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陳寶國,斯琴高娃主演的電視劇《大宅門》播出之後,引發瞭收視熱潮,以17.74點的收視率,奪得2001年央視年度收視冠軍。

而這部電視劇,恰恰是導演郭寶昌根據自己生活的經歷完成的。

《大宅門》是郭寶昌導演一生的執著,他是劇中李天意的原型,現實中同仁堂樂鏡宇的養子。

李香秀就是郭寶昌的養母郭榕,而《大宅門》的原型是同仁堂醫藥集團的董事長樂鏡宇先生的傢族。

在《大宅門》電視劇開頭有一個,水墨畫,上面跪著一個人。

導演郭寶昌,說那個人就是他自己,這是自己在向自己的養母謝罪。

這倒底是怎麼回事?這得從他離奇的身世說起。

郭寶昌,原名其實叫李保常,1940年8月出生於北京。

郭寶昌兩歲時,父親連凍帶餓死於街頭,生母無奈將其賣給瞭火車站站長吳傢,從姓李改姓瞭吳。

但郭寶昌的三姨覺得80塊錢賣得太便宜,便借錢把他贖回,又以200元將郭寶昌賣給瞭京城大戶“同仁堂”,樂傢二太太郭榕膝下無子,於是樂傢老爺把他過繼給瞭郭榕。從此,郭寶昌便隨養母姓“郭”,改名為郭寶昌。

郭榕和郭寶昌一樣,是貧苦人傢出生。還是少女時,出落得亭亭玉立的她便被以500大洋賣到瞭樂傢。

嫁給樂鏡宇時,郭蓉年僅26歲,可此時樂鏡宇卻已經70瞭,所以,她自然沒有子嗣。

郭寶昌和養母郭榕

為瞭不讓傢產落入旁人手裡,郭蓉決定收養一個孩子。

所以說,原本出身貧寒的郭寶昌,其實是在大宅門裡成長的,但後來知道自己身世的他,曾從大宅門憤恨出走,要求脫離關系……

郭蓉把他視如己出,精心呵護照顧,把他從一個窮小子,養成瞭一個識文斷字的富傢少爺。

養父喜歡跟他講自己這70多年的宅門往事,郭寶昌每次都聽得津津有味,並把它記錄瞭下來。

久而久之,他萌生瞭把這些故事寫成小說的想法,讓後人去看。

16歲的郭寶昌開始動手寫小說,當時小說的名字叫《大浪淘沙》。

可是養母郭蓉並不想將這段往事公之於眾,她認為傢醜不可外揚,

同時,郭蓉不能接受兒子把自己的丈夫樂鏡宇寫成一個殘暴的流氓、“混混”,玩弄女性的惡棍,應該被打倒的資本傢。

“我青年時代寫小說就遭到母親極力反對,族中親朋好友也很不贊成,認為我這是自曝傢醜。在此隻好說一聲:不肖子孫郭寶昌對不起列祖列宗瞭。”

有一次趁被郭寶昌不註意,郭榕把他的手稿扔進火爐,成為一堆灰燼。

漸漸地,這對本來關系融洽的母子有瞭隔閡,為此母子倆還屢次發生沖突。

1959年郭寶昌順利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和20歲的黃蜀芹(《圍城》導演),成為同班同學。當時導演系的主任田峰愛才如命,郭寶昌經常找他聊天,田峰知道瞭大宅門的故事,他覺得這個題材很有意思,鼓勵郭寶昌一定要寫出來。

在田峰老師的支持下,他第二次動手寫劇本。

沒想到,小說剛寫到三分之二,郭寶昌因“替資本傢樹碑立傳”的罪名被打成反動學生,發配至北京南口農場勞動改造。

寫好的手稿被發現,又被付之一炬。而郭榕也知道瞭真相,母子倆的關系降至冰點。

1969年,郭寶昌被下放到張傢口幹校,期間他又重新開始寫《大宅門》。

有一天他突然接到一封親哥哥寫來的尋親信。

哥哥在信中說,他們一傢人找瞭郭寶昌很多年,現在母親老瞭,希望能夠跟他見上一面。

郭寶昌回傢後告訴瞭郭榕,親生母親要見他的事情,當時郭榕淡淡地說瞭一句:她是你的親生母親,你理應回去看看她。

當時尋母心切的郭寶昌,並沒有理解養母這番話的真正含義。

郭榕說這句話的潛臺詞是,你有理由去看望生母,但是從感情上,你不該去。

郭寶昌以為郭榕是同意他去見親生母親的,於是就去瞭。

可是等幾天他回來後,卻聽見郭榕在院子裡罵:真是養瞭一隻狠,喂不熟的狼。

郭寶昌知道郭榕在罵自己,他知道自己的行為傷害瞭養母。他想告訴郭榕,自己和生母沒有感情,因為生母在最困難的時候把自己賣掉,他不能理解,也不能原諒她。

在郭寶昌心中,一直把郭榕當成自己的親生母親去對待。他去看望生母,隻是想讓自己此生無遺憾。可不善言辭的他,始終沒有告訴養母自己這個想法。

後來他們又因為傢族財產繼承的事,頻繁發生爭執。

1973年,33歲的郭寶昌,帶著“反G命的帽子”,被分配到廣西電影制片廠工作。在那裡娶妻生子,過瞭一段相對安定的生活。

1978年,郭榕去世,他沒有趕得上看她最後一眼。

在郭榕臨終前,守在床榻前為她送終的,是當初把郭寶昌賣給自己的三姨。三姨告訴他,郭榕臨終遺言隻有三個字“無牽掛!”

郭寶昌聽後泣不成聲,因為他知道“母親走時心裡有恨”,直至郭寶昌老年時接受的一段采訪中,談起這段過往時他含淚說道:“她(母親)知道這句話遲早會被我知道,她想氣我。她恨我。一直沒有原諒我。”

1980年,郭寶昌與妻子離婚,妻子什麼都不要,就要《大宅門》書稿,因為她知道書稿對郭寶昌的重要性,拿過來後當著他的面燒掉。

1995年,郭寶昌謝絕一切片約,花費8個月時間潛心創作,再次完成瞭《大宅門》。

郭寶昌從16歲就開始籌謀的《大宅門》,經過瞭40年的波折終於定稿。

“我從16歲到56歲,從小說《大宅門》到電視劇,歷經坎坷,手稿3次被燒,甚至在‘文革’中被打成反革命,勞改、上幹校,就是在勞改中我還在寫。為什麼?”

因為在‘大宅門’中生活經歷,“引起瞭我的創作沖動。我所經歷的、所認識的這些人,無時無刻不在激勵著我。”

2001年,《大宅門》被拍成電視劇,創下瞭17.74%的收視率。

“最後大宅門外跪著的人就是我!”

郭寶昌這樣對別人說道……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