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民族文化互鑒共進是人類文明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動力。中國文物修復者在柬埔寨上演“我在吳哥修文物”;四國茶文化交流者為大傢翻開“一片葉子的史詩”;泉州五裡街、馬六甲雞場街,延續六百年前“海上絲綢之路”的情誼成為“密友”;文化學者、音樂專傢,共探一千多年前敦煌莫高窟的奧秘……12月9日20:00檔,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文化和旅遊部聯合攝制的大型國際文化交流節目《美美與共》第三期將在總臺央視綜合頻道播出,本期節目,主持人龍洋、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項昊宇將帶你細閱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那些璀璨而耀眼的文化瑰寶。
柬埔寨小公主中文演唱《共飲一江水》
四國茶文化使者揭開“一片葉子的史詩”
在第三期《美美與共》中,我們跟隨中國援柬王宮遺址文物保護修復工作隊的腳步,前往與中國一衣帶水、隔山相望的文明古國柬埔寨。柬埔寨的吳哥古跡是世界文化遺產中的一顆瑰寶,多年來,包括中國在內有三十多個國傢和地區的文物修復工作者一直投身在吳哥古跡的修復工作中,中國援柬文物保護修復工作隊的領隊王晶和柬埔寨吳哥世界文化遺產管理局專傢宋占通,一起在節目中為我們講述瞭他們與時間“鬥爭”、搶救吳哥古跡的故事。如宋占通所說,吳哥古跡的修復看似簡單,卻沒有可供參考的圖紙史料,如何重現吳哥“微笑”成瞭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來自中國的這支隊伍,以90後居多。年輕的他們為吳哥古跡的修復帶去瞭“中國方案”,“可逆修復法”充分尊重瞭文物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為今後探索吳哥古跡修復留有更多的餘地。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就能夠在柬埔寨見到吳哥古跡重現光彩。
柬埔寨王國西哈努克王室成員諾羅敦·珍娜公主也來到節目現場,與中國小朋友攜手共唱《共飲一江水》,並為大傢講解瞭柬埔寨經典的仙女舞的手勢動作。仙女舞的手勢動作展示瞭一朵花開放的全過程,西哈努克太皇曾說,中柬兩國之間的友誼,就像一朵永不凋零的花。公主在節目中也用優美的歌聲唱起曾祖父西哈努克太皇所寫的《懷念中國》,在她的歌聲中,看到瞭中柬友誼之花愈開愈勝。
本期《美美與共》還將目光投向瞭底蘊深厚的茶文化。茶,是人類歷史上最悠久的品飲植物之一,是國際文化與交流的重要紐帶。節目現場就迎來瞭四位國際茶文化傳播交流者,分別是來自中國的劉峰、蒙古的巴圖其木格、烏茲別克斯坦的張聰、斯裡蘭卡的班杜拉,他們帶來瞭各自國傢的經典茶桌文化。中國的優雅茶道、蒙古的幽香奶茶、烏茲別克斯坦的獨特茶具、斯裡蘭卡的高香紅茶都各具特色,節目中,大傢在茶桌邊暢聊歷史與未來,品味美食與香茶,也見證著茶葉繼續作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中的一片“小小葉子”,走向世界各地,並生根發芽。
“復活”千年敦煌壁畫
溯源中馬古街的“血緣之親”
本期《美美與共》帶我們探訪古絲綢之路的核心——敦煌。“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如今已經一千六百多歲的莫高窟,可以說是人類古代文明匯聚融合的最高成就,敦煌文化更是東西方文化交流互鑒的重要象征。節目現場,敦煌研究院聘用的第一個外籍人士史瀚文與從事敦煌樂舞和中國音樂史研究的專傢朱曉峰一同出場,為我們講述他們對敦煌的理解與研究。在《美美與共》的舞臺上,節目運用瞭XR技術,將根據敦煌壁畫仿制的樂器以不鼓自鳴的方式融入表演之中,中外舞者與樂器配合,再現壁畫中千年前絲竹繞梁的樂舞盛景,觀眾仿佛集體“穿越”到瞭那個如夢般美麗的時代,見證著文化交融的傳奇。
與古絲綢之路相似的,六百多年前,中國還有一條“海上絲綢之路”。在第三期節目中,我們跟著《美美與共》的步伐,以泉州永春縣的五裡街為起點,抵達重要節點馬六甲的雞場街,重走這條“海上絲綢之路”。這兩條街在六百多年的對話交融裡建立瞭深厚的友誼,如今,它們又再度“握手”締結成為友好街區。雞場街工委會主席顏天祿與永春縣委書記呂建成在節目中熱情分享自己街區的建築、食物、語言文化,暢想進一步共建兩條古街文化交流的機遇與可能。顏天祿祖籍就是福建,他也向所有觀眾介紹瞭中國與馬來西亞文化交流背景下產生的獨一無二的峇峇娘惹文化,色香味俱全的九層糕、黃梨糕、融合瞭中馬設計特色的娘惹服、從泉州地區“走出去”的漆籃……雞場街和五裡街正是中華文化傳承與融合發展的代表,也是中馬交流的“先鋒使者”。希望這份相親相愛、互幫互助的情誼,陪伴中馬兩國共創精彩未來。
12月9日,《美美與共》第三期將在總臺央視綜合頻道20:00檔播出,一起來回顧古絲綢之路的歷史與傳承,欣賞世界文化殿堂中的明珠與瑰寶,感悟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友誼與期盼。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