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下的那种欢呼声,那种尖叫声,是我演出这么多年来前所未有的,让人立马感觉到手上起鸡皮疙瘩。”熊竹英唱了32年陕北说书,从来没有想过,火爆全球的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会让他收获前所未有的关注。

  游戏中的唱段是两年前就录制好的,唱词经历了多次修改,打磨,录音很顺利,熊竹英唱完也没再放在心上。直到今年8月20日,游戏发售,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一款游戏会让他一夜爆红。“白天10点开售,陆续就有人给我发信息,发视频”,熊竹英听出了自己的声音,顺手就转发了一条视频。第二天一早醒来再打开社交平台,他被迅速上涨的粉丝数吓了一跳。“看到好多外国朋友戴着耳机跟着节奏扭,作为一个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有了自信。”

  过去的一个多月,熊竹英的电话接连不断地响起,不是媒体采访,就是邀请演出,他在榆林横山的家里,没有完整地待过两天的时间。出现在各地舞台上的熊竹英还没有适应爆火之后的待遇,听到台下震耳的欢呼声,他还是会下意识地愣神;看到观众排着队要和他合影,心里总会多出几分惶恐,生怕热情的观众冷落了同台的演员。

  看着眼前那一张张青春洋溢的脸庞,熊竹英仿佛看到了多年前的自己。那时,流行音乐的风还没有刮到陕北的黄土地,让横山老老少少痴迷的,只有九曲十八调的陕北说书。“只要有说书的地方都能吸引到我,哪怕只是拉个二胡,弹三弦,我只要听到这个声音,就想多在那儿看一会儿。”说书艺人张俊功,就是年少的熊竹英最痴迷的偶像。

  彼时,陕北说书大都是盲艺人才会选择的行当,父母同意熊竹英去学说书,是心疼17岁的儿子瘦弱得像十二三岁的孩子一般,干不了农活,又没别的出路。拜师要先交300元的学费,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对任何一个普通家庭,这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熊竹英一直记得,父亲几乎借了大半个村子,才终于凑够了学费。

  陕北的冬天很冷,那时没有几家能买得起电视,好多村子都没有电,熊竹英的师父带着几个徒弟走村串户到老百姓家里去说书。“师父就坐在炕上面,其他人炕上坐一圈,地下站的站,圪蹴的圪蹴,挤满了一窑人”,昏黄的油灯下,师父一段接一段地唱,围在他身旁的那一张张笑盈盈的脸,是年少的熊竹英眼里最动人的场景。无论冬日的北风有多刺骨,都吹不走窑洞里的春意融融。

  跟着师父学艺的日子,熊竹英和几位师兄弟“争着抢着背词儿,争着抢着想和师父学”,你拉二胡,他吹笛子,常常熬到半夜,也不觉得累。两年学艺结束,满怀憧憬的熊竹英开始单干。他这才发现,师父演出时的盛况,并不属于他。

  “离开师父后就面临没有活儿,回到家啥都不是,离开师傅的团队,你啥都不是。”足有半年时间,熊竹英没有找到一次说书的机会。1994年冬天,熊竹英拉着同样没有活干的同龄伙伴,背着三弦,出了家门。“一路上没有目标,就往前走”,挨家挨户去商量能不能表演说书,被婉拒是常有的事。让熊竹英和同伴高兴的是,在子长县的一个村子,村里人很喜欢两个年轻人的说书,一唱就是二十多天。

  村里的热心人还带着两个年轻人去了邻村,想帮他们找到更多的演出机会。一家的女主人已经答应了,就在准备吃晚饭时,男主人进门了,非常生气地质问熊竹英和他的同伴:“说什么书!”两个年轻人面面相觑,背起三弦,转身离开。

  流着眼泪走在漆黑的夜里,熊竹英的心里也一片黯淡。“走到一个有灯光的地方,看到一群矿工,他们觉得我俩太可怜了,赶快给做点饭吃”。熊竹英和同伴吃过晚饭,特地给矿工们说了一段书,表达谢意。“我一辈子都忘不掉的事”,30年过去了,那个冬夜里的刺痛,至今弥漫在熊竹英的心头。

  那是熊竹英最煎熬的年月,是他背着三弦不敢抬头走路的过往,说书匠的生活里,满是矮人三分的卑微。再后来,熊竹英结婚,生子,勉强糊口的日子里,添了更多的辛酸。家人、朋友劝过他很多次,听说书的人越来越少,不行就改行吧。想想总盼着吃肉的儿女,看看总也舍不得买肉的妻子,熊竹英决定去试试跑摩的。“近一点的一块钱,远一点两块钱”,整整跑了一上午,熊竹英一共赚到十二块钱。“被别人呼来喝去,我就想我为啥要这样做?”当天中午回到家,熊竹英跟妻子只说了一句话:我再也不会跑摩的了。

  能不能改行做别的?熊竹英在心里挣扎了千百回,但每一回,只要一扭头看到墙角的三弦,就怎么也迈不动腿。他跟妻子商量,只要地里的庄稼还够咱们吃,我还是想说书。没有演出的日子,熊竹英满脑子都是他的陕北说书。一大早在山沟沟里练嗓子,除草的时候背唱词,放羊的时候想唱段,一天也没有离开过心爱的陕北说书。

  撇不下三弦的熊竹英终于等来了更多的舞台,原汁原味的说书风格不仅让他获得了曲艺界的最高奖牡丹奖,甚至还走出国门,就靠一人一板三根弦,打动了国外的观众。跨界的合作邀约也纷至沓来,与苏州评弹同唱一曲,给动画片配说书唱段,直到在游戏《黑神话:悟空》中火速出圈。

  未来一个月的时间,熊竹英的演出已经排得满满当当,在多地巡回演出的门票早早就被抢售一空。也有朋友开始担心:你不会也是只红一阵子吧?熊竹英出奇地冷静,“大家都说你火了,大家都传你的段子,我说我没有火,热度肯定会下去的。”在熊竹英心里,火的是游戏,是陕北说书,“我没有被高光时刻冲昏头脑,也不怕以后不火”。

  哪怕回到横山老家只有半天的时间,熊竹英也会把徒弟叫来教一个新唱段。“坐在舞台上是我最幸福的时刻,我不希望大红大紫,我永远是个说书的”,无论外面的掌声有多热烈,欢呼声有多高亢,他始终记得,他还有很多说书唱段要学,有好几个徒弟要教,他是享受舞台的熊竹英,是舍不得三弦的陕北说书匠。

  监制丨高岩

  策划丨沈静文 章成霞 冯会玲

  记者丨冯会玲 邹颖婧 刘涛

  视频导演丨孙桓

  视频拍摄丨王蜂

  视频剪辑丨马汉洲

  视频包装丨刘浦飞 王海涵

  新媒体编辑丨陈宇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