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受害人》終於大結局瞭。

豆瓣開分7.5,並不算低,但點進評論區,卻是罵聲一片,甚至有些兩極分化。

故事劇情並不復雜。

林允飾演的職場新人趙尋,被董事長成功(劉奕君飾)提拔為助理,一次應酬酒局灌醉後被董事長帶到房間發生關系。而後,一通匿名報警電話讓警察找上瞭門。

面對警察的詢問,她先是支支吾吾地表示自己沒有被強奸,但在父母的逼問下,她又點瞭頭;而後,她拒絕簽署董事長提供的包養補償協議,但另一邊,又收下瞭董事長為她購置的各種名牌服裝和包包......

劇集前三分之二的部分,都是在展示趙尋的搖擺不定、反復無常。

於是,不少觀眾看到中段就棄劇退出,表示理解不瞭主角形象。

有人說無法共情受害人,有人覺得女主的角色讓人抓狂,甚至有人表示:趙尋雖然慘,但是活該。

戲裡戲外,兜兜轉轉,完成瞭一輪“不完美受害人”敘事探討的閉環。

究竟誰是不完美受害人?

究竟誰才應該受到保護?

或者說,這個世界上,有真正完美的受害人嗎?

她的不完美,由你我共同構建

“你被強奸瞭嗎?”

“你有反抗過嗎?”

“你是不是壓根沒想過拒絕?”

“給你一百萬,你還會報警嗎?”

“是不是錢沒給夠,她才這麼不依不饒?”

......

從《不完美受害人》的第一集開始,這些刺耳的問題就圍繞在趙尋身邊,逼迫著她交出一道完美答卷。

林允扮演的趙尋,是個初出茅廬的畢業生。

她憑借著優異的成績進入瞭大公司,原以為前途一片光明,但沒想到,很快被老板覬覦美貌,還設局灌醉她,發生瞭性關系。

從這裡開始,劇情就進入瞭各執一詞的羅生門。

回憶起性關系發生時,兩人給出瞭同樣的答案:

成功帶著爛醉如泥的趙尋回到房間,親醒瞭她。混亂中的趙尋說的第一句話是:“你去洗澡。”

在成功看來,這是女人半推半就的信號,但在趙尋自己看來,是她為瞭躲避性侵的緩兵之計。

於是等到警察問訊時,兩人面對同樣的場景卻給出瞭截然相反的描述:

成功說:“她配合。”

趙尋說:“我忍受。”

除瞭對性侵的不同判斷,兩個角色本身也存在著巨大的認知偏差。

劉奕君飾演的成功,儒雅英俊、溫柔多金,還能給趙尋提供實打實的事業上的幫助。在這樣的高位下,很少有人能拒絕他的示好以及引誘。

所以,在知道趙尋報警之後,他第一反應不是慌張或是憤怒,而是錯愕:

“我讓她可以享受到一輩子都無法企及的奢侈舒適,她為什麼呀?”

比起他頗具迷惑性的外在條件,趙尋的遊移則更顯得“心裡有鬼”。

她怕事懦弱,所以會說:“我沒辦法當面拒絕他”。

因此,迅速收到瞭男性警官的詰問:“你是不是壓根沒想過反抗拒絕?”

而隨著故事劇情的推進,更多的問題給到瞭觀眾。

“如果一個女孩在發生性關系時沒有大力反抗,那麼是強奸嗎?”

“如果一個女生在被強奸後接受瞭施暴者的補償,那麼她還可以報警嗎?”

趙尋之所以收獲罵聲一片,不僅僅因為其在受侵害時表現得軟弱模糊,更因為潛藏在她內心的虛榮和欲望,被血淋淋地撕開瞭。

作為剛畢業進入公司的管培生,她在職級飛躍、諸多奢侈禮物的沖擊面前搖擺過。

顯然,她清楚這些糖衣炮彈背後的意圖,但在掙紮過後,她並沒有選擇直接拒絕,而是心存僥幸收下瞭禮物,甚至暗自期待著能夠依靠這一點青睞獲得更多的工作機會。

這也成為瞭她被反復鞭笞、拷問的來由。

但放在另一個層面上,我們顯然能夠看出來:

她不僅僅是性侵受害者,更是權力結構下無處逃遁的受害者。

和她一樣的受害者,還有周迅飾演的律師林闞。

多年前,她不間斷地受到導師的性騷擾,為瞭擺脫他,林闞甚至放棄瞭讀博。

沒有人比她更瞭解上位者對下位者的圍剿有多輕松,但彼時的她可以拒絕讀博,可以躲開騷擾,卻沒法拒絕一條上位者鋪出的康莊大道。

那麼,如果她在那時候被性侵,她可以被認定是自願的嗎?

當然不能。

這一次,主創團隊打破瞭所有對於強奸行為的刻板印象。

她們沒有講述爽文劇本、沒有讓受害者披上小白花外衣捕獲同情,更沒有讓施暴者成為一個油膩討厭的醜男。

她們用各種各樣的外在條件包裝甚至是“美化”瞭這場罪行,一遍遍展示著上位者的權力地位,剖析下位者的擰巴掙紮,然後在一層又一層的矛盾之後,對大眾提出瞭拷問:

一個不完美受害人,和一個完美施暴者,你站在誰那一邊?

或者換成一個更尖銳的問題:

如果某一天你和林闞、趙尋落到同樣的境地,你能否保證自己是個完美受害者?

不完美受害人,不完美的我們

《不完美受害人》編劇在接受采訪時曾說:

“我們把趙尋這樣一個人物掰開瞭揉碎瞭,放在大傢面前,讓大傢去評價她、去審判她,是為瞭什麼?是希望大傢看瞭以後想想,當一個人一身的大窟窿小眼子,瑕疵像篩子一樣時,她有沒有權利反抗?”

答案是肯定的。

“我們認為她仍有反抗的權利,因為她再有錯,也是受害人。”

正是在這種模糊的灰色地帶,我們才能撇除所有外在條件的浮沫,打撈出罪罰判定的核心:

犯罪之所以為犯罪,不在於施暴者是身居高位還是無能宵小,不在於受害人是單純善良還是心機深沉,更不在於事前事後是否接受好意。

隻要那個當下,她是無意識的、是受脅迫的,而施暴行為成立,就是犯罪。

在劇中,鐘楚曦飾演的女警察晏明也給出瞭最精確直白的表述:

“即使是溫柔的,它也是強奸。”

當問題發生,不要質問受害者為什麼接受禮物、不要質問受害者為什麼走進酒局、不要質問受害者為什麼不第一時間報警。

去問問那個施暴者。

為什麼你要引誘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為什麼你帶著一個不會喝酒的女孩應酬,為什麼你在她無意識的情況下對她實施侵害。

自證清白,應該是施暴者要做的事。

我們都清楚,在這個男權社會所籠罩的體系中,女性隨時隨地都要提防被當作性化的客體。

公共場合會被偷拍、發在社交平臺的照片會被ai換臉、走進應酬酒局就會被當成一盤菜、面對上位者的性騷擾要想盡辦法保持體面。

而一旦在某個環節中出現瞭瑕疵,就會被打上“她故意的”烙印。

而《不完美受害人》也在每一個關鍵節點,都設置瞭一個放棄抵抗的女性形象。

穎兒飾演的米芒,是第一步的滑落。

她在年輕時被老板侵犯,選擇瞭息事寧人,後來甚至和這個施暴者結瞭婚、有瞭兩個孩子。

直到被傢暴之前,她都在給自己洗腦:“至少我不會再為錢發愁瞭。”

比起趙尋,她似乎是更軟弱、也更無辜的一個。

但她並沒有因此過上所謂豪門闊太的生活。她被迫脫離工作崗位,成為全職主婦,還一次又一次地忍受著傢暴,放棄瞭抵抗。

董潔飾演的李怡,是成功的情人。

同樣是被成功引誘,但她選擇瞭一條依附著男人前行的路。

她成為瞭公司副總裁,卻仍然要為男人效力,甚至在不知不覺中成為男人的工具,被異化為男權社會下的倀鬼。

再到女律師林闞,她算是徹底地脫離瞭性騷擾環境,也離開瞭那個傷害她的男性上位者。但此後的日日夜夜,她仍然要為自己彼時的膽怯懦弱付出心理代價。

你看,無論怎麼選,我們都求不到那個正義結局。

所以她姐不想去逼迫林闞與導師割席,不想指責趙尋的虛榮心,也不願計算李怡的心機。

因為這是個需要受害者滾著賽博釘板才能求得清白的社會,我們能做的,隻有站在發聲者這邊,為傾斜的天平增添砝碼。

就像你不會質問一個被搶劫的人為什麼沒有大力抵抗,你也不會要求一個被偷竊財產的人是個善良天真的好人。

那麼為什麼在面對強奸案時,我們總要求受害者在方方面面保持完美呢?

我們不一定有勇氣站上指控的原告席,但至少,不要阻擋其他女性執起火把的腳步。

女本位的世界,從不完美開始

由此,她姐也想到瞭太多女性表達的困境。

一個性侵案件的受害者,必須要證明自己沒有任何邪念。

而我們在表達女性觀點時,也必須要沒有任何漏洞,才能被大眾認可。

女性似乎天生站在瞭一個可以被隨意指點的位置,沒有任何的主體性,全世界都可以毫不猶豫地對這一性別的敘事進行質疑和規訓。

幾乎所有女性都是在這種壓迫下長大的。

我們喪失表達的主體性,於是隻能在框架內左突右奔。

而與之相對的,是男權社會不容置疑的第一性以及完美的邏輯體系。

男人有生理沖動和生理需求、男人有錢就變壞是風流的玩笑、男人可以在酒桌上開“無傷大雅”的玩笑、男人可以界定擦邊與性感的標準......

那麼女人呢?

女人說不要就是要,女人說要就是蕩婦;

女人上進是有心計,女人懶惰就是撈女;

女人強勢就嫁不出去,女人軟弱就是活該被欺負。

所以直到今天,我們的議題還在圍繞著微不足道的小事抗爭:

我們鼓勵女性追求美的同時拋棄審美枷鎖,會被罵又當又立;

我們呼籲女性讀更多的書走更遠的路,會被指責是在煽動對立;

我們想看到女性角色在電影中出現,會被罵為什麼要在古裝電影裡打女拳。

久而久之,我們的訴說總是要變成一場漫長的自證:

女性受害者要證明自己不求補償,獨立女性要證明自己不婚不育、女性媒體必須證明我們完全中立......

在男權利益主導的世界裡,一切女性的表述都在圍繞男性圖騰展開。我們總要得到無數的認可,才能構建起搖搖欲墜的主體意識。

而這中間隻要有一點點紕漏,所有的論點就會被全部掀翻。

我們受夠瞭這種質疑。

“女性視角的缺席恰恰大力推動瞭一種無意識的男性偏見,而這種偏見還試圖(通常是善意的)假裝自己‘性別中立’。”

捫心自問,你真的中立嗎?

我們想要追逐的理想狀態,是一種女本位思維。

在《快樂上等》中,湯山玲子曾說:

「女性主義的目標並不是要塑造像男人一樣的女人。這個世界本來就被塑造成瞭一個對男性有利的世界,女性在這樣的世界裡即使再怎麼努力也是徒勞,在這樣的世界裡以成為像男人一樣的女人為目標是不對的。必須要對讓男性天然就能拿到好牌的這個社會結構本身下手,這才是最重要的事。」

沒有一個男人需要證明自己是獨立男性,也沒有哪個媒體在以“女司機”為標題時會被懷疑男女對立。

這樣的指責,原本就不該落向任何一個性別。

別去要求她們成為完美受害人,別來逼迫我們事事周到,別去規訓身邊的女生“像個女孩”。

我就是我,我們生來具有主體性,我們不該被傷害、被質疑、被規訓。

我們要完整,不要完美。

監制 - 她姐

作者 - 今魚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