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和施工成本均上升的情況下,英特爾能不能成功從德國政府手中多要點補貼?

德國財政部長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在接受外媒的最新采訪中表示,沒有更多預算來為英特爾總投資170億歐元的芯片工廠提供更多補貼。

目前,英特爾在德國東部馬格德堡建設的新廠已獲得68億歐元的德國政府補貼,而現在英特爾要求補貼金額提升至約100億歐元。

林德納說:“預算中沒有更多可用資金。我們現在正在努力鞏固預算,而不是擴大預算”。

日本國立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經濟學教授邢予青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當下,全球主要芯片設計公司的模式是無晶圓工廠,但各方都認識到,半導體是未來產業的心臟,各國都希望在半導體制造方面有一定獨立性”。

英特爾“加價”受阻

2022年,英特爾宣佈將在德國中部城市馬格德堡建設新的芯片制造廠,預計投資170億歐元。這也是英特爾在歐洲多國總計880億歐元的投資計劃的一部分。它還打算在愛爾蘭、意大利和法國分別設立芯片制造、組裝和設計機構。

英特爾在德國的投資受到各方關註,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最大的外國投資,更被視為歐盟計劃到2030年將其在全球半導體市場的份額從目前的不到10%增加一倍至20%計劃的關鍵。

據英特爾官網介紹,該公司將在建設過程中創造約7000個建築工作崗位,並將創造3000個永久性的高科技工作崗位,以及在建設供應商和合作夥伴關系中,創造數以萬計的額外工作崗位。

為此,德國政府中,包括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在內等人,均認為德國必須尋求與拜登政府的《芯片和科學法案》中所提供的巨額補貼數額相匹配的補貼。

簡單而言,美國的《芯片與科學法案》包含760億美元的贈款、稅收減免和其他補貼,用於鼓勵美國的芯片制造。

而在歐盟方面,其在2022年公佈的《歐洲芯片法案》,稱歐盟將投入超過430億歐元,支持歐洲本地芯片產業的發展。

換而言之,歐盟整體投入的資金量不但無法超過美國,還會被分到各個成員國身上。

德國內部一些經濟學傢認為,補貼是在浪費納稅人的錢。同時,鑒於芯片行業供應鏈的復雜性,德國減少對亞洲供應商依賴的想法並不現實。

但是,作為親商且堅持財政紀律的德國自由民主黨 (FDP)領導人,林德納就公開表示他“不太喜歡補貼”,並且會抵制增加對英特爾的補貼支持水平。“總理府和經濟部必須說明額外資金的來源。”他稱。

本月稍早一些時候,哈貝克表示,雖然英特爾項目是政府的“高度優先事項”,但“補貼總是由納稅人支付,所以必須仔細衡量”。他補充說,根據歐盟的國傢援助規則,對英特爾的任何援助都需要得到歐盟的批準。

英特爾拒絕對林德納的言論發表評論,僅表示“存在成本差距,我們正在與政府合作研究如何縮小差距”。

此前,有經濟學傢建議政府可以通過為馬格德堡工廠提供廉價電力來幫助英特爾。當被問及此事時,林德納表示:“有幾個選項正在考慮中”,內閣尚未形成意見。“但就預算而言,我們已經達到瞭極限。”他補充道。

圍繞英特爾補貼的爭議發生之際,德國政壇正卷入一場關於明年預算的激烈爭論。

林德納發現瞭200億歐元的資金缺口,他寫信給除國防部外的每個部門,為他們明年的支出設定上限並敦促大量儲蓄,這讓他的執政聯盟夥伴感到震驚。

需要看到的是,與德國歷任財長相比,林德納的回旋餘地要小得多。他承諾維持德國憲法規定的新借款上限,還排除瞭加稅這一選項。然而,經濟衰退抑制瞭稅收,更高的利率推高瞭償債成本,慷慨的公共部門工資協議意味著更高的公共支出。

歐盟被迫被卷入“補貼競賽”

實際上,除英特爾之外,德國正同時和美國電動汽車碳化矽芯片制造商Wolfspeed、德國最大的芯片制造商英飛凌(Infineon)等多傢高端制造企業就補貼“扯皮”。

據悉,Wolfspeed決定在德國西南部投資25億歐元,建立其首個歐洲工廠,但該協議將取決於德國政府提供的資金。英飛凌也希望在其德國德累斯頓的生產基地增加兩座工廠,預計花費50億歐元,但該公司期待德國政府能承擔其中的五分之一成本。

去年以來,美國通過《通脹削減法案》和《芯片與科學法案》,利用一攬子龐大的政府補貼吸引企業在美國投資建廠,其中包括大量歐洲企業。

例如,大眾汽車集團旗下的電池子公司PowerCo監事會主席施馬爾(Thomas Schmall)稱,如果歐洲的政策制定者希望其公司推進在德國和西班牙的投資計劃,就需要滿足一系列要求,包括能源價格上限。“美國的條件是如此有吸引力,數十億投資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和幾年內被決定,而歐洲可能會在這場競爭中失敗。”他說。

這迫使歐盟不得不跟上這場“補貼競賽”。但正如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代所長、世界經濟學教授高格(Holger Görg)所說,“如果跨國公司不將此作為談判的籌碼,你會懷疑他們的商業管理能力”。

不過,在歐洲,由於歐盟希望嚴格控制這一單一市場中的政府援助,成員國的補貼發放非常復雜。《歐盟芯片法案》雖同意拿出420億歐元刺激投資,但德國政府能從中切多少份額向企業發放,還需要更多談判。

羅蘭貝格全球管理委員會聯席總裁戴璞(Denis Depoux)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經濟困難時期,各個政府都在努力吸引投資,並創造競爭優勢,重要的是長期的透明度問題。

“我們正經歷全球化的轉型,當事情發生變化的時候,因此現在是需要采取行動之際。但(補貼)不會持久,因為這是有成本的。”戴璞稱,一個最優解是在不削減歐洲的競爭優勢的情況下,也不在歐洲造成市場扭曲。

高格認為,隨意發放補貼不會改變長期投資決定,相比之下,市場規模和潛力、供應商的位置以及地區經濟和政治的穩定更為重要。“基本上,歐盟是在給那些已經做得很好的公司提供更多的錢。”。他稱。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