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6月20日,印度總理莫迪抵達美國,開啟國事訪問。據路透社報道,這是莫迪自2014年就任總理以來第六次訪美,也是首次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
美國媒體預測,莫迪訪美涉及印度和美國在國防、芯片、人工智能等多個先進技術領域的合作。不過,莫迪此次訪美行程或受所謂“人權問題”的影響。數十名美國議員寫信敦促拜登就“人權問題”向莫迪提出關切。
預計印度和美國將在多個先進技術領域進行合作
據報道,當地時間6月21日晚些時候,莫迪與拜登夫婦共進私人晚宴。當地時間6月22日,莫迪將在美國國會發表講話,並與拜登舉行聯合新聞發佈會。
莫迪訪美行程的一大重點是與商界的互動。當地時間6月20日,莫迪會見瞭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馬斯克表示特斯拉將盡快進入印度市場。當地時間6月23日,莫迪將向美國商界代表發表講話,邀請美國企業到印度進行投資。
當地時間6月20日,美國紐約,印度總理莫迪(右)會見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圖/視覺中國
印度總理辦公室公佈的莫迪行前發言稿稱,印度和美國在國防工業、太空、量子、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領域持續深化合作。路透社預計莫迪此行將與美國企業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以及投資印度等領域達成商業協議。
其中,印度與美國在防務領域的合作意向頗受關註。印度外交秘書維奈·克瓦特拉(Vinay Kwatra)6月19日表示,印度與美國的防務關系“穩健而充滿活力”。他對記者說,印度和美國一直在關註國防核心產業鏈、核心技術發展等方方面面,防務領域合作可能成為莫迪此行的“關鍵方面”。
《華盛頓郵報》的一篇文章稱,預計美國和印度在防務領域的合作可能涉及先進噴氣式發動機技術和武裝無人機的交易。該文稱美國此前從未和盟友共享該噴氣式發動機技術。
“這是令人垂涎的敏感技術,是印度近二十年來一直要求的。”美國和平研究所高級專傢薩米爾·拉爾瓦尼 (Sameer Lalwani) 談到噴氣式發動機技術時說。
印度和美國另一個可能的技術合作領域是芯片。《華盛頓郵報》稱,美國一傢芯片企業預計將在莫迪傢鄉古吉拉特邦投資芯片工廠。芯片廠和國防交易有利於振興印度停滯不前的制造業。
印度前首席經濟顧問阿文德·薩勃拉曼尼亞(Arvind Subramanian)表示,印度政府為瞭吸引外國投資者啟動瞭一項大規模產業補貼計劃。他說,這些投入能否獲得回報取決於印度國內的改革,印度能否改變過度幹預的經濟政策並結束隨意執法“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人權問題”或影響莫迪訪問行程
路透社稱,實際上,莫迪這場精心策劃的訪問活動並不順利。當地時間6月21日下午,莫迪計劃參觀美國國傢科學基金會,他遲到瞭約半小時,美國第一夫人吉爾·拜登不得不在莫迪缺席的情況下開始瞭活動。莫迪隨後就遲到進行瞭道歉。
除瞭遲到這一插曲外,莫迪因所謂“人權問題”受到美方部分人士的批評。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莫迪領導的印度人民黨(BJP)因其“日益強硬的印度教民族主義政治和持續鎮壓異見”而受到權利組織的密切關註。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人權倡導人士表示,拜登政府應該公開批評莫迪政府的“人權紀錄”,美國政府沒能阻止所謂“印度人權狀況惡化”。
另外,拜登還面臨來自許多民主黨議員的壓力,他們要求拜登與莫迪討論“人權問題”。當地時間6月20日,一封由75名民主黨參議員和眾議員簽署的信件被送至白宮。
該信稱,“一系列獨立、可信的報告反映瞭印度令人不安的跡象,包括政治空間的縮小、宗教寬容度降低、民間社會組織和記者成為瞭攻擊目標……”這些議員希望拜登“直接向莫迪提出關切”。
當地時間3月11日,印度艾哈邁達巴德,印度總理莫迪向民眾揮手致意。圖/視覺中國
美國總統國傢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當地時間6月20日對媒體表示 ,拜登預計將向莫迪提出對印度“民主倒退”的擔憂。“但我們並不尋求進行說教,也並非斷言我們自己(美國)沒有遇到相關挑戰。”沙利文說。
據CNN報道,莫迪曾因“嚴重侵犯宗教自由”被拒絕入境美國近十年。2005年,美國拒絕給莫迪入美簽證,理由是他當時管理的古吉拉特邦未能妥善處理暴亂。2014年,美國就用紅地毯迎接瞭成為總理的莫迪。
美國和平研究所 (USIP) 南亞高級顧問丹尼爾·S·馬基 (Daniel S. Markey) 表示,華盛頓將印度視為“戰略搖擺國傢”,近年,美國在對待印度時將“人權問題”讓位於地緣政治。馬基稱,莫迪此次訪問對拜登的外交政策是一次考驗。
拜登政府被指拉攏印度以試圖抗衡中國
當被問及邀請莫迪訪美是否也是向中國發出訊息時,白宮國傢安全委員會戰略溝通協調員約翰·柯比當地時間6月21日回答,“不是要向中國發出訊息,是向印度人民發出我們重視這一關系的訊息”。沙利文此前也對媒體表示,“(莫迪)此次訪問與中國無關。”
但多方分析認為,美國有拉攏印度以試圖抗衡中國的意圖。路透社稱,美國將印度視為重要的夥伴,希望印度扮演對中國進行戰略制衡的角色。同時,莫迪則尋求提高印度在世界舞臺上的影響力。《紐約時報》稱,美國正試圖拉近與印度的距離,拜登寄希望於印度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傢能夠平衡中國日益增長的全球經濟影響力。
“美國的許多國內和外交政策實際上都是圍繞‘我們如何應對中國的挑戰?’這個問題來制定的。”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南亞項目主任米蘭·瓦希納夫表示,“美國希望建立一個威懾框架,試圖遏制中國,他們將印度視為這一戰略的關鍵。“
但《華盛頓郵報》評論稱,美國對印度的投資並不意味著印度會幫助美國。今年將主辦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的印度渴望獲得大國地位,它將自己定位為發展中國傢的領導者,不希望被迫在美國和中國之間做出選擇。
該評論稱,華盛頓的官員很清楚,印度永遠不會像日本或澳大利亞那樣成為美國的條約盟友,印度無意放棄其戰略自主權或尋求與北約和西方聯盟。
印度的立場在處理與俄烏沖突中各方的關系時就已有顯露。CNN稱,在俄烏沖突這場地緣危機中,美國和俄羅斯試圖爭奪印度。印度在與美國建立更密切關系的同時,與俄羅斯保持著軍事和經濟關系,以折扣價購買俄羅斯石油,並且不支持譴責俄羅斯的聯合國決議。
印度的軍事裝備依賴俄羅斯,且印度在俄烏沖突爆發後大舉購入俄羅斯石油、煤炭和化肥,被指削弱瞭西方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CNN稱,這些舉動表明瞭印度的獨特立場:在與莫斯科保持關系的同時,深化與西方的聯系。(記者 | 陳奕凱)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