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出現分歧。

二季度過半,A股年內並沒走出公募此前預判的“均衡行情”,反而是AI(人工智能)和中特估(中國特色估值體系)兩大主線(下稱“兩大主線”)輪番上攻,使重倉核心個股的基金經理喜形於色,實現瞭可觀盈利(最高回報率超過55%)和管理規模大增,但錯失兩大主線(特別是執著於新能源等賽道)的基金經理,面對大幅虧損時卻是滿面愁雲。

但行情演繹至今,公募基金對兩大主線也逐漸出現分歧。有基金經理對券商中國記者直言,中特估龍頭在連續漲停後已出現短期泡沫化,他一股也不想要。具有產業新技術革新的人工智能,可能隻是第二輪超額行情後的短期回調。但也有觀點認為,在中國經濟和中國市場的潮流變化中,中特估是非常重要的投資方向,從現金流、經營效率、利潤轉化率等指標來看,中特估的估值重估仍在持續。

10隻重倉股6隻漲幅超100%

根據Wind數據,截至5月12日全市場主動權益基金中,今年以來漲幅居前的基本被重倉人工智能或中特估賽道個股的基金包攬。

比如,唐能管理的銀華體育文化以今年以來56.16%的漲幅位居第一,較緊跟其後的泰信行業精選(46%)超出10個百分點。一季報顯示,銀華體育文化股票持倉比例在90%以上,前十大重倉股比例超過50%,且有著顯著的人工智能屬性,分別為吉比特、三七互娛、昆侖萬維、愷英網絡、三六零、神州泰嶽、藍色光標、三人行、科大訊飛、姚記科技。券商中國記者發現,10隻重倉股中有6隻今年以來漲幅超100%,其中有5隻為一季度新增重倉股,分別為昆侖萬維、愷英網絡、三六零、神州泰嶽、姚記科技。其中,人工智能大牛股昆侖萬維年內累計漲幅接近驚人的300%。

根據Wind,一季度共有136多隻基金持有昆侖萬維,其中有125隻基金為一季度新增或加倉產品。除銀華體育文化外,多隻漲幅超過30%的基金均持有瞭該大牛股。如魏淳管理的前海開源滬港深樂享生活年內漲幅接近40%,一季度新增的昆侖萬維位居前十大重倉股之首;此外該基金重倉股中還有愷英網絡、三七互娛等人工智能概念股,以及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中特估”核心股。而以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為第一和第二重倉股的諾安中小盤精選,今年以來同樣錄得瞭兩位數漲幅。記者發現,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早在2022年三季報時就進入該基金的十大重倉股。

不少基金因重倉瞭上述賽道,今年以來還實現瞭規模“翻身”。如蔡嵩松管理的諾安積極回報A,一季度重倉股指向瞭半導體等TMT領域,今年以來收益率超過40%,規模從不足1億元飆升至7億多元;截至去年底國新國證新銳還是一隻規模不足3000萬元的迷你基金,但在重倉福昕軟件、金山辦公等個股後年內以來實現瞭超35%的收益率,一季度末規模超過4.5億元。年內收益同樣超過30%的招商優勢企業A和銀河智聯主題A,規模分別從3億多元上漲至30億元以上,從1.2億元上升到9.19億元。

然而,和上述喜形於色的基金經理相比,錯失兩大賽道行情的基金經理卻是滿面愁雲,所管基金年內最大跌幅超過30%。記者註意到,虧損基金中有不少是此前表現亮眼的新能源產業鏈持倉產品,在今年新能源行情隕落後這些基金依然在咬牙堅守。如華南某新生代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年內虧損超20%,持有晶澳科技、晶科能源、石英股份、陽光能源、寧德時代等標的,另一知名科技基金經理旗下虧損超20%的基金,重倉晶澳科技、陽光電源、億緯鋰能、隆基綠能等。

同樣優秀,但吸引力大不一樣?

實際上,在兩大行情崛起前多位基金經理在接受券商中國記者采訪時曾普遍強調,2023年A股將是更均衡型的行情,許多基金經理認為今年投資要強調行業均配策略。但當A股市場參與者對經濟復蘇預期偏低之際,炒作題材品種再次成為一種生存方式,但基金經理認為熱門題材投資也需建立在基本面和估值的基礎上。這意味著,公募基金對兩大熱門賽道同樣存在分歧。

華南某公募基金經理接受券商中國記者采訪時表示,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TMT行情,與中特估的行情表現吸引力並不一樣。TMT的交易擁擠度已經顯著下降,尤其是許多重倉人工智能的科技主題基金產品的凈值回撤也超過20個百分點,這意味著人工智能賽道已經從過熱回歸到相對更偏理性的狀態,從這個角度而言,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TMT板塊在目前位置配置價值可能更高。

“中特估在幾個龍頭連續漲停後,在我看來已經出現短期的泡沫,我一股也不想要。”該基金經理告訴記者,許多中特估的龍頭股在當前位置對他而言沒有配置的吸引力,盡管從估值的角度而言許多市場參與者可以給出許多個繼續買入中特估的理由,但當一隻中特估龍頭股在兩三個交易日內漲幅就達20%甚至30%,意味著資金已迫不及待在進行搶籌碼。從股票市場交易的直觀判斷,這代表著資金參與方的短期泡沫化,過高的交易擁擠度意味著風險。

此外還有基金經理私下說到,人工智能和中特估屬兩個截然不同的投資風格,存在分歧實屬正常。但從行情演繹階段性來看,人工智能年內大放異彩,短時間內或許有浮盈兌現需要。但當前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是科技創新而非銀行保險等“大象”公司,中特估行情再好也難以符合科技成長類基金經理口味。

但在南方中國國企ETF基金經理龔濤看來,中特估行情的基礎邏輯是長期估值范式重構引發的。他指出,國有企業在資本市場過去定價偏低,主要源於幾個痛點:一是國有企業治理機制不夠市場化,經營管理效率相對較低,導致盈利質量和盈利能力較低。二是行業分佈上國有企業以傳統中上遊行業為主,重資產屬性重,成長性相對較低。三是國有企業永續經營的優勢未被市場定價。而在國資委一利五率新的考核體系下,企業將更加註重國企的盈利能力和盈利質量,新的KPI考核體系將激發國企領導人更加註重考核指標的實現。國企盈利能力和盈利質量的雙重提升必將重塑國企的估值中樞。

被甩下車可能會錯過後續上漲

需要指出的是,公募投資對上述兩大賽道的挖掘並不止於此,特別是在兩大賽道上周有所調整後,公募還試圖從歷史中尋找行情規律。

“從弱復蘇的宏觀經濟環境,到AI產業新技術革新的產業與政策特征,再到TMT行業估值的市場環境,今年與2013年均較相似。”中融基金稱,2013年時TMT板塊是貫穿全年的主線,中信TMT指數全年上漲60.14%,相對上證指數的超額收益為66.89%。但板塊上漲並非一蹴而就,當年3月-4月和5月-6月兩個階段,TMT指數經過瞭一個月左右的調整才開始繼續上攻。如果在這期間被甩下車可能就錯過後續的上漲行情。

基於此,中融基金認為,TMT當前可能處於第二輪行情後的回調期。從宏觀環境來看,2023年與2013年的共同特征是經濟總量預期偏弱,同時產業結構性景氣高企,在弱復蘇環境下,景氣行業的稀缺使得站在新一輪產業周期起點的TMT行業優勢凸顯。從市場表現來看,今年ChatGPT概念的爆發引出瞭TMT板塊第一輪超額行情,可能處於類似於2013年的第二輪超額行情後的短期回調期,在全球科技巨頭AI大模型相繼推出的背景下,TMT產業具備較為明顯的發展趨勢,預計會是今年的主線之一。

但在招商體育文化休閑股票基金經理文仲陽看來,AI不足以代表這個時代,AI僅僅是元宇宙的一個維度,元宇宙帶來的機會比2013年的移動互聯網還大。文仲陽舉例說到,AI大模型是他在早期就看準的機會,但兌現到一定程度之後除通用和垂直類龍頭公司以外,普通的大模型並沒有非常持續的護城河,公司之間沒有差異化。“對大模型而言,除龍頭外大多數公司之間的競爭並不體現在模型本身,而是在數據層面、算力層面,到最後數據是核心,誰有更難拿到的私域數據、更幹凈的數據、被標註更好的數據、更有質量的數據,誰就能走得更遠。有些機會是短期的,隨著邏輯的演繹,長期的商業模式就會發生改變。”

博時基金權益投資四部投資總監助理兼基金經理肖瑞瑾解釋道,大模型由於一季度普遍業績較為平淡,市場邏輯充分演繹,因此在一季報業績期欠缺催化劑。但隨著大模型技術成熟,國內下遊應用市場將迎來快速發展期,下遊應用市場規模空間更為廣闊。而隨著下遊應用的逐步成熟和擴張,使用人數不斷增加,算力不足的瓶頸和模型能力又將成為市場關註點,市場邏輯將會重新轉回到上遊芯片算力和大模型環節。

中特估方面,和上述否定態度不同,華泰柏瑞基金首席經濟學傢、研究部總監莫倩對記者表示,在核心資產增速回落背景之下,中國經濟和中國市場的潮流一直在變化,中特估是積極變化中非常重要的投資方向。

莫倩在考察瞭大部分低估值央企的現金流、經營效率、利潤轉化率等指標後發現,他們的估值重估過程仍在持續,但不同行業間有差異。“如三大運營商2019年起就迎來經營凈現金流的重新增長,隨著5G基礎設施建設高峰度過,三大運營商迎來瞭經營效率的提升,具備更高的資產周轉率與經營效率改善空間,自2022年下半年起迎來估值重估。結合行業資本開支、現金流、營收增長及行業競爭格局穩定性,不僅電信運營商,高鐵、機場等也有望逐步進入估值重構階段,但高速公路、鐵路等行業則相對比較穩定。”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