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0日,邹杨在社交平台为儿子例行打卡:满满出生已经3590天。9年前的夏末,刚刚10个月的满满在北京确诊神经纤维瘤病,简称NF。这种罕见病的发病率为百万分之五,满满说,他属于“天选之子”。
满满身上很多地方都散落着咖啡斑,颅内多个部位骨骼缺损,右眼眶、颅内、口腔部位布满了丛状神经纤维瘤,导致右脸明显比左脸要大。嘴里不断长大的肿瘤,开始影响吃饭和说话。被陌生人盯着脸看半天,对满满来说,早已是稀松平常的小事。他最喜欢仰起头对邹杨说:“这个人一定在想,从来没见过这么帅的小朋友啊!”
早上七点半,邹杨会和满满一起出门上学,母子俩走一路,聊一路,有说不完的话。和别的小朋友不同,满满3岁到9岁,从幼儿园到小学,邹杨一路陪读。这样的生活,在邹杨27岁之前,无法想象。
刚怀孕时,邹杨就想好了,如果生的是女孩,就起名叫圆圆;如果是男孩,就叫满满;如果是双胞胎,就叫圆圆和满满。满满出生时7斤8两,“长长的眼睛,小小的嘴巴”,在邹杨眼里,见到满满的第一眼就觉得“他好漂亮啊!”2014年10月12日,满满的生日。从那一天开始,邹杨每隔10天就在社交平台更新满满来到这个世界的天数。和很多妈妈一样,她想以这种独特的方式记录满满的快乐成长。在新手妈妈的心里,未来充满美好,令人期待。
没想到初为人母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多久,邹杨发现满满的脸上、腋下、小腿开始陆续出现大大小小的斑块,满满四个月的时候,开始出现大小脸,右边的脸明显地鼓了起来,右眼开始突出。更让邹杨担心的是,满满的右眼不追光。
一个又一个让人疑惑的症状让邹杨坐立不安,她不停地查资料,带着满满去医院做各种各样的检查,满满身上的斑块当皮肤病治过,大小脸以为是发育不良,直到满满十个月的时候,做完第一次核磁共振的检查,发现了肿瘤。
医生拿着检查报告找邹杨谈话,“孩子的状况不太好”,在一张纸上写了北京的五家医院,建议邹杨去看看,“我怀疑你的孩子是神经纤维瘤病”。这是邹杨在查资料时就看到过的一种罕见病,只是很快被她本能地否认了。抱着满满从武汉到北京时,邹杨依然怀着一丝侥幸,希望满满的病和神经纤维瘤没有关系。
“北京天坛医院是我去的第一站”,医生看完检查报告,直接告诉邹杨,“你的孩子就是神经纤维瘤病”。让邹杨更崩溃的是,医生告诉她,按照当时病情的发展速度看,“孩子很可能活不过三岁”。站在医院的门口,邹杨泪如雨下,任由满满肉乎乎的小手放在自己的脸上,把眼泪抹得到处都是。她还是不能接受这就是最后的结果,转身又去了北京的另外四家医院。在病魔面前,没有人能让一位母亲保持冷静。
遗憾的是,邹杨没有听到她想要的答案,五家医院的大夫,结论一致。她没敢跟妈妈联系,哭着给爸爸发了信息。爸爸给邹杨回复:我们要有最坏的心理准备,但是我们要做最好的努力。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是一次旅行,有人先走,有人后走。对待满满,我们永远不放弃。如果满满有一天发生了不好的事情,你也要坚强地过下去。
此后就是每三个月一次的复查,每次见到医生,邹杨急切问的都是同一句话:我家孩子有生命危险吗?每次听到医生说出“没有”两个字,她都能高兴好多天。那两年,邹杨几乎所有的假期都是带着满满出门旅游。
“满满确诊之后,我整宿整宿地睡不着觉”,她忐忑,不安,恐惧,害怕那个三年的生命魔咒,怕满满来不及看人间那么多的精彩,更怕自己会留遗憾。无论长夜里有多崩溃,邹杨都会要求自己 “第二天要装作很坚强,装作这一切是可以面对的”,她说装着装着,“就会习惯这个状态了”。
战战兢兢熬过了两年又两个月,邹杨黯淡的世界在满满三岁生日那天,一片豁亮。“他过了三岁,我就很贪心了,我开始想一百岁”,邹杨坚信,迈过了三岁这个坎,就还有无限可能。“可以活泼地成长,应该去上学”,邹杨清楚,每一个成长的坎对她和满满来说都很难,“可是我们应该去争取啊。”
满满出生第3430天,邹杨在社交平台上写:看不清未来时,就比别人坚持久一点。满满的未来充满变数,邹杨竭尽全力要做的,就是陪他走过更长的年月,护佑他每一天都是平安的。想顺利上学,邹杨能想到的只有陪读,于是满满一岁半的时候,她考了幼儿教师资格证;满满四岁的时候,她又考了小学教师资格证。
满满的头最怕被碰撞,很多运动都不能参加,甚至去厕所都需要错峰去上。最重要的是,很多人对神经纤维瘤病并不了解,不少小朋友会问满满,你的脸为什么那么脏?有的会说满满难看,长得像外星人,拒绝跟他玩。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邹杨都希望自己陪在满满身边,提醒他给别人解释,他只是生病了而已。
满满刚确诊时,邹杨最苦恼的是无法和病情相似的患者家属交流信息。直到2019年,神经纤维瘤病群体组织“泡泡家园”成立,她成了志愿者。除了陪读,她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忙泡泡家园的各种事情。宣传,义诊,线下交流,包括带着患者资料去四处找专家咨询病情。白天陪读,晚上工作,如果碰到节假日,邹杨经常会带着满满一起出差。
上了火车,满满做作业,邹杨开始回复患者家属咨询的各种信息。邹杨说,她在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夜里被泪水泡肿过眼睛,她也知道妈妈在隔壁的房间里捱过数不清的无眠黑夜,她和那些家属有着同样的恐惧,他们在等待着相同的奇迹。
不只是邹杨,不只有泡泡家园,还有很多人都在期盼着奇迹的发生。2020年,针对NFI型抑制肿瘤的药物在美国上市;2021年,国内的药企引进了这款药物;2023年9月,神经纤维瘤病进入国家第二批罕见病目录;2024年1月,NF1治疗药物正式进入医保。如此快的“三级跳”,远远超过了邹杨期待的速度。如今邹杨还经常会拿着药瓶感慨,满满刚确诊的时候,那瓶药就像“天上的月亮,根本够不着”,现在“居然用到了!”
今年,邹杨学会了骑电动车,坐在后座上的满满说他就是妈妈的后视镜;无论满满想做什么新奇的手工,邹杨都准备了一箩筐的赞美,满满说妈妈就是他的捧场王。满满的暑假作业要写一篇作文《成长的烦恼》,满满空着没写,邹杨问他为什么不写,满满回答,他没有烦恼。
“上天跟我发了一手烂牌,我的赢面很少,但是不打到最后,谁也不知道会不会输。即使会输,也不要输得太惨”,满满出生第3510天,邹杨写下这样一段话:一开始就知道自己会输,但仍然会去做,并且无论如何坚持到底。有人说这是愚蠢,还有人说这是固执,但也有人管它叫勇敢。
“没有人会愿意去经受这些波澜,你让我选,我肯定愿意选顺风顺水的生活”,陪着满满走过了9年,邹杨觉得人生就像一个神奇的剧本,不知道下一集又会出现怎样的反转。“就像此刻,我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所以我对目前的生活来说,我没有太多的抱怨,因为很可能现在就是我最好的当下了”,日子总要继续,邹杨想对自己说,敬人间的灿烂,也敬生活里的黯淡。
监制丨高岩
策划丨沈静文 章成霞 冯会玲
记者丨冯会玲
视频导演丨张良
视频拍摄丨张戍强 范满源
视频剪辑丨张良
视频包装丨刘浦飞 王海涵
新媒体编辑丨廉金亮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