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可以受委屈,但你不可以踩我的切爾西”

“你幹嘛~哎呦”

“你個老六”

“芭比Q瞭”

......

傢中有小學生的朋友,大概率都聽過這類網絡用語。

而如何對待這些滿嘴“網梗”的孩子,也是如今傢長和老師十分頭疼的問題。

前段時間,南京一位小學語文老師朱老師為班上同學舉辦瞭一場以“網絡爛梗”為主題的班會。

她用氣球和蝴蝶的比喻,告訴孩子們,要做一隻有生命的蝴蝶,而不是隻會盲目跟風的空心氣球。

這一堂課引發瞭網友們的強烈共鳴。

原因無他,實在是網絡用語的影響太大瞭。

在這個全民與網絡深度綁定的時代,網絡用語的流行與泛濫,不僅變成瞭下一代的教育難題,更成為瞭一個我們所有人無法回避的重要課題。

當代中小學生,

人均玩梗樂子人

在朱老師的視頻中,隻要一提起“背帶褲”,旁邊的學生就像被擰上瞭發條一樣,開始笑個不停。

但一問發笑的原因,什麼也答不上來。

這種現象的背後,顯然是網絡流行文化對低齡群體的侵襲。

如果我們要在當代中小學生群體中,選出一個最具代表性的娛樂文化符號,那應該沒有人比蔡徐坤更合適瞭。

作為校園中風靡已久的社交貨幣,“雞哥”“坤坤”“雞你太美”“隻因”“愛坤”“你幹嘛,哎呦”等圍繞蔡徐坤所衍生出來的網絡熱梗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甚至於在他們的腦海中,已經構建起一個以蔡徐坤為中心的、龐大的語言交流及行為反應系統,隻要輸入“雞”“坤”“籃球”“唱跳rap”“菜”“背帶褲”等關鍵詞或者圖片,就會自動觸發反應,並且一發不可收拾。

而這一切的開端,都始於蔡徐坤在《偶像練習生》中的一段自我介紹表演:尷尬又魔性的籃球舞蹈、被網友調侃聽起來像“雞你太美”的配樂《隻因你太美》......

《偶像練習生》

這些元素隨後成為瞭b站鬼畜區的重要靈感來源,網友們瘋狂玩梗,圍繞“雞你太美”創作瞭大量惡搞視頻,其中多個視頻都有著超千萬的播放量。

鬼畜視頻的洗腦效果非常顯著,尤其對辨別能力不夠強的中小學生來說。

很多學生開始跟風玩梗。

書本上,有人把古詩改成瞭蔡徐坤的打油詩。

圖源:網絡

試卷上,有人在答題欄裡寫下瞭“愛坤”口號。

一篇題目為《雞》的作文裡,有人寫“我特別喜歡雞,因為我是一個愛坤。

圖源:網絡

課堂上,很多詞語的使用變得敏感,老師在臺上說“無機鹽”,底下會馬上搶答,“無隻因鹽”。

一說“落湯雞”,立刻就有人說“落湯隻因”,然後是哄堂大笑。

圖源:網絡

甚至是一道平常的數學題,也會突然引發課堂的騷動,原因是陰影部分會讓大傢想到蔡徐坤的中分頭。

圖源:網絡

無節制的跟風玩梗,也很容易導致群體間的霸凌。

就在今年,成都一名男孩,因為長期被同學“調侃”而患上抑鬱癥,甚至一度出現瞭自殘傾向。

而一切的起因,隻是因為他的名字裡有一個“坤”字。

同學給他起綽號——“雞哥”,不僅每天調侃他的名字,還在他的課本上、課桌上寫滿瞭“雞你太美”這類網絡用語。

他告訴瞭老師和傢長,但還是沒辦法阻止這樣的行為。

因為“玩梗”的常態化,讓玩笑與霸凌的界限變模糊瞭,孩子們已然分辨不清娛樂和施惡。

在蔡徐坤被爆出致人懷孕墮胎事件後,“雞哥梗”仍在校園大行其道,甚至網絡上流傳的“雞棚塌瞭”“雞你胎沒”又成為瞭學生口中的新梗。

這對性教育本就匱乏的中小學生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當代互聯網,

人人都有賽博口癖

也許有人會說,未成年人大多還沒有形成自己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跟風從眾是他們這個階段的特性,每個年代的人幾乎都經歷過這樣的時期。

因此對待網絡用語在校園泛濫的問題,應該更包容一些。

她姐覺得這種觀點還是太過樂觀。

畢竟如今對我們成年人來說,網絡用語同樣在剝奪我們的思考能力,讓我們的輸出變得越來越匱乏。

看到朋友發來的風景照,滿腦子隻剩下“絕瞭”“好美”,連一個完整的句子都說不出來。

在直播間看博主推薦東西,聽來聽去也是那幾句“真的很可”“可以沖!”

表達能力急速退化的同時,我們的語言也在變得高度同質化。

萬物皆可絕絕子,萬物皆可yyds。

網友在視頻《論當今的通話膨脹》中,還提到網絡流行語呈現出一種“通話膨脹”現象,即語言上的通貨膨脹

比如形容一件事好笑,從前我們用“哈哈”,現在卻得用“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笑到頭掉笑不活瞭”......

語言表達的形式變得越來越誇張,但實際表達的內涵卻越來越蒼白。

更重要的是,網絡用語的娛樂化本性,常常會模糊其指代事物背後的嚴肅意義。

比如這幾年網上流行用“玉玉癥”“網抑雲”來指代“抑鬱癥”,這些詞語中有很多的情緒,或自嘲或諷刺,但唯獨沒有實在的意義。

它們的最大危害,就是讓一種病癥,變成一個“梗”,從而不可避免地導向對疾病和患者的戲謔化和污名化。

不瞭解的人會認為抑鬱癥不過是故作矯情的“玉玉癥”,而真正的抑鬱癥患者卻可能因為這樣嘲諷和誤解,產生更為強烈的病恥感。

娛樂一切的互聯網玩梗精神,其代價總是導致真正的痛苦被遮蔽。

尤其在一些重大的社會事件中,這種情況變得越來越多見。

前段時間臺灣浩浩蕩蕩的“Me too”運動,無數受害者鼓起勇氣剝開傷口發聲,而微博上的討論卻充斥著“吃瓜”“期待大瓜”。

陳建州被指控性騷擾,熱搜上掛著一句“你范范姐就很不愛這種事啊”,底下評論區則是各種玩梗“抖機靈”——“范瑋琪:隱隱約約有聽說啦”。

甚至在邱耀樂指控炎亞綸性侵的發佈會上,炎亞綸突然到場施壓,邱耀樂情緒崩潰,評論區都還有人在“磕cp”。

那些好不容易得以言說的傷痛,那些本該被嚴肅討論的性別暴力議題,隻能一次又一次地隱沒於娛樂化的玩梗狂歡中。

而最極端的一種玩梗狂歡,實質就是網絡暴力。

2022年10月28日,鄭州一名歷史老師在上網課時遭網暴致死,至今沒有結案。

在網課直播間以“夢淚”之名擾亂課堂的兇手

那些在網課直播間裡擾亂課堂、辱罵老師,最終逼死老師的兇手,正是一群打著玩梗旗號的“網絡暴徒”。

他們正在用“玩梗”的方式,殺人。

一個蠢蛋世界的預言

娛樂至死的時代,我們顯然不能低估網絡用語對我們自身以及對下一代的影響。

尤其是那些從小看著短視頻長大的孩子,他們的世界就是網絡的世界。

2020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佈的《中小學生短視頻使用特點及其保護》調查報告顯示, 65.6%的未成年人使用過短視頻,而在短視頻瀏覽記錄中,搞笑類短視頻瀏覽率最高,占比達到瞭58.5%。

孩子們正是在這類短視頻中學會瞭各種網絡用語,學會瞭“三分鐘看完一部電影”,記住瞭“這個男人叫小帥,這個女人叫小美”......

學生將小帥、小美寫入作文

我們幾乎不可能把他們從網絡環境中完全隔絕開來,就算傢中嚴格管控,也無法阻止他們在校園中接觸流行文化。

當然網絡流行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網絡用語的瘋狂侵襲,所造成的思想掠奪。

因為語言的邊界,正是思想的邊界。

我們說教育和學習都有一定的滯後性,“長大以後才發現,語文課本裡盡是人生”。

很多人在擁有一定的閱歷後,才能領悟到曾經課本上那些文學表達的精妙之處,那是一種醍醐灌頂、直擊心靈的時刻。

我們不希望如今的孩子們,在多年以後,有的人回顧學生時代,隻能想起一些爛熟於心,但其實根本不知所雲的網絡爛梗,而有的人甚至是連回想、思考的能力也喪失瞭。

就像電影《蠢蛋進化論》所描繪的五百年後的世界,人們語言能力嚴重退化,日常交流大多靠一種含含糊糊的聲音。

《蠢蛋進化論》

在那個人類“進化”成為蠢蛋的未來裡,全國票房最高的是一部名為《屁股》的電影,整整九十分鐘隻有一個屁股的鏡頭,人們坐在電影院裡對著一張屁股哈哈大笑。

正如同現在那些能自動觸發小學生情緒反應的“雞哥梗”一樣,五百年後,屁股成為瞭那個梗。

人們喪失瞭思考能力,沒有人會去想,那是誰的屁股,自己又為何對著它發笑。

《蠢蛋進化論》

當越來越多人被空乏無物的網絡用語所綁架時,我們思想的邊界也在隨之縮小。

“詞匯一年少於一年,人們的意識空間也一年小於一年。”

語言的貧瘠,加劇瞭思想的空洞。

我們逐漸養成復制粘貼的習慣,在放棄思考的同時,實際上也讓渡瞭自己表達的權力。

互聯網給瞭每個人發聲和表達的機會,可太多人親手將一珍貴機會,交給瞭一種娛樂狂歡的玩梗潮流。

而當一切嚴肅和理性都被消解,最後就隻能剩下娛樂、麻木的笑聲和一群不知為何發笑的人。

2006年,《蠢蛋進化論》上映時差評如潮,在當時的觀眾看來,這是一部大爛片,因為關於人類會在未來變蠢的設定實在是太蠢瞭。

然而十幾年過去,人們突然意識到,這是一部預言片。

電影中,拯救五百年後世界的主角,是一個智商平平,卻意外從2005年穿越到未來的人。

作為救世主,他最亮眼的弧光就在於還擁有思考的能力,還會思考。

而這也是如今我們唯一能做的,為自己,也為孩子們,不要停止思考,別放棄表達,讓他們的世界裡多一點對娛樂文化的警惕和質疑。

如赫胥黎所言,人類正處於教育和災難的競賽之中,“我們的責任就是盡自己的能力進行抵抗。”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