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短劇持續爆火。

《無雙》上線僅8天,充值就超過瞭1億元,甚至創造瞭“一周拍完,八天破億,十天暴富”的財富神話。

越來越多的掘金者瞄準瞭這個風口,準備下場大展拳腳。其中不僅有各方資本、影視大廠,還有一眾渴望借此名利雙收的演員們。

8天賺1億的短劇屆

也有自己的小生小花瞭?

作為一種時間短、節奏快的劇集,短劇投入成本低、制作周期短,自帶高效的生產模式。

據媒體報道,100集的短劇,7天完成拍攝、1個月出品上架不再是天方夜譚,有的團隊甚至3天就能完成一部上百集的短劇。

短劇劇組如同雨後春筍,野蠻生長,每天都有數不清的劇組在橫店開機。

某制片人稱,橫店大概一天有50~60個短劇劇組,另一名橫漂演員的說法則是“有100多個小程序短劇劇組在開機,還有200多個組在籌備”...橫店在這個意義上真成瞭“豎店”。

劇組拍得火熱,觀眾看得也上頭。

很多短劇的男女主角也算是在觀眾面前混瞭個臉熟,短劇圈也出現瞭一些能夠扛起短劇點擊率的小生小花,有些短劇演員的氣質和演技,倒也不輸娛樂圈的一些演員。

有些演員在社交平臺擁有粉絲群和超話,熱門演員的粉絲數量過百萬的也有。

此外,在短劇圈還誕生瞭幾對大熱cp,例如孫樾徐藝真、白方文餘茵、舒童鐘熙等。

很多觀眾還喊話他們多搭幾部,也希望他們能夠大火。

但更多的情況是,很多觀眾可能在短視頻平臺刷到過他們的劇,卻叫不上這些演員的名字。大傢都在疑惑,這麼多短劇演員,都是哪兒來的?

九州文化的微短劇演員鐘熙曾在韓國學習表演,本以為科班出身可以輕松找到機會,但事實上,初出茅廬的學生很難在影視行業立足,於是她才轉頭演起瞭微短劇。

《陸總的新婚啞妻》男主白方文,畢業於四川電影電視學院,當過主持,也做過自媒體,沒在短視頻上折騰出什麼水花,轉型做短劇之後一舉成名。

每天在橫店都有無數這樣的年輕人,他們之中有等待機會的表演生,有的做過特約演員,或者在劇組跑龍套,也有迎風而上的網紅,想要趕上這波風口,還有一些演員,可能僅僅是為瞭樸素的理想——掙錢。

來錢快?能出名?

短劇為何成瞭香餑餑?

短劇到底有多掙錢?很多在橫店的演員真切地感受到瞭。今年短劇爆火,展現瞭前所未有的吸金能力。

一位在橫店的特約演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在近一年的時間內,短劇主演的價格從千元上下增長到三五千甚至五位數。“頭部演員也報價到過一天小幾萬元”,但一部短劇的成本可能一共就三四十萬。

據媒體報道,在某短劇通告群裡,有過拍攝經驗、形象氣質良好的群特前景演員的片酬已從200元/天提高到300-400元/天,短劇主角更是提高到8000元/天。

某選角中介今年10月份貼出的一份報價單驗證瞭這個說法,短劇市場普遍用人的價格是1500-8000,而能達到高要求的短劇演員的報價已經達到瞭8000以上,超時還會另外加錢。

再加上短劇的變現周期很短,生產節奏也很快,短劇演員一直有戲拍,來錢會更快。

此外,由於用人缺口大,曾經隻能在影視劇裡跑龍套的小演員,片酬從二三百,漲到千元一天,比從前做橫屏演員時收入更多,條件不錯的龍套演員,還能在短劇裡當上主角。

這也讓年輕人看到瞭出道的機遇,一些演員把短劇當成瞭進入演藝圈的敲門磚。

在某社交平臺上,隨手一翻就能看到“新人演員兩個月無縫進瞭六個組”“素人當上短劇女主”的帖子。

如此火爆的市場,確實已經具備瞭造星的土壤。

前段時間因出演《雲之羽》宮尚角而小爆的男演員丞磊,就是因為出演瞭爆款短劇《虛顏》成功出圈,並被導演郭敬明看中的。

在這之前,他出演過《我們才不是兄弟呢》《進擊的皇後》《妻子的秘密世界》等多部短劇。

多數短劇演員都夢想成為丞磊,而傳統長劇中的“丞磊們”卻紛紛下沉到短劇市場。

今年年初,楊蓉主演的短劇《二十九》上線,與她搭戲的演員王一菲,曾出演過《香蜜沉沉燼如霜》《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等大熱古裝劇。

很多網友驚訝於楊蓉“放下身段”演短劇,是因為於正不給她戲拍瞭嗎?

事實上,這兩年於正旗下的藝人頻頻在短劇中露臉。

趙弈欽先後出演瞭《招惹》《風月變》兩部短劇,魯照華去年下半年就出演瞭《城主是我的》《和前任的第二次戀愛》《奇怪的公主殿下》《與君重逢初見時》四部短劇。於正近來力捧的趙晴,也出演瞭短劇《浮世三千》。

於正本人還特地發文回應過藝人演短劇一事,稱未來短劇一定會勝過長劇。

除瞭這些名不見經傳的小演員,還有一些曾經出演過熱播影視劇的演員也演過短劇。

例如何泓姍主演的《如夢令》、韓棟的《謎尋》以及關曉彤、婁藝瀟客串的短劇《男翔技校》。

連日來,越來越多的影視大廠入局短劇,又帶動瞭一批知名導演和演員下場。此前,網傳唐嫣也在接觸短劇。

這樣一來,還真不知道應該說短劇太火爆,還是傳統長劇太不景氣。

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專業團隊反向流入短劇,原來的短劇演員的前景如何,變得越來越模糊。

一隻腳邁進瞭娛樂圈

可出路在哪裡?

短劇市場越做越大,把飛升的機會擺到瞭所有人面前,但短劇的野蠻生長也給行業帶瞭新的隱患。

廣電總局持續開展微短劇治理工作,抖音、快手、微信等視頻平臺也相繼出手。

隨著監管的持續升級,一些粗制濫造、三觀不正的短劇將面臨下架的風險。這勢必會警示一些投資者,進而抬升行業準入的門檻,也就意味著機遇的減少。

更為關鍵的問題是,由於短劇成本不高、制作不夠精良,短劇演員始終處於行業鄙視鏈的最底端。

在某社交平臺上,一個“為什麼想做演員不能亂接短劇?”的帖子引發瞭很多人的共鳴。

這位博主指出,科班出來的人拍短劇就是在走下坡路,等於毀掉自己的演員路,而非科班的素人如果一直拍短劇,就要做好以後接不到大IP劇的準備。

而評論區的網友也表示,可以沒有資源,但不能沒有審美。

在一則短劇演員招募令中,片方對男主演的要求就是,一定要是霸總,而對女演員的要求則是甜美可愛,這也限定瞭演員的風格和表演方式。

幾分鐘一集的短劇就必然需要強沖突來吸引觀眾的眼球,也就要求演員將所有的情緒最大程度地外化,隻有誇張的表情和動作才能快速表現人物,推進情節,防止沒耐心的觀眾劃走。

在一周拍完一部戲的高強度節奏之下,演員根本沒有時間,或者說也沒有必要去揣摩一個角色的內心世界,因為多數短劇的邏輯,壓根就經不起細細推敲。

因此,很多演員認為,出演無腦低幼的短劇除瞭消耗自己的形象,對於個人的能力沒有任何提升,反而把路越走越窄。

楊蓉的《二十九》雖然獲得瞭還不錯的熱度和口碑,但還是有粉絲時不時喊話她回去拍長劇。畢竟在很多粉絲看來,長劇轉短劇,就意味著資源的降級。

很多短劇演員之所以還紮在這個行業,還在夢想著復刻丞磊的成功之路。

但任何行業都遵循著二八定律,並不是所有入局的人都能吃到紅利。走紅也是一門玄學,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目前,相關部門和平臺對短劇的整治有望為短劇創作營造更加規范有序的環境,而更多專業團隊的入場或許能提升短劇制作的水準,帶來更多的好劇本,同時給演員一些學習與沉淀的空間。

這對於想要成為好演員的人來說,才是真正的春天。但可能,這還需要很長的時間去積累和發展。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