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8月28日拍摄的林占熺教授。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发明了菌草技术,因此被称为“菌草之父”。到九十年代,菌草技术从中国推广至非洲等地,为发展中国家的减贫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让中国的“幸福草”和“致富草”在非洲大地落地生根。

  1997年,林占熺的女儿林冬梅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在当地工作。2003年,她辞去新加坡的工作回到福建,投身菌草事业。次年,林冬梅第一次踏上万里之遥的非洲土地,经过多年努力,逐渐成长为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菌草技术非洲项目负责人。

  今年,年逾八旬的林占熺在女儿林冬梅的陪同下,已4次踏出国门,与卢旺达种植户一起迎接收获、向埃及相关部门领导介绍利用菌草技术治理荒漠化……

  林占熺介绍,菌草技术在因地制宜推动发展的同时不断创新,已从“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拓展到生态治理、饲料和肥料生产、生物质能源等多个领域。

  多年来,林占熺带领的菌草研究团队为非洲各国培养学员8000多人次,帮助非洲农户减贫致富,促进中非友好交往合作,被誉为向非洲传播菌草技术的使者。  

  8月28日,林占熺教授在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办公室查找资料。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8月28日,林占熺教授(中)和菌草研究团队成员林辉(右)在福建省永泰县清凉镇的“珍农菌草富泉羊循环产业示范基地”查看菌草的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8月26日,林占熺教授(右)、林冬梅(中)和学生一起对新发现的野生牛肝菌进行测量、采样。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8月26日,林占熺教授展示在福建闽侯发现的野生牛肝菌。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8月26日,林占熺教授(右二)、林冬梅(右一)在福建农林大学向卢旺达留学生介绍菌草栽培灵芝技术。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8月26日,林占熺教授对野生牛肝菌的气味进行鉴别。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8月26日,林冬梅在福建农林大学国际菌草苑向卢旺达留学生介绍菌草品种“绿洲一号”芦竹的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8月26日,林冬梅为父亲林占熺教授拭去头上的汗滴。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林占熺教授(左)和林冬梅在埃及的撒哈拉沙漠合影(2005年9月16日摄)。新华社发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