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入轨后,于北京时间2024年4月26日3时32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整个自主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

  自主交会对接 示意图。本文图片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供图

  之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从飞船返回舱进入轨道舱。5时04分,在轨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两个平均年龄不到40岁的“飞天组合”在“天宫”胜利会师。随后,两个航天员乘组拍下“全家福”,共同向牵挂他们的全国人民报平安。

  后续,两个航天员乘组将在空间站进行在轨轮换。其间,6名航天员将共同在空间站工作生活约5天时间,完成各项既定工作。

  自主交会对接 示意图

  万无一失

  “坚决贯彻执行‘一次做对、一次做好’和载人航天的‘更严、更慎、更细、更实’的最高标准和最严要求,全力以赴确保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为我国航天事业再创辉煌、再创佳绩!”八院试验队队长丁同才在进场动员会上,用铿锵有力的话语激励着试验队员。

  各类审查会上,温文尔雅的试验队技术总负责陈启忠总是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和疑点,“万无一失,一失万无。”他反复叮嘱着研制队伍的每一位队员。

  作为试验队技术负责兼试验队副队长的孔旭东,各种协调会、调度会、审查会是他主要的日间工作。晚间,经常能在调度室看到他伏案工作的身影,与试验队员探讨技术细节……

  试验队技术综合杨华星的手边,一本密密麻麻的工作本记录着历次研制过程中的重要关注点、关键数据、易出错点、研制节点流程……“对华星的提问,我们既感到紧张又觉得欣喜,因为他的每一次提问都能促进我快速成长。”年轻的试验队员说道。

  推进舱在发射场的总装工作是整个飞船最多、最复杂的,不能有半点闪失,对于分队队长金伟英来说责任重大。面对这次神舟十八号和神舟十九号并行工作带来的总装人员严重冲突,她精心组织队员反复推演、预判风险、科学精确分配总装人员的工作,完美守护了推进舱总装工作的“万无一失”。

  两个平均年龄不到40岁的“飞天组合”在“天宫”胜利会师

  精益求精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八号,18次精心护送,三十多年的载人飞船工作经历,让试验队总装高级技师陈为师傅的总装技能早已炉火纯青,每一步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都深深印刻在他脑海中。“这差不多是我在职的最后一次发射任务,我要保持好航天人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为年轻人做好榜样。”朴素的话语,透露出老航天人的坚定与执着。

  “90后”沈鑫虽然年龄不大,但已几入发射场执行任务。对于他的工作,同事们也给予了同他名字一样的评价——“省心”。推进舱内锂离子电池的总装工作需要在不足0.5平方米的舱内,依靠2个踩踏点进行长达一小时的操作,“关键性操作”“高难度操作”兼具。

  “对于舱内操作,不仅要练手上的技能,还要练体能和体形。”沈鑫一边说,一边将身体转动成近 70 度,展现出舱内操作的姿态,每次操作都相当于一个小时的瑜伽练习,经过地面的反复练习,精益求精,确保了他在舱内狭小的空间里正式装配“一次到位”、完美无缺。

  “90后”许帆从工艺员逐步成长为主任工艺师。作为型号项目工艺负责人,许帆和团队成员以技术风险识别和精益过程管控为核心,从产品工艺设计、生产过程、外场试验、试验任务等方面全过程进行了“动态”管理,根据设计技术状态变化需求,开展设计工艺性审查,提出多项优化措施,做到“一船一策”,反复演练,仔细推演,从而让每一个小小的改变成为总装效率和效益提升的关键所在。

  1998年出生的青年操作吕庆龙为自己能有幸两次参加发射任务而深感自豪。他始终牢记陈为师傅的教导,在工作中严守“有依据、按依据、留记录”的要求,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坚决不让问题在我手中发生”的质量承诺。

  从神舟八号开始,陈诚一人承担了载人航天领域的太阳翼大部分研制工作,从设计、总装、试验到发射场各项工作,孜孜不倦,“我其实还能再多干一些活。”日渐稀疏的头发和略显沧桑的脸庞下,他这样对自己说。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是袁稼进最好的写照,已经多次进场担任对接机构测试一岗的他,把每一次的测试工作都当成首次来对待,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 八院试验队合影

  安全可靠

  “这个没问题的!”调度会上,总能听到三分队队长钟丹华洪亮而又坚定的声音,作为电源分系统的技术负责人,他对分系统及各个产品的技术状态了然于心,“分系统工作是个细致的活,需要对数据反复确认,才能保证一次做对,次次做对。”这就是他的秘诀。

  电源分系统是飞船关键系统之一,必须确保安全可靠。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蓄电池由镉镍更改为锂电、银锌电池延寿两项技术状态。更改涉及产品众多、功能复杂,面对总体下达的复查要求和专家审查提出的意见,唐筱靠着扎实的理论知识和高标准的专业素养,夜以继日,按时完成了报告编写与审查意见闭环,为发射场与飞控任务做好保障。丈夫同样从事航天事业,两人多次同时奔赴基地,年幼的孩子只能托付给家中老人。

  设计师凌玉,十次进场,经验丰富,丈夫同样为载人航天设计师,夫妻俩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载人航天精神。面对镉镍电池组更改为锂离子电池组的升级风险,她在出厂前完成了单机鉴定试验、分系统联试等所有测试与验证工作,在发射场又完成新工作流程每一步操作,在电池交付总体参加整船电测后,仍每日对电池状态进行数据判读,确保电池状态正常,为型号圆满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次进场执行发射任务、四次独立带领二岗完成相关巡检测试的曹盛,从小受航天家庭氛围的熏陶,长年在外出差的他从不抱怨,坚守电测一岗,对电测过程中的每一个参数进行精细判读,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确保了整船电测的顺利进行。曹盛说,“测试数据就是我们的生命,每一个数字都必须准确,确保圆满成功。”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