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的內娛,懷舊風一次次刮起。

前有王心凌的《愛你》,“0713再就業男團”掀起的考古潮;

後有徐良、汪蘇瀧、許嵩“QQ音樂三巨頭”崛起,伍佰、鳳凰傳奇等老牌歌手和組合刷爆熱搜,喚醒一代人“死去的回憶”。

“把看演唱會看成一種唱KTV的感覺”的操作讓無數年輕人上頭。

圖源:封面新聞

即便在如今,那些年迷戀過的歌手已然老去,新創作的歌曲也不復往日心緒……

但仍有一些旋律未曾褪色,回蕩在曾經和友人手拉手奔赴KTV,一起搶麥、走音的青蔥歲月裡。

那些年霸占我們青春的歌手逐漸老去,一起唱歌的人散落天涯。

就連當初每個周末最渴望奔赴的KTV,也悄無聲息地沒瞭蹤影。

“年歲漸長,再打開音樂播放器,能讓你怦然心動的歌詞越來越少。”

有些故事,似乎告別隻在一瞬間。

一代人的KTV江湖

關於KTV,每個人的記憶裡都一定有一個名字。

雙節棍是男孩耍帥必備,長劉海黑手套,站在立麥前冷臉唱一首《東風破》;

也有90後把孫燕姿、莫文蔚當榜樣,偶爾穿插的張懸是古早文藝的代表;

傷心情歌是KTV的永恒主題。

男孩們念著蹩腳粵語哼《富士山下》;

女生們也要唱《會呼吸的痛》,表示因為愛情油然而生的那份黯然神傷。

這畫質歌詞,熟悉嗎?

時間又過兩年,許嵩徐良汪蘇瀧三巨頭壟斷中小學生戰場,也順帶著被拉進KTV的角鬥場。

至今還記得,同班兩位女同學站在點歌臺前互不相讓,為瞭《素顏》《小星星》哪個先唱而“開戰”。

現在想想,這也許就是最早的“飯圈打架”。

彼時從外表上來看紙醉金迷的KTV,常常被長輩們視作洪水猛獸避之不及。

能去一趟KTV唱歌,更成瞭年輕人們關於叛逆的最初構想。

那時的KTV,不僅是一展歌喉的最佳舞臺,更是標記成長的節點。

是重要的社交場所,容納都市成年人的肆意狂歡。

圖源:《重啟人生》

1988年的夏天,北京第一傢卡拉OK歌廳正式開始營業。

卡拉OK這名字起源於日本。

最初,它的形態僅僅是巡回演出時的伴奏磁帶,是樂手的突發奇想,讓卡拉OK很快風靡日本。

傳入中國後,這種新的娛樂方式很快點燃瞭人們的夜生活,晚上七八點吃過飯後,當時的年輕人們紛紛走入卡拉OK廳,引吭高歌。

曾經風靡一時的錢櫃KTV/圖源:北京日報

不僅如此,在這樣一片市場紅海之下,商傢們不斷開辟周邊業務,力圖把唱歌這件簡單的事變得更“復雜”。

原本隻要一個音響兩個話筒的卡拉OK設備更新換代,塞進金碧輝煌的高檔包廂裡打造360度環繞立體聲;

豪華大堂和宮廷風裝修從內而外散發土豪氣息;

各種服務費包間費和坐地漲價的酒水飲料,更是把“高端定位”表現得淋漓盡致。

“能請客去KTV唱歌,那傢底絕對很厚。”

圖源:央廣網

2013年,全國量販式KTV達到9920傢。

其帶動的酒水、小吃、消耗品、音響設備等相關市場規模總計4000億人民幣。

不論是朋友生日,傢庭聚會,或者是公司團建、商務談生意,KTV都是一大批人的不二選擇。

較為私密的娛樂空間裡,人們伴隨著音樂和酒精放松情緒,一邊是熱歌嗨舞,一邊可以舉杯暢聊,五顏六色的燈光下,的確適合一句“死瞭都要愛”——

拿起話筒的那一刻,現實生活中的煩惱似乎隨著歌聲逐漸飄遠。

它讓人們可以縱情享受,此時此刻的快樂。

走進KTV的人,越來越少

極為鼎盛的KTV時代似乎正在到來,卻沒成想,那同樣是它最後的輝煌。

就在最近,一個話題悄然登上熱搜,關店的KTV越來越多,人們猛然發現,曾經紅火的KTV已然輝煌不再。

KTV的式微從大街小巷再難尋覓的招牌就可見一斑,但倘若回頭查看,會發現其實KTV的落寞更早些時間就已經到來。

此前,#中國現存KTV企業不及七年前一半#就曾吸引人們的註意。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3月,我國現存的KTV企業隻剩下6萬餘傢。

與之相應的,是多達4萬傢企業的註銷或吊銷。

2016年,傳統KTV斷崖式減少接近60%,2020年,受疫情等因素的影響,KTV的整體客流量也下降瞭70%-80%

巨大的成本壓力下,KTV隻能打起價格戰,客單價斷崖式下跌,下午場都在百元以內。

但即使是這樣,也沒能吸引到年輕人。

燈紅酒綠的KTV裡,反而是一群白發蒼蒼的老年人正在進進出出。

據報道,許多退休後的老人都會到KTV裡唱歌娛樂,而且自帶酒水、飲食。

對他們來說,K歌既能一展歌喉充實老年生活,又能和朋友聯絡感情,“便宜又好玩”。

“每天上午下午打折力度最大的時段,三分之二的客人都是老年人,剩下三分之一是學生。有的老人甚至每天都來。“北京某KTV經理這樣說。

不過,當原本的社交娛樂場所隻能憑借優惠、便宜的特點來拉攏顧客時,即便暫時維持客流量的穩定,也註定無法復制昔日輝煌。

隨著房租、人力成本上漲和打折促銷的增多,利潤下降,這幾年KTV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

熱搜下網友們的發言,更道出瞭KTV倒閉潮的一部分真相。

隨著人們娛樂方式越來越多樣,興趣領域不斷細分,再難有像當年那樣國民度極高、能被全場大合唱的經典老歌;

來來往往,有些歌一唱就是十幾年,難免顯得乏味。

另一方面,密室逃脫、劇本殺這樣高參與度、強社交屬性的線下娛樂消遣,也一樣成為年輕人們的休閑勝地。

圖源:微博話題

多數人對KTV的厭倦,也正來自於它在今天的“不合時宜”。

看似熱鬧的KTV,本質上還是“一群人的孤單”。

手握麥克風時,可以唱自己想唱的歌,享受其中,但作為旁觀者時,則變成瞭無所事事的陪客。

光線陰暗聲音嘈雜的密閉空間,也讓交流成為瞭難事。

尤其在手機越來越好玩的當下,更容易出現一人獨唱,其他人各自玩手機的尷尬局面。

圖源:《二十》

曾經熱衷於包房唱歌的70後、80後步入中年,在工作生活中被壓彎瞭腰。

當前的消費主體90後、00後早已投奔其他娛樂形式尋找樂趣,KTV的沒落,早就有跡可循。

短視頻軟件裡走紅的歌曲越來越多,榜單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

但真正走進KTV唱歌的人,已經越來越少瞭。

將往事留在風中

不可否認,現代人仍然有“放開嗓子唱歌”的需求。

線上K歌軟件不斷湧現,月均使用次數幾乎呈三倍遞增;

迷你KTV則出現在地鐵口、步行街、電玩城,24小時自助服務,人們隨唱隨走,K歌成為瞭逛街之餘的衍生娛樂。

圖源:新浪財經

相比較動輒十餘人的大型包房K歌,這些迷你玻璃房隻能容納兩人,卻恰巧拯救瞭絕大多數社恐人士。

而那些在KTV裡高喊著再來一首,悄悄對著暗戀的女生唱完一整首《情歌王》的人們,也早已夾上公文包一頭紮進瞭社會洪流,再也沒力氣呼朋引伴唱上通宵瞭。

作為時代更新換代的節點,KTV曾承載瞭一代人最初的叛逆印象和繁華夢囈,然而燈紅酒綠終會消散,年輕人總會變老。

新鮮的娛樂方式永遠在路上,KTV的爆紅或沒落,都是屬於時代的選擇。

2005年,那首關於少女情懷的歌《珊瑚海》走紅。

這首歌比較適合在KTV演唱,又出於配合市場的需求,選擇瞭男女對唱來錄制這首歌。

歌詞裡有一句:“隻是一切結束太快,你說你無法釋懷。”

或許在那幾年,有很多情侶在包房裡甜蜜對唱。

但十幾年後的今天,不再會有歌手為瞭KTV的需求而改變歌曲的形式。

沒人能說清,曾被看作是高端消費的KTV,是從哪一刻開始淡出人們視野,走向下坡路的。

那隻是時代遷徙下的微渺泡影,註定被洪流拋下,連帶著告別都顯得輕飄而簡單。

2014年,錢櫃上海復興公園店宣佈停止營業時,韓寒在微博上悵然若失:

“知道一切終會變遷,沒想到這麼快與決絕。無論是冰冷的介質還是滾燙的情誼,回想起來,甚至都不記得哪一刻是最後的告別。”

那麼,在KTV徹底衰落之前,還能再唱一次,一首敬青春,一首敬故人。

今宵離別後,何日君再來。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