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過微短劇嗎?
近期,微短劇消費大熱,
也引發不少爭議↓↓
看一部2小時的微短劇
竟收費上百元
據中國消費者報,一女士稱自己在某短視頻平臺看瞭幾集微短劇之後,彈出鏈接,要跳轉充值才能繼續看。“點擊鏈接進入一個微信小程序,劇情顯示200多集,充值168元成為會員後繼續觀看。但看到79集就換瞭一個劇情,根本沒有200集。”
江蘇省消保委工作人員點開四部微短劇,便打開瞭四個不一樣的微信小程序:
一般是單劇付費,即充值相應的“K幣”“看點”等虛擬貨幣,然後逐集解鎖。
也有充值月度、年度會員的選擇。看完一部劇大概需要百元左右,而總時長算下來一部劇大概也就2-3小時。
據瞭解,微短劇一般在多平臺發佈推廣,曝光引流,部分平臺上的博主、UP主會在自己的賬號推廣幾集微短劇。以前期幾集免費的形式吸引觀看,獲得點擊量,找尋目標用戶,然後或是利用平臺直接進行劇集投放,或是跳轉到微信小程序進行觀看,並收取費用。
江蘇消保委:
在付費方面吃相未免過於難看
江蘇消保委認為,微短劇是視頻行業的創新體現。但風口之處,也泥沙俱下:
一方面,大部分微短劇內容同質化,劇情去邏輯化,宣傳導向低俗化,僅靠一些情節沖突吸引人觀看充值,實際上作為一個“消費產品”是不合格的。即使是微短劇這種消費產品,其本身也應該具有積極正向的價值輸出,如果通過獵奇、拜金、低俗的方式去滿足消費者的“多巴胺”需求,不僅法律不會允許,也會迫使消費者用腳投票,最終失去發展土壤。
另一方面,微短劇在付費方面吃相未免過於難看。以0.9元解鎖一集、9.9元解鎖本劇全集等低價噱頭吸引目標用戶,而消費者實際觀看成本可能達到上百元,涉嫌虛假宣傳。
此外,在小程序的付款頁面會穿插著福利充值廣告,沒有清楚詳細的使用規則、用戶須知或是類似於會員協議等內容,且付款頁面不可截圖。有的充值界面還會默認勾選“自動續費”字樣,尤其是老年消費者用戶,在不熟悉操作的情況下便在眼花繚亂中糊裡糊塗續瞭費。消費者的知情權和自由選擇權很難得到保證。
廣電總局持續治理網絡微短劇
自去年以來,廣電總局持續開展網絡微短劇治理工作。截至2023年2月28日,共下線含有色情低俗、血腥暴力、格調低下、審美惡俗等內容的微短劇25300多部、計1365004集,下架含有違規內容的“小程序”2420個,有力遏制瞭網絡微短劇野蠻生長的態勢。
此外,還建立網絡微短劇“黑名單”機制。要求網絡視聽平臺切實擔好主體責任,對發現的違規網絡微短劇及時上報,匯總納入“黑名單”,並向全行業通報,督導全網平臺及時下架,推動共同參與治理,切實防止防范違規網絡微短劇轉移陣地、轉換馬甲播出。
微短劇經營者應尊重消費者權利
微短劇走紅更要“走心”
江蘇省消保委呼籲,微短劇目前處於行業的風口,更應該珍惜自身的發展土壤。實踐證明微短劇也可以小而精、小而美,經營者應:
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向消費者輸出正面積極的視頻產品;
尊重消費者各項權利,摒棄竭澤而漁、急功近利的盈利模式。
無論是哪個年齡段的消費者,都可以有屬於自己的“多巴胺”消費品,老年人也不例外。在尊重老年人消費意願的基礎上,除瞭經營者自覺履行義務,還需要法律監管,社會監督、子女陪伴等各方努力,為老年人“網上沖浪”營造一個安全舒心的環境。
經濟日報也發表評論稱,作為豎屏時代的“剛需”,微短劇不該把自己局限於“雷劇”“爽劇”“擦邊劇”,更不應沉迷於資本遊戲。主流平臺及監管部門強化治理是一個信號,提醒微短劇需要迅速回歸到創作文化精品的正軌上來。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