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總書記的足跡·新聞多一點 | 鹽堿地如何變成豐產田

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省滄州市

考察瞭黃驊市舊城鎮仙莊片區旱堿地麥田

瞭解當地旱堿麥種植推廣及產業化等情況

在滄州,當地老百姓口中的旱堿地

就是人們熟知的鹽堿地

提起鹽堿地

熟悉農業農村的人們或許會聯想到

每逢秋天田地裡

泛起的那一層白花花的鹽末

鹽堿地,也意味著莊稼難以生長

沿著總書記的足跡·新聞多一點 | 鹽堿地如何變成豐產田

鹽堿地在全世界分佈廣泛

一度被稱為土地的“絕癥”

沿著總書記的足跡·新聞多一點 | 鹽堿地如何變成豐產田

然而,在河北滄州渤海新區、黃驊市

大面積的鹽堿地已經變為豐產田

目前當地60多萬畝旱堿麥

正處在灌漿期

沿著總書記的足跡·新聞多一點 | 鹽堿地如何變成豐產田

我國鹽堿地面積約15億畝

其中可利用的鹽堿地約5億畝

喚醒這一“沉睡”的資源

可有效提高土地增量

實現耕地資源擴容、提質、增效

沿著總書記的足跡·新聞多一點 | 鹽堿地如何變成豐產田

2013年,科技部、中國科學院

聯合環渤海河北、山東、遼寧、天津4省(市)

啟動瞭“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

針對鹽堿荒地和中低產田

重點突破“土、肥、水、種”等關鍵技術

河北省是“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的主戰場

沿著總書記的足跡·新聞多一點 | 鹽堿地如何變成豐產田

滄州市地處渤海之濱

受自然條件制約

土壤鹽堿化程度高

小麥豐產難度較大

當地農技人員圍繞旱堿麥種植中的

“種、肥、播、管”等重點環節

實施瞭30項國傢和行業技術標準

旱堿麥產量連年“步步高”

河北省黃驊市舊城鎮仙莊片區旱堿地麥田。 新華社記者 燕雁 攝

河北省黃驊市舊城鎮仙莊片區旱堿地麥田。 新華社記者 燕雁 攝

其中滄州渤海新區、黃驊市

常年旱堿麥種植面積約61.8萬畝

總產量達13.26萬噸

旱堿麥生長周期從頭一年10月份播種

到第二年6月份收獲

特殊的種植條件

也造就瞭旱堿麥獨特的品質

鉀鈣鎂鐵鋅含量高

蛋白質含量高達13%至16%

吃起來麥香味兒濃

旱堿麥種植取得成功

實現藏糧於地、藏糧於技

對於端牢中國飯碗、保證糧食安全意義深遠

文字記者:曹國廠、范世輝、馮維健

動圖制作:駱學峰

視覺 | 編輯:唐興、張惠慧

新華社國內部、新華社河北分社聯合出品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