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記者 邱德坤
車市“金九銀十”成色十足。
11月1日晚間,比亞迪、小米汽車、理想、蔚來、小鵬等新能源車企交出10月“成績單”,再創月度銷量(交付量)新高成為多傢車企關鍵詞。
特別是在10月,比亞迪銷量首次突破50萬輛、小米汽車交付量首次超2萬輛,並且兩傢車企都將提前完成2024年全年目標。
同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表示:“汽車是一個長周期行業,已有一些新能源車企跑出來是一個重要信號。”
2024年第三季度,成為國內新能源車市場滲透率超50%的首個季度。業內人士認為,這凸顯瞭新能源車在加快替代燃油車,但車企之間的競爭將愈發激烈。
比亞迪、小米汽車
月度數據再創新高
10月,比亞迪首次突破50萬輛達50.27萬輛,同比增長66.5%。這意味著,比亞迪成為首傢月銷超50萬輛的中國新能源車企。
比亞迪是今年國內車市“金九銀十”的大贏傢。9月,比亞迪銷量首次突破40萬輛達41.94萬輛,同比增長35.97%。
同時,比亞迪2024年前10月的銷量達325.05萬輛,同比增長36.49%,距離完成年度銷量目標362.4萬輛僅有37.25萬輛的差距。
對此,多傢券商上調瞭比亞迪2024年全年的銷量。海通證券發佈研報預計,比亞迪2024年銷量有望達393萬輛,同比增長超30%。
同樣將提前完成年度目標的是小米汽車。10月,小米汽車月度交付量首次突破2萬輛。小米汽車預計,公司將在11月完成2024年全年交付10萬輛的目標。
業內人士預計,基於小米汽車計劃推出新的SUV產品線,以及高性能版的Ultra車型帶來較好的宣傳作用,其今後的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提升。
近日,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透露,最新上市的小米汽車SU7 Ultra,預售10分鐘內的小訂突破3680輛。
造車新勢力集體熱銷
理想成首傢交付量超百萬輛新勢力
10月,理想交付量繼續突破5萬輛達51443輛,同比增長27.3%。截至10月31日,理想2024年的交付量已達39.33萬輛,歷史累計交付量為102.66萬輛。
至此,理想成為首傢達成百萬輛交付量的中國造車新勢力品牌。
“百萬交付是裡程碑,更是新的開端。”理想董事長兼CEO李想表示,在豪華車市場,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正在重塑市場格局。10月,理想成為首傢均價30萬元以上、累計銷量超過百萬輛的中國豪華汽車品牌。
零跑是另一傢迎來發展裡程碑的造車新勢力。10月17日,零跑迎來第50萬輛量產車的正式下線。零跑介紹,從第40萬輛到第50萬輛量產車下線,公司僅歷時100餘天。
10月,零跑交付量達3.82萬輛,同比增長109.7%,再創月度交付量新高。據悉,近幾個月,零跑的月度交付量均處於造車新勢力前三位。
造車新勢力之間已經拉開部分差距,但各方的競爭強度未見減弱。從1萬輛到2萬輛,頭部造車新勢力的月度交付量實現量級變化。
10月,小鵬、蔚來、深藍、極氪的交付量均超2萬輛,並且均實現瞭同比兩位數的增長。
華為汽車“朋友圈”爆發
10月,鴻蒙智行全系交付新車4.16萬輛,連續6個月排名高端市場成交均價首位。鴻蒙智行方面稱,三界六車齊頭並進,共同帶動鴻蒙智行整體銷量穩步攀升。
具體來看,問界M9在10月的交付量達16004輛,發佈10個月累計大定突破16萬輛,蟬聯中國豪華車市場50萬元以上車型月度銷冠。
問界M7系列交付1.58萬輛,自2024年初以來問界新M7交付已超17萬輛。
享界S9自上市以來,連續8周排名40萬元以上純電轎車銷量第一。
智界R7交付4730輛,上市33天大定突破3萬輛。
鴻蒙智行全稱為鴻蒙智能汽車技術生態聯盟,是華為在汽車領域構建的聯盟,旗下汽車品牌分別為問界、智界、享界、尊界。
其中,問界是華為與賽力斯共同打造的汽車品牌。10月,賽力斯新能源車銷量達3.60萬輛,同比增長104.61%;2024年前10月,新能源車銷量達35.27萬輛,同比增長310.99%。
新能源車加速替代燃油車
今後將比拼綜合競爭力
步入11月,新能源車市場迎來年內最後的競爭窗口期,各傢新能源車企進入沖刺階段。
比如,極氪宣佈11月30日前全系車型限時優惠最高1萬元/輛,小鵬即將接連舉行AI科技日及P7+上市活動兩場發佈會。
同時,“廣州國際車展”即將開幕。作為今年最後一個4A級車展,該車展將成為各傢新能源車企角逐的重要戰場。
業內人士提示,隨著國內新能源車的月度市場滲透率持續超過50%,新能源車企之間的競爭將更激烈。月度銷量(交付量)超3萬輛,成為能否穩居國內第一梯隊的重要指標之一。
近日,李想表示:“汽車的競爭是包括技術、產品、供應鏈、銷售、服務等在內的綜合經營能力的競爭。”
截至10月31日,理想汽車在全國有475傢零售中心,覆蓋144座城市;售後維修中心及授權服務中心為444傢,覆蓋223座城市;在全國投入使用1004座理想超充站,擁有4910個充電樁。同時,理想將持續向深、向遠探索智能科技的邊界,加大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發投入。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