无畏奉献、具有爱心精神的一个人。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去学习这样的精神,为社会的和谐友爱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田野:道路的无障碍,只是一个短暂的挑战,其实真正的无障碍是内心的无障碍。当你内心真正达到无障碍的时候,你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和幸福。因为我曾经淋过雨,我想通过自己的方式,给更多的人支起更多的伞。

  正如田野所说,无障碍既是一条安全顺畅通行的实体路,也是一条不断突破自我的心路。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彼此依托。无障碍设施不断地完善,社会把对残障人士的关爱细化到每一处小小的坡道,每一个贴心的引导,他们就有了走出家门、走遍万里的勇气和底气。

  正因有像田野一样不甘于被残障束缚,不断突破自己的人,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去推动无障碍设施的优化、宣传无障碍理念,我们城市才会更加人性化、便利化。追寻内心的无障碍并不容易,愿他们所行无碍,身边有爱。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