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云宫迅音》第几次爆红?许镜清也答不上来。4年前,他知道了一款名叫《黑神话:悟空》的游戏,也知道游戏里会有自己这支被叫做“diu diu diu”或者“灯灯等灯”的曲子。
游戏火了,《云宫迅音》也再次火了。
许镜清与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在拍摄现场
这波突如其来的关注,被许老称为“当年的音乐在当下火爆的游戏里焕发光彩”。“当年”,说的是40年前。
1984年,许镜清正式进入《西游记》剧组,那年他42岁。在剧组的四五年时间里,他写了一百四五十段音乐。“我最喜欢的应该还是片头的《云宫迅音》,它是标志性的音乐,是《西游记》里用得最多、表现力最强的音乐。”许镜清说。
许镜清和86版《西游记》导演杨洁
在许镜清成为电视剧《西游记》的曲作者之前,导演杨洁已经接触了7位作曲家,人人有响亮的作品。而许镜清当时在电影制片厂工作了近20年,为农业科教影片配乐是他的主要工作。习惯了看得见摸得着的麦穗稻花,接下来要写谁也没见过的神仙志怪,许镜清汗涔涔地上阵了,压力来自任务,也来自人:“神话不是谁都可以写,得写得引人入胜。一开始我进了剧组,剧组对我还不是很信任,我没名气。”许镜清觉得,自己消化压力的能力不错,“我不是每天愁眉苦脸或者唉声叹气,我一琢磨,感觉有了,下笔就有东西了。”
许镜清为《敢问路在何方》所写曲谱
进剧组后,许镜清很快接到导演杨洁的任务,写一段2分40秒的片头纯音乐。什么内容?“没有内容,爱怎么写怎么写”。
“爱怎么写怎么写”是怎么写?许镜清很快有了思路。中午吃饭时,他偶然看到有民工手拿勺子敲饭盒,敲出的一段音符给了他启发。从著名的“灯灯等灯”开始,许镜清一口气写完,2分40秒,一秒不差。
许镜清仍保留着最初的曲谱
“腾飞、坚定、幻想、向上”,在泛黄的曲谱本上,许镜清逐字写下他心中西游世界的关键词。他写了,也实现了——古筝、琵琶、竹笛、排鼓的旋律和电子鼓的节奏合在一起,许镜清用“石破天惊”的音乐,托住“石破天惊”的孙悟空。
反对声也随之起来,许镜清也听说要把他换掉的传言。当时《西游记》拍摄接近尾声,许镜清完成的音乐不少,他心里哀叹“这么多段白写了”,没想到导演杨洁一直顶着压力,甚至没有向许镜清透露外面的声音。许镜清于是假装不知情,“该做啥还是做啥”。
创作的突破是后来人说的。在为《西游记》作曲的几年里,许镜清体会的是全情投入的快乐和得到肯定的甜蜜。经许镜清之手,唐僧有唐僧的音乐,猪八戒有猪八戒的音乐,孙悟空有孙悟空的音乐。17岁开始自学钢琴、乐理,百里挑一考上哈尔滨艺术学院的他,用洪荒之力,轰出新的天地。
青年许镜清
许镜清的曲子和电视剧一起红了,人们说片头曲“只应天上有”,但《云宫迅音》这个名字,却是很久之后才叫响。直到现在,许镜清还不知道,是谁起了这个名:“不知道哪个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场合起了这么个名字,这名字越传越广。你就仔细体会这四个字。云,云彩、天空;宫,大闹天宫,在天宫里打,天宫里斗;迅就是快速的意思;音,你可以当声音讲,可以当音乐来讲。这名字非常好,恰如其分。”
红的是曲子,不是曲作者。谁人不知《西游记》?可人们更容易记住屏幕里的演员、唱歌的人,作曲的许镜清自嘲“无人问津”。头几年,他听到别人哼起《云宫迅音》,他想告诉别人,这是自己的“孩子”。
许镜清记下即兴创作的旋律
四十多岁、五十多岁、六十多岁、七十多岁,许镜清一点点老了,他却越来越像个孩子,老师欠他的那句表扬、同学投来佩服的目光,什么时候能补上?许镜清70岁时,身边人都知道了他有开个人作品音乐会的念头。有限的版权费不足以支撑梦想,2016年,他获得了一个建议,众筹。
众筹是什么?许镜清直言不讳,是“一场乞讨”。他评价自己不善交际,但他愿为这场音乐会拉下脸来。他最怕的其实是,自己拉下脸了,这音乐会还是开不成:“众筹成功了还可以,如果还不够,音乐会开不成了,我就怕到这个地步,上不了、下不来。”
众筹终于发起了。29016人,461.5万元,把许镜清和他的曲子推上人民大会堂的舞台。
音乐会后,许镜清与现场观众握手
2016年12月4号,连续两天的《西游记》主题音乐会开始上演。音乐响起,许镜清不敢正视舞台,他躲去了后台。
“第一首歌唱完之后,掌声倒是挺热烈的。在第二首歌正在演唱的时候。我有点控制不住了。我出去了,我就想这么多年来我梦想的东西,竟然在我面前实现了……”时隔近8年,许镜清依然感慨。
音乐会的最后,许镜清回到台上,声音有些哽咽,他对上万名观众说的,是感谢。
8月29号下午,许镜清在广州中山纪念堂,说到接下来可能会有的一场新的音乐会。纵深七十多米、能容纳五千名观众的大厅里,82岁的许镜清独自坐在一张红色的座椅上。他能听见自己的呼吸,也能听见云宫的声音。
“音乐引起的回忆往往很微妙,如果当年他正经历一件事情,当时有一段音乐飘着,首先他会记住那段音乐。过了多少年以后,如果再响起来那段音乐,他会想起当年那个情景。”这也是许镜清理解的,几代人对《云宫迅音》的感情,“这个回忆是珍贵的,是永远难以抹去的。”
监制丨高岩
策划丨沈静文 章成霞 冯会玲
编辑丨杜希萌
记者丨王思元
视频导演丨孙桓
视频拍摄丨李向伟
视频剪辑丨马汉洲
视频包装丨王海涵 刘浦飞
新媒体编辑丨魏然
鸣谢:广州中山纪念堂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