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汤传松在工作室中制作铁画。新华社记者 杜宇 摄
芜湖铁画又名“铁花”,源自安徽芜湖,是一种以铁片和铁丝为原料,经红炉或点焊机加热后,通过锻、钻、焊、锉、凿等技巧进行塑形,后衬以白底,装框成画的工艺品。芜湖铁画始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2006年,芜湖铁画锻制技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芜湖铁画以山水、人物、花卉、虫鱼、飞禽、走兽等为表现内容,谋篇布局上既有国画、水墨之韵,又有立体造型之感,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今年80岁的汤传松,是芜湖工艺美术厂的技术总监,也是芜湖铁画锻制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据汤传松介绍,铁画锻制工艺起源于铁匠,需将铁烧红,而后使用锤头趁热打铁,将铁塑造成画稿中的基本形状,而后使用锉、钻等工具进一步塑造,乃至用剪刀、镊子进行修形,再将各个部位焊接组合,最后装裱成画,流程繁多,制作周期较长。
汤传松15岁进厂,从学徒做起,凭着对铁画的热爱,他逐渐成长为业务骨干。上世纪70年代,汤传松对铁画锻制技艺进行改进,引入经过改造的点焊机取代红炉冶炼,使得铁画的工艺流程得到改进,铁画艺人的工作环境得到改善。
如今,汤传松致力于芜湖铁画锻制技艺的传承工作,他将毕生所学所悟传授给年轻一代的铁画艺人,继续用锤笔铁墨绘就水墨丹青。
6月18日,汤传松在工作室中对铁画稿进行修改。新华社记者 杜宇 摄
6月18日,汤传松在工作室中制作铁画。新华社记者 杜宇 摄
6月18日,汤传松经过芜湖工艺美术厂内的铁画艺术墙。新华社记者 杜宇 摄
6月18日,汤传松在工作室中制作铁画。新华社记者 杜宇 摄
6月18日,汤传松在工作室中制作铁画。新华社记者 杜宇 摄
6月18日,汤传松(左)在铁画工坊中指导徒弟。新华社记者 杜宇 摄
这是6月18日拍摄的汤传松制作的铁画作品。新华社记者 杜宇 摄
6月18日,汤传松在工作室中展示制作好的铁画树枝。新华社记者 杜宇 摄
6月18日,汤传松(右)在铁画工坊中指导徒弟。新华社记者 杜宇 摄
6月18日,汤传松在工作室中制作铁画。新华社记者 杜宇 摄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