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10場議息會議、累計500個基點的加息幅度——自從去年3月以來,全球市場早已經對美聯儲的激進加息習以為常。許多亞太投資者眼睛一閉一睜,都能在議息日的次日清晨聽到美聯儲加息的決定,同時金融市場則連番遭遇驚濤駭浪。不過,隨著隔夜美聯儲5月議息會議的落幕,本輪美聯儲自1980年代以來最激進緊縮周期,或許已經來到瞭尾聲。

美聯儲周三如市場預期所料宣佈加息25基點,這一決定標志著美聯儲為對抗通脹而連續第10次加息,基準聯邦基金利率區間也升至瞭5%-5.25%的16年高點。與此同時,美聯儲還暗示,這可能是本輪緊縮周期的最後一次利率調整。

美聯儲議息夜回顧:鮑威爾昨夜發出瞭哪些關鍵政策信號?

在我們昨日議息夜前的前瞻中曾提醒投資者,本次美聯儲貨幣政策會議中最重要的一個關鍵點,或許就是美聯儲對未來利率路徑的前瞻指引。而隔夜,美聯儲在凌晨2點所發佈的貨幣政策聲明的一句關鍵措辭改動,就已經為這個議息夜奠定下瞭基調。

美聯儲官員從3月的政策聲明中刪除瞭“一些額外的政策上調可能是合適的”這一句關鍵指引,暗示官員們可能會在最新舉措後暫停加息。

相反,官員們在周三的新聲明中表示,他們將監測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發展情況以及之前加息的影響,以確定進一步的政策緊縮在多大程度上可能是適合的,以使通脹逐步回落到2%。

聲明指出,“在確定額外的政策緊縮到何種程度合適、假以時日能讓通脹率回到2%時,委員會將考慮貨幣政策的累計緊縮、貨幣政策在影響經濟活動和通脹上的滯後性以及經濟和金融狀況的發展。”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11名有投票權的成員全部同意瞭這一決定。

美聯儲在貨幣政策聲明中還表示,第一季經濟活動以和緩的速度擴張。最近幾個月就業增長強勁,且失業率保持在低位。通脹仍然高企。美國的銀行體系穩固且具有韌性。居民和企業的信用環境收緊可能令經濟活動、招聘和通脹承壓。這些效應的程度依然無法確定。委員會仍然高度關註通脹風險。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會後新聞發佈會上的表態,其實與聲明的措辭較為一致。鮑威爾在會後主要透露出瞭以下幾點信息:

①未來政策行動將取決於經濟數據

當被問及最新聲明是否表明官員們準備6月份暫停加息時,鮑威爾表示,“這是一個有意義的調整,我們不再需要說預計將進一步加息。將來我們的政策行動將取決於經濟數據的表現,會在逐次會議上做出,等到6月份會議時我們還會談到這個問題”。

鮑威爾表示,關於利率是否高到足以讓通脹率回到2%目標,美聯儲將根據未來的經濟數據做“持續性評估”。“我們需要在這方面積累數據,我們所做的評估並不意味著我們已經達到瞭那個程度。我認為現在還不可能滿懷信心地這麼說。如果有必要,我們準備采取更多措施。”

對於此前緊縮政策的影響,鮑威爾表示,貨幣緊縮的全部影響需要時間才能體現出來,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數據來證明美聯儲的政策是正確的。我們正在持續評估利率是否具有足夠限制性,目前無法確定是否已經達到足夠限制性的水平。

②仍並不支持貿然降息

盡管在對加息的立場方面出現瞭明顯轉變,但鮑威爾在隔夜的新聞發佈會上仍不願承認短期內存在降息的可能性。鮑威爾在新聞發佈會上補充稱,美聯儲官員對通脹的展望不支持下調利率。

“鑒於我們認為通脹需要一些時間才能下降,因此降息不合適。如果通脹仍然偏高,我們不會降息。FOMC的通脹前景展望並不支持美聯儲降息,”鮑威爾表示。

③相信銀行業總體情況已有所改善

在銀行業危機方面,鮑威爾表示,銀行業狀況自3月初以來已“大體改善”。他認為,美國銀行系統健康且具有韌性,三傢銀行的倒閉是3月初壓力的核心,現在已經全部解決。鮑威爾強調,美聯儲正在致力於從當前的危機中學習經驗教訓。

不過,在過去一年信貸緊縮之後,鮑威爾也坦誠,該行業的壓力似乎正“導致傢庭和企業的信貸條件收緊”。他表示,“反過來,這些收緊的信貸狀況可能會打壓經濟活動,招聘和通脹,這些影響的程度仍然不確定。”

鮑威爾指出,“我們需要考慮信貸緊縮因素,以確定我們的政策立場是否足夠限制性。我們將繼續謹慎監控銀行系統,這將在我們的決策中發揮重要作用,當前難以確定信貸緊縮對利率的影響有多大。”

④美國可能會出現輕微的經濟衰退

鮑威爾周三還表示,美國可能會出現輕微的經濟衰退,但這種可能性相對較小,而如果出現經濟衰退,希望它是溫和的。

鮑威爾個人認為,美國躲過經濟衰退比發生衰退的可能性更大。關於勞動力市場,鮑威爾表示,當前美國勞動力市場仍然“非常緊張”,不過,有些跡象表明勞動力市場的供需正在回歸更好的平衡狀態。他強調,薪資增長已經顯示出一些緩和的跡象。

⑤警告債務上限風險

對於債務上限風險,鮑威爾指出,如果兩黨沒有達成債務上限協議,經濟後果將“高度不確定”,而本次利率時決定尚未考慮債務上限僵局。

鮑威爾呼籲美國政府和國會必須及時提高債務上限。他表示,“我們甚至不應該談論美國不償還債務的情況。就美國爆發債務違約的風險而言,任何人都不應當假設美聯儲能保護美國經濟,也不應當認為美聯儲能捍衛美國的信譽。”

金融市場如何看待昨夜美聯儲決議?

從昨夜金融市場在美聯儲決議後的表現看,投資者最初對於此次美聯儲決議的鷹鴿定價是較為清晰的:美股在美聯儲決議聲明發佈後一度擴大漲幅,直到尾盤銀行業擔憂加劇後才最終大幅回落並最終收低,而美元和美債收益率全天則保持瞭跌勢,現貨黃金價格盤中更是刷新瞭2081美元的歷史高位。

其中,債券市場的變動無疑仍最為具有參考價值——各期限美債收益率隔夜普遍走低。在各期限收益率方面,與利率預期關聯最為緊密的2年期美債收益率跌17.1個基點報3.811%,5年期美債收益率跌16.1個基點報3.295%,10年期美債收益率跌9.4個基點報3.338%,30年期美債收益率跌3.3個基點報3.679%。

“新債王”岡拉克評論稱,美聯儲的決策並未徹底做出暫停加息的承諾,很可能將利率保持在這個水平附近。不過目前來看經濟衰退的可能性相當高,因此預計美聯儲不會再次加息。

根據利率互換合約的定價顯示,在隔夜美聯儲決議之後,與6月會議日期對應的合約利率略有上升,但體現出的加息25個基點的幾率仍微不足道,這表明屆時暫停加息仍被視為最可能的結果。

與此同時,12月合約則暗示到2023年底降息幅度在50至75基點之間,仍與美聯儲三月時強調“不會降息”的點陣圖相去甚遠。

美聯儲隔夜措辭與歷史上“最後加息”時的對此

此前,市場對美聯儲6月加息的概率預期曾在周二降至零,對於隔夜這一概率的重新小幅回升,業內人士指出,這可能在於相較歷史上歷次暫停加息時的情形,這一次美聯儲仍未算徹底焊死6月加息的大門。

東吳證券的統計就顯示,這一次美聯儲在加息態度上的轉變仍然是相對“有保留”的:

(來源:東吳證券研報)

不過即便如此,我們仔細觀察也不難發現,這一次美聯儲的措辭其實和2006年暫停加息時的表述很像。而無巧不成書的是,當時美聯儲的利率上限也正好停在瞭5.25%。

有著“新美聯儲通訊社”之稱的知名記者Nick Timiraos就表示,政策聲明使用的措辭與官員們在2006年結束加息時的措辭大致相似,沒有明確承諾通過保持緊縮傾向來暫停加息。

三菱日聯美國宏觀策略主管George Goncalves則指出,FOMC這份聲明與美聯儲在2006年的聲明一致,當時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推高至5.25%的峰值。他們從來不會直截瞭當地說“我們結束(加息)瞭”,但在我看來,他們已經處於最接近這麼做的狀態瞭。

華爾街觀點匯總

對於隔夜美聯儲決議的表態,Lazard首席市場策略師Ronald Temple表示,從現在開始,美聯儲可能認為有必要暫停加息,以看到其緊縮舉措在整個體系中發揮作用。

“FOMC在抑制通脹和避免加劇銀行體系壓力之間取得瞭適當的平衡,”他表示。“假設銀行業問題消退,可能需要進一步加息,但現在是時候暫停一下,讓緊縮政策的全部效果在經濟中發揮作用瞭。”

iCapital分析師Anastasia Amoroso則指出,“整個美國銀行業仍然處於痛苦之中。我認為銀行業的動態對美聯儲來說真的很重要,因為請記住,在上次會議上,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就已經給瞭我們新的指標來觀察他們是否會加息——那就是經濟中正在發生的信貸緊縮的程度。”

貝萊德全球固定收益首席投資官Rick Rieder認為,“今天美聯儲的行動表明,央行顯然仍將降低通脹作為其首要目標,但這一進程正在進入一個新階段。我們似乎很清楚,政策限制終於對經濟產生瞭影響。“

RBC投資組合咨詢集團策略師Tom Garretson則表示,美聯儲今天的加息相對鴿派。市場原本預期,如果有必要,美聯儲可能會采取更鷹派的加息措施,為進一步加息敞開大門。政策聲明中更新的措辭確實表明,進一步加息的門檻將相當高。聲明很清楚,今天的加息可能是最後一次。美國國債收益率下降,美元走弱,可以被視作一種相當鴿派的市場反應。

當然,有鑒於美聯儲此次仍並未完全焊死下月加息的大門,一些業內人士也提醒投資者在利率定價方面目前不應過於樂觀。

美銀證券首席美國經濟學傢Michael Gapen表示,“在數據方面,盡管3月份通脹有所放緩,但要回到2%的目標,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仍認為美聯儲要到2024年3月才會降息。如果金融體系的壓力在短期內得到緩解,不排除更強勁的宏觀經濟數據將導致美聯儲在5月份之後再次加息。”

富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傢Jay Bryson則指出,“在我們看來,委員會正在發出暫停緊縮周期背景下的‘偏鷹派’信號。也就是說,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顯然可以再次加息,特別是考慮到聲明中重申委員會成員仍然‘高度關註通脹風險’的措辭。當然,6月會議再次加息的門檻似乎高於2022年3月以來的以往會議。”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