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網《風暴眼》出品

核心提示:

1、隨著“越南出口超過深圳”的消息不斷傳播,國人對於越南逐漸產生瞭焦慮情緒,今年被外資頻頻加碼投資的越南是否會取代我們的“世界工廠”地位,越南貿易數據的飛速增長背後是否會對中國的對外貿易有所擠占?

2、鳳凰網《風暴眼》發現,綜合越南的各項貿易數據來看,中越兩國在貿易上並非強競爭關系。中國是越南最大的中間產品供應國,占越南進口總額的41.5%,越南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嚴重依賴中國的原材料和設備。在對美出口份額大幅提升的背後,越南正在成為中國工業產品的重要“買傢”;

3、越南本土所承接的訂單中,並不乏中資企業。隨著近些年來中國海外投資規模不斷擴大,越南逐漸成為國內企業出海的重要選擇之一。2019年中國(含中國香港)對越投資總量超過日韓,成為越南第一大投資來源地。

4、總體上看,越南對中國出口的替代效應並不明顯,我國進出口商品中,主要的三大類為機電、服裝、高新產品。越南主要承接的產業,以皮革品類、紡織品類、鞋帽品類以及傢具品類等商品為主,在我國進出口商品結構中所占比例較低。越南雖然在貿易數據上增長驚人,但不管是從工業增加值的匹配還是產業的多元化上,尚未達到成為“世界工廠”的標準。

——————

重返亞洲的李嘉誠去瞭哪裡?

2022年4月,李嘉誠攜手下的長江實業進入越南,並將越南胡志明市定位為金融和技術的戰略中心。

同時,2022年1~4月,越南吸引外商直接投資資金超過108億美元,同比增長88.3%,吸引瞭72個國傢和地區對越南進行投資。

“李超人”看重,多國持續加碼,越南一時間成為瞭全球資本市場數一數二的香餑餑。

與外資同樣兇猛增長的,是越南的經濟數據。

鳳凰網《風暴眼》根據國傢統計局公開統計數據發現,2022年我國一季度GDP總量為27.02萬億人民幣,同比增長4.8%,比2021年四季度環比增長1.3%。距2022年年初有關部門預計一季度的增長量為5.5%有一定差距。

同期,越南GDP達到2132.796萬億越南盾,同比增長5.03%。

越南GDP增速超過我國,但差距不大。最能撥動國人心弦的,其實是越南的出口額增長。

根據越南海關公佈的數據顯示,一季度越南貨物進出口總額為1763.5億美元,同比增長為14.4%。其中,出口額為891億美元,同比增長13.4%——增速上可謂一騎絕塵。

總量上與越南對比自然有些不公平,因此國內常常用來對比越南貿易數據的是深圳。

2022年一季度,深圳全市進出口總額7404.8億元,同比下降2.8%。無論增速還是總額上,都已經被越南趕超——這麼說也不太準確,因為自2020年開始,深圳的外貿數據已經不如越南。

根據商務部網站數據,2020年越南全年出口總額達2826.5億美元,同比增長7%。

同年,深圳在2020年的出口額為17,000億元,按2020年匯率計算,約合2463億美元。

2021年,越南全年出口總額為3,362.5億美元,增幅為19%。

同年,深圳出口總額為19,200億元,約合2976億美元。

出口規模連續第29年居內地外貿城市首位的深圳,卻在出口總額上敗於越南。

與此同時,越南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達到51.7%,生產經營狀況已經連續七個月得到改善。4月份我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則繼續回落,降至47.4%,低於榮枯線,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持續跌至41.9%,同比下降2.1和6.5個百分點。

1-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0%,比1-3月份回落2.5個百分點。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2.9%,環比下降7.08%。

而越南卻保持瞭比較高的增速,工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速持續處於9%以上區間。

這幾項數據綜合到一起,不禁引發瞭國人的焦慮,越南是在取代“世界工廠”嗎?

一、中越“合作”大於“競爭”

其實綜合越南的各項貿易數據來看,中越兩國在貿易上並非強競爭關系。

據越南計劃投資部統計總局5月29日公佈的數據,越南2022年前5月累計貨物進出口總額達3051億美元,其中,美國是越南最大的出口市場,預計出口額達467億美元。最大的進口市場則是中國,預計進口額約為496億美元。

鳳凰網《風暴眼》根據中國海關公佈數據統計,2021年中越雙邊貿易額首次突破2000億美元,達到2302億美元,同比增長19.7%,其中自中國進口總額為1379.3億美元,較2020年增長21.2%,中國作為越南最大的中間產品供應國,占越南進口總額的41.5%。

同時,越南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嚴重依賴中國的原材料和設備,2021年中國對越順差在450億美元左右。

在對美出口份額大幅提升的背後,越南正在成為中國工業產品的重要“買傢”。

加入CPTPP,並與歐盟簽署瞭歐越自貿協定的越南,成瞭中國商品低成本出海的絕佳路徑。承接瞭大量來自中國的投資與產業轉移的越南,與中國的關系更像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實際上,自2018年中美貿易戰以來,我國就已經開始持續向越南進行產業轉移,新冠疫情初期由於國內疫情防控良好,復工復產迅速才使得部分訂單回流,但並不符合中越經貿關系之間的“大勢”。

二、搶走訂單的越南企業,大多是“自己人”

越南本土所承接的訂單中,並不乏中資企業。

隨著近些年來中國海外投資規模不斷擴大,越南逐漸成為國內企業出海的重要選擇之一。同時自2015年以來,越南70%以上的出口額由外資企業貢獻,且外資企業出口額增速遠高於本土企業。

2017年後,受中美貿易戰影響,中資企業對越南投資急劇上升,2019年中國(含中國香港)對越投資總量超過日韓,成為越南第一大投資來源地。

資料來源:CEIC,京東數字科技

據越南官方發佈的數據顯示,截止2020底,中國對越南投資項目約3,000個,註冊資本總額約210億美元,主要投資領域集中在加工制造業、房地產、基建行業和通信設備行業。

同時,根據CEIC給出的數據,中資企業投資越南以1億美元以下的民營投資為主,大多來自於中小企業眾多的服裝紡織行業。

中國最大的棉紡織品制造商之一天虹紡織,以及紡紗巨頭百隆東方,均在越南有十數年的佈局,也是目前承擔國內紡織訂單最多的在越企業。

此外,傢具、木材、消費電子企業的低端組裝環節,均在大量向越南轉移。如吸塵器代工龍頭企業的富佳股份、半導體顯示產品巨頭京東方,均有在越南投建產線。

資料來源:AEI,CEIC,京東數字科技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為TCL,其在2021年度業績說明會上曾公佈營收數據,2021年海外營收增長65%,出口增長70%在越南平陽省擁有年產能300萬工廠的TCL無疑也吃盡瞭越南發展的“紅利”。

但同時,資本的湧入連帶著越南地產行業瘋漲。2022年一季度,越南房地產行業吸引瞭27億美元外資,這一數額已經超過2021年全年,也是外資在越南投資中第二青睞的行業。

據越南計劃投資部的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房地產經營領域是新成立企業數量最多的,同比增長47.2%。此外,該領域復工復產企業為845傢,同比增長92%。

數據顯示,胡志明市的樓盤商品房均價為3300美元/平方米,按季度比增長8%,按年比增長27%。今年4月份,胡志明市房價已達到越南近10年來的歷史高點。

而地產行業的快速增長,帶動瞭越南當地勞動力和租金等成本的快速提高,隨著越南投資建廠的成本不斷增加,其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正在事實上被削弱。

同時,由於越南制造業集中在紡織、電子、機械等領域的下遊加工或裝配領域,中上遊短板明顯,依賴對中日韓等國的進口。

鳳凰網《風暴眼》發現,越南突飛猛進的貿易額之下,其工業增加值等數據並沒能達到同樣出彩的水平,處於“微笑曲線”最低處的越南,未來制造業發展並不樂觀。

三、中越產業結構差異

越南對中國出口的替代效應明顯嗎?

在我國進出口商品中,主要的三大類為機電、服裝、高新產品。

2020年,中國機電產品出口10.7萬億元,占出口總額的59.4%;。高新技術產品出口5.4 萬億元,占整體出口的 29.9%;而紡織品、服裝、鞋類、箱包、玩具、傢具、塑料制品等7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合計出口3.6萬億元,僅占19.9%左右。

同時根據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2021年數據顯示,中國的制造業競爭力為全球第二,汽車、手機、電腦、洗衣機、空調、彩電、冰箱、鋼鐵等多項產品的產量都穩居全球第一,行業門類齊全,產業配套經驗豐富。

越南主要承接的產業,以皮革品類、紡織品類、鞋帽品類以及傢具品類等商品為主,在這些領域對我國出口的替代效應較為明顯,但自2014年起,我國紡織服裝品出口總量達到階段性頂點,之後紡織服裝出口總量開始回落,紡織服裝品在我國進出口商品結構中所占比例較低。

此外,我國紡織服裝行業沿微笑曲線上移,向原材料生產及品牌銷售兩個方面延伸,而越南紡織服裝業原材料進口對我國依賴依然較高。

越南有33%的進口總額來自中國大陸,主要從中國、韓國等國傢進口原材料、零部件和生產設備,完成組裝加工後,再把產品出口到美國、歐盟等地,處於產業鏈最下遊。

據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數據,越南紡織服裝出口產品的主要附加值來源為中國,占比超過40%。

同時受疫情等因素影響,難以斷定越南紡織業對中國的替代效應是否能夠持續。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服裝生產和出口國,擁有豐富、系統、完整的紡織產業鏈,包括上遊的原料供給,如石化、農業,中遊的加工及制造環節,下遊的服裝業、傢用紡織品、產業用紡織品等,貫穿於整個產業鏈。

但越南目前仍然主要停留在“來料加工”階段,甚至生產機械大部分也進口於中國,僅靠人力成本優勢恐怕在未來的競爭中難以為繼。

總體數據來看,越南雖然在貿易數據上增長驚人,但不管是從工業增加值的匹配還是產業的多元化上,尚未達到成為“世界工廠”的標準。

實際上,“世界工廠”也未必要由一國來代表。

在現代國際分工體系中,各國均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生產力發展水平具有多層次性和不平衡性。工業生產雖然有集中化的趨勢,但制造業不可能僅僅集中在少數幾個國傢。

尤其是當下,我國依靠優質的基礎設施與產業集群的基礎不斷加碼對創新、高端技術自主研發的投資,早已不再滿足於“制造大國”的發展階段,產業鏈的轉移更像是“外溢”,而非被替代。

2022年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生效,越南為達到協定生效門檻的首批生效國傢,隨著協定的進一步深入,在實現區域內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前景下,中越投資、產業方面的聯系愈發緊密,“世界工廠”自然不會囿於一地,而是逐漸成為一個完整、成熟,並由多國共享的概念。

參考資料:

《【中信建投宏觀】中越出口之爭:真外流,假替代》,宏觀聞濤聲

《中國企業赴越南投資熱,供應鏈外溢還是轉移?》,第一財經

《群雄逐鹿,中國投資如何佈局越南? 》,京東數科研究院

《買20年前的"中國"?這隻基金規模暴增3135%!越南出口額首超深圳》,證券時報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