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正持續拋售美股基金。

過去一周美股維持瞭窄幅震蕩走勢,道指和標普500指數錄得周線兩連陰。

地區銀行股新一輪拋售在給美聯儲政策施加壓力的同時也給經濟前景蒙上瞭陰影,與此同時國會兩黨在債務上限問題上態度劍拔弩張讓談判變得撲朔迷離,外界已經開始關註違約產生的潛在風險。隨著資金持續流出美股,投資者信心似乎陷入瞭冰點。

外界押註美聯儲暫停加息

上周美國公佈瞭兩份關鍵通脹數據,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增長4.9%,增速回落0.1個百分點,近兩年來首次回到5%的水平以下,其中租金通脹和服務業價格壓力有所減輕。與此同時,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增長2.7%,也低於預期和前值。

對於美聯儲而言,物價壓力的緩解可能意味著加息周期走到瞭尾聲。雖然距離下次議息會議還有四周時間,市場已經基本對下月按兵不動進行瞭完全定價。

牛津經濟研究院高級經濟學傢施瓦茨(Bob Schwartz)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美聯儲很可能在6月按下暫停按鈕,之前的25個基點加息是本周期的最後一次,“然而,抑制通脹的趨勢進展太慢,遠高於2%的水平,美聯儲可能傾向於在一段時間內維持利率,以觀察經濟數據的表現。”

美聯儲官員在5月議息會議後的態度並未發生任何變化。美聯儲理事鮑曼認為,如果通脹率居高不下,勞動力市場仍然緊張,那麼額外的貨幣政策緊縮可能是合適的,以實現足夠的貨幣政策限制立場,從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降低通脹。此外,美聯儲理事沃勒在最新講話中同樣維持瞭強硬的立場。

值得註意的是,過去一周地方銀行業再次出現危機信號,西太平洋銀行報告瞭存款流出的情況,同時美國銀行業從美聯儲信貸工具緊急融資金額回升12%,至924億美元。根據美聯儲此前發佈的高級貸款專員意見調查報告(SLOOS),信貸收緊的趨勢可能延續,從而加劇潛在衰退的風險。

債務上限談判進展也是影響美國經濟前景的重大因素。與美國財長耶倫的預測類似,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警告說,在6月前兩周的某個時候,政府將無法再支付所有債務。世界銀行行長馬爾帕斯認為,迫在眉睫的違約風險將是美國歷史上的首次,這加劇瞭全球經濟放緩所面臨的問題。考慮到密歇根大學消費者調查顯示的信心指數波動,消費者支出如果受到對經濟的悲觀看法影響,將產生可怕的後果。

聯邦基金利率期貨顯示,市場預期7月降息的概率依然高於30%,相比之下9月降息基本形成瞭共識。對於經濟衰退的擔憂讓市場堅持認為,年末美聯儲基金利率目標降至4.25%至4.5%之間,相當於3次降息的空間。

施瓦茨向第一財經表示,隨著貸款條件收緊、就業增長放緩,以及實際可支配收入仍受到通脹上升的擠壓,今年晚些時候消費者支出將減弱,美國將出現溫和的衰退。他分析道,美聯儲在考慮降息之前,需要看到就業增長疲軟的更明顯跡象,更重要的是,工資增長放緩。美聯儲內部依然有對實現軟著陸的信心,但隨著政策效應的逐漸顯現,經濟部門的壓力可能導致政策反應過慢。

市場方向選擇還需催化劑

進入五月以來,美股始終處於窄幅波動震蕩下移的狀態中。隨著數據喜憂參半,市場情緒受到瞭對經濟、地區銀行業風險及債務違約風險的持續打壓。

資金持續外流。Refinitiv Lipper的數據顯示,近一周美股基金遭遇57億美元凈贖回,連續第六周凈賣出。相比之下,美國貨幣市場基金規模連續第二周創下紀錄新高,投資者延續瞭從銀行存款轉出的趨勢。隨著美聯儲上周將基準利率上調至16年來最高水平,5%以上的短期利率繼續吸引資金流入貨幣市場基金。根據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的數據,截至5月10日的一周,美國貨幣基金規模增加183.3億美元,達到創紀錄的5.33萬億美元。

在避險情緒高企的同時,經濟放緩壓力令估值成為瞭限制美股上行阻力。瑞銀發佈研究報告表示,投資者對美國經濟前景的預期過於樂觀。標普500指數在未來12個月的遠期市盈率約為18.3倍,比10年平均水平高出13%。

從歷史上看,當標普500指數估值水平高於18倍時,市場一般預期盈利會有強勁增長(平均為14%)或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低於2%,這樣才能維持市場信心。目前,瑞銀預計標普500指數的盈利將於今年收縮5%,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3.44%。

如今市場正陷入上下兩難境地,新方向的確認需要更多催化劑。嘉信理財認為,未來一周經濟數據相對清淡,焦點轉向債務上限談判,能否短期達成協議似乎仍不明朗。近期股指焦灼的背後,多頭和空頭都不願意率先出手。相對於美聯儲而言,國會談判的消息更可能成為下周波動的導火索。

Arbeter Investments總裁阿貝特(Mark Arbeter)表示:“市場存在很多不確定性。美股短期似乎還處於持有模式,標普500指數需要突破站穩4200點,才能表明可持續牛市即將到來。”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