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無緣國內院線的《綠夜》,終於跟大傢見瞭面。

上次見到范冰冰,還是去年在韓劇《知情人》裡。她是去客串的,演一個又美又颯的幕後大佬。雖然戲份不多,氣場卻相當炸裂。

而今年這部據說由她在幕後投資的《綠夜》,雖然說的是一個韓國故事,但其實是一個香港電影。這部片11月1號在韓國上映時,就在國內火瞭一把,當時的熱搜詞條是:求資源。這個情況一直持續到現在。

這麼火爆的原因,其實都在上邊這張圖裡瞭:大尺度的XX戲。

如果真是沖這個來的,那肯定是會失望的。

因為《綠夜》要說的,既不是此前傳言的女性之間的愛情,也不是被引為噱頭的大尺度床戲——所有這些,統統都不是《綠夜》的題旨。

我們來看看《綠夜》的故事簡介::中國移民靜霞(范冰冰 飾)在首爾機場安檢處工作,某天一個綠發女孩(李周映 飾)闖入瞭她的視線,這個對搜身檢查毫不在乎的女孩,開始讓靜霞著迷。為瞭擺脫各自無用的丈夫,她們冒險走進韓國黑幫的領地,與試圖支配和占有她們的人抗爭——她們學會瞭隻依靠自己。

這個簡介,就像電影本身一樣,用最誘人的語言,省略瞭最關鍵的戲份。

兩場床戲

兩次兇殺

POST WAVE FILM

《綠夜》裡有兩場床戲和兩次兇殺。弄明白這四個地方,也就搞懂瞭《綠夜》到底要說一個什麼故事。

先說第一場床戲和第一次兇殺。范冰冰帶綠發女孩回到丈夫傢,洗完澡吹頭發的她,被滿口上帝的丈夫按在床上強行發生關系,范冰冰從最開始的死命反抗,到最後小聲啜泣,再到最後被迫服從。

這個過程裡情緒的轉變,其實也是她這個角色懦弱和隱忍性格的映射。

但更大的變數隨之而來。

綠發女孩聞聲趕來破門而入,用彩色燈線從後邊勒住男人的脖子。驚魂未定的范冰冰倏然起身,慌亂地看著搏鬥的兩個人,然後拿起床邊的燈朝著男人頭上死命掄去。最終在第二次的撕扯中,綠發女孩把男人推下樓梯、徹底摔死。

在這兩起沖突裡,扮演范冰冰丈夫的那個角色,始終都是一個符號化的存在。他的形象極其刻板,存在的最大價值,就是給女性帶來侮辱與傷害。

尤其是他那一句“我原諒你瞭”,其傷害程度不亞於把范冰冰按在身子下邊去強暴。

說穿瞭,男人在這場戲裡的全部意義,就是既給女性制造一個出走的、逃離的理由,又讓她們彼此擁抱,多瞭一個“Girls Help Girls”的動力。

順理成章,從丈夫傢出走的范冰冰,就有瞭在綠發女孩懷裡獲得慰藉的契機。

於是,《綠夜》迎來瞭第二場床戲,也就是此前因為這個片段,而被網友瘋狂求資源的部分。

范冰冰回頭看著綠發女孩,突然親瞭過去,倆人開始熱吻,這才有瞭求資源的網友們喜聞樂見的劇情。

在說第二場兇殺之前,我們先來對比這兩場床戲,導演是怎麼安排的——需要提前強調一下的是:女性意識飽滿的導演在處理床戲時,確實不容易帶有男性凝視的惡俗,即便是強暴戲的部分也是如此。

說回到床戲對比。

在第一場戲裡,范冰冰被按在床上,整個人是趴著的,臉被埋在枕頭裡,除瞭強烈的窒息感,觀眾完全感受不到她任何額外的情愫。

第二次則不同,從接吻開始她就是主動的、愉悅的,所以到床上的時候,她全程看著綠發女孩,任由她的手在自己身上遊走。

導演是想在這種強烈對比裡告訴觀眾:這個長期性壓抑的女人,終於有瞭一次享受身體的主動權。

在這裡,性的覺醒和愉悅,喻指的就是自我意識的復蘇與確立。

所以,在這之後的范冰冰,不再懦弱和隱忍,她把頭發染成綠色,然後去找綠發女孩,甚至在發現她被毒販男友殺瞭之後,當場回擊把他殺死。

應該說,這絕對不是女性之間愛情的力量——這麼去理解,那就狹隘瞭——它更像是女性自我意識覺醒後,對男人的反抗和回擊。畢竟,范冰冰心生殺機的點,就是小痞子的那句“我原諒你瞭”。

女人憑什麼要靠男人的原諒才能活著?

所以范冰冰手持小瓶噴出去的火,以及她順手割斷對方喉嚨的刀,就是她從綠發女孩身上繼承來的勇氣,也是女人在男權世界裡爭奪話語權的暴烈圖景。

不盡人意

差幾口氣

POST WAVE FILM

從上邊的角度看,在全球女性意識如火如荼的大背景裡,《綠夜》應該是一部不錯的電影。但是它為什麼在一夜之間,評分大幅度下跌到5.7呢?

應該說,目前這個分數,並不算委屈《綠夜》,因為它確實存在比較明顯的問題。

比如女性意識概念先行,以至於出現瞭不少想當然的劇情設定,反而忽略瞭更大的社會現實問題。

且不說丈夫被兩個女人合力殺死後,如何偽裝成心臟病騙過警察,單是綠發女孩背著價值上千萬的毒品隨意在城市裡遊蕩,並且輕易躲過毒販分子的追查,就讓故事失去瞭說服觀眾沉浸其中的可能性。

當一個故事沒辦法讓觀眾產生沉浸感,那它也就沒辦法讓人相信這個故事的合理性。如果一個故事的合理前提都岌岌可危,而導演還執意要講這個故事,那就隻能說明一個問題:導演偏執且傲慢地認為,她想要探討的問題,在任何環境裡都有合理性。

換句話說就是:並非女性意識有問題,而是沒讓女性意識在故事裡合理化才有問題。

這就是批評《綠夜》女性意識概念先行的原因。

還有,導演想要的元素和符號過多,導致電影顯得臃腫。

象征危險的紅色,和代表自由的綠色,充斥在電影的每個角落裡;范冰冰騎摩托車的鏡頭,也像是導演生怕觀眾會漏掉她的暗示,一遍又一遍地出現在電影裡;此外還有鞋子、腳和頭發的暗示,在電影裡也有一種恐怕觀眾不理解的存在感;至於沒有男性凝視效果的兩場床戲,實際上也可以進行刪減處理,因為即便他們不存在,觀眾也能通過自省腦補的方式,補全這背後的指涉——當然,如果真這樣做也會有缺點,畢竟噱頭不見瞭。

與元素過多形成反差的,是導演在關鍵情節上的過分精簡。

她們逃難到酒店的時候,在電視裡看到一則社會新聞,說是本地一處房屋著火後,丈夫被燒死,隻剩下一個小女孩和她的母親。

這則新聞,既是讓兩個女主角在情感上徹底綁定在一起的紐帶,因為她們很可能有相同的生活經歷;它又是一則寓言,在暗示包括兩個女主在內的所有人,從傢庭出走後,她們到底能去哪?

遺憾的是,導演在這裡做瞭整部電影力度最大的減法,從而造成兩個女主在情感上進展過快。這導致她們的信任建立的太容易,也進一步讓後續的情感爆發,都因為缺少足夠的內在關聯,而讓觀眾覺著劇情發展得莫名其妙。

以上提到的這些缺點,造成《綠夜》的觀感很讓人不舒服。

更何況,它還非要學婁燁般的手持攝影,晃悠到觀眾看得直想吐,這就更加敗好感瞭。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