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於伯肯海德的格蘭達·傑克遜是英國議會歷史上唯一一位兩獲奧斯卡獎的議員,15日早上,她因病在倫敦的傢中去世,享年87歲。
近三十年來,進入政壇的格蘭達已經鮮少出現在銀幕或舞臺之上,但從彼得·佈魯克的《馬拉/薩德》(1967)到肯·羅素的《阿諾德·巴克斯的秘密生活》(The Secret Life of Arnold Bax,1992),格蘭達的演藝生涯無疑是輝煌的,為我們留下瞭許多難忘的表演。
格倫達·傑克遜
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格倫達·傑克遜的生涯十大表演,以茲紀念。
《戀愛中的女人》(1969)
導演:肯·羅素
如果當初傑克·克萊頓、斯坦利·庫佈裡克或彼得·佈魯克接受瞭制片人拉裡·克萊默的提議,執導這部改編自D·H·勞倫斯作品的大膽影片,格倫達·傑克遜的職業生涯可能會大不一樣。
相反,在肯·羅素的指導下,傑克遜(她在拍攝的大部分時間裡都處於懷孕狀態)因其對自由奔放的藝術傢古德倫·佈蘭文的演繹而獲得瞭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兩人還將聯袂合作另外五部作品。
傑克遜與本片的男主角之一奧列佛·裡德後來還一起拍攝瞭《戰俘與逃兵》(1972)和《老師晚安》(1978),盡管有傳言說他試圖找人替掉她。這種自卑感使得片中古德倫對自暴自棄的傑拉爾德的詮釋有瞭一種施虐般的刺激——這完全彰顯瞭傑克遜安靜的兇狠特質。
《伊麗莎白一世傳》(1971)
導演:羅德裡克·格拉漢姆
傑克遜在拍攝這部分為六集的、氣勢恢宏的BBC傳記電視電影時,為藝術吃瞭不少苦。在學會瞭如何騎馬和射箭之後,她還在7個月的時間裡一直穿著墊著各種填充物的厚重服裝,以至於她經常呼吸困難或難以走動。近200套戲服所使用的粗糙材料把傑克遜的肩膀磨得生疼。
此外,她還剃瞭光頭,每天都需要花很長時間化妝。這種痛苦得到瞭艾美獎的回報,傑克遜在《英宮恨》(1971)中與瓦妮莎·雷德格雷夫進行瞭精彩的飆戲,再次扮演瞭這個要求極高的銀幕角色。
《血腥星期天》(1971)
導演:約翰·施萊辛格
小說傢、編劇及影評人佩內洛普·吉列特曾宣稱,傑克遜是「我所見過的唯一能夠扮演哈姆雷特的奧菲利婭。」然而,在她為約翰·施萊辛格最個人化的電影所寫的劇本中,吉列特將傑克遜塑造成一個當代的奧菲利婭,她拒絕容忍穆雷·海德的優柔寡斷——海德在片中扮演風流的雙性戀雕塑師鮑勃,他拒絕專情於傑克遜扮演的就業顧問阿莉克絲或彼得·芬奇扮演的猶太醫生丹尼爾中的任何一個。
施萊辛格曾想讓瓦妮莎·雷德格雷夫扮演這個角色,因為他擔心傑克遜的表演會過於舞臺化且違和。但傑克遜獲得奧斯卡提名的表演,讓她的智慧完全滲入到瞭阿莉克絲的絕望之中,因為她意識到「有時什麼都沒有比隻有一點更好。」
《納爾遜情史》(1973)
導演:詹姆斯·西林·約翰
肯·羅素曾經這樣評價傑克遜:「她有時看起來很醜,有時泯然眾人,然後,有時又會搖身一變成為世界上最美的人。」導演詹姆斯·西林·約翰在這部改編自泰倫斯·拉提根關於漢密爾頓夫人和納爾遜勛爵之間最後一次會面的戲劇的作品中,同時激發出瞭傑克遜的這三張面孔。
傑克遜與彼得·芬奇再次合作,她無畏地將漢密爾頓夫人刻畫成一個醉醺醺的討厭鬼,使上流社會感到震驚,並讓這位即將啟程前往特拉法加的海軍英雄心煩意亂。無論是像軍人一樣咒罵、嬌媚地調情,還是認識到自己的身份而自持,這位漢密爾頓夫人都是一個充滿矛盾的、引人註目的焦點。然而,傑克遜本人卻認為自己的表演「很差勁」。
《金屋夢痕》(1973)
導演:梅爾文·弗蘭克
梅爾文·弗蘭克對傑克遜在《墨康和阿歪雙簧秀》中扮演克利奧帕特拉的滑稽表演印象深刻,因此邀請她在這部致敬神經喜劇的影片中扮演薇琪·阿萊西奧。這部電影所呈現的部分境況或一些對話從現在看來可能有些「不正確」,例如傑克遜扮演的離異的時裝設計師與喬治·席格扮演的已婚的高管有染。
弗蘭克曾邀請加裡·格蘭特出演這個角色,而傑克遜的表演則完全融合瞭格蘭特最喜歡的兩位搭檔凱瑟琳·赫本和羅莎琳德·拉塞爾的風格,同時也保留瞭她自己的完整性和獨特性。當傑克遜贏得第二座奧斯卡獎時,埃裡克和厄尼(譯者註:即《墨康和阿歪雙簧秀》的兩位主創)給她發電報說:「堅持演下去,孩子,我們會讓你第三次站上領獎臺的。」
《海達》(1975)
導演:特雷弗·納恩
自從在一部殘酷戲劇中裸體出演,並完美地完成瞭克裡斯汀·基勒(譯者註:基勒是一個與已婚政府部長約翰·普羅富莫發生關系的模特和裸照歌舞女郎,這裡和後面的肯尼迪夫人都喻指傑克遜的角色形象)到傑奎琳·肯尼迪的轉換之後,傑克遜取得瞭一些引人註目的戲劇成功,盡管她有時對舞臺的態度很矛盾。
在這一年裡,傑克遜還拍攝瞭《女仆》和《浪漫的英國女人》,重新詮釋瞭皇傢莎士比亞劇團的《海達·高佈樂》,引起瞭一些評論傢的異議。然而,她和特雷弗·納恩無情地挖掘瞭易卜生這部戲劇核心的「怪誕鬧劇」,該劇講述瞭一個極有心計的妻子試圖摧毀她平庸的學者丈夫的對手。這部獲得奧斯卡提名的作品給人留下的印象如此之深刻,以至於觀眾非常渴望看到傑克遜在大銀幕上扮演極具煽動性的麥克白夫人——她曾於1988年在舞臺上扮演過該角色。
《修女也瘋狂》(1977)
導演:邁克爾·林賽-霍格
在拒絕拍攝《盧丹的惡魔》(1971)之後,傑克遜與肯·羅素鬧翻瞭,她隨後在達米亞諾·達米亞尼的《魔鬼是女人》(1973·)和這部由繆麗爾·斯帕克的暢銷書《克魯的女修道院長》改編的喜劇中都戴上瞭面紗——在這兩部影片中,傑克遜似乎都用瞭某種黑魔法來維持她的權威。
而在這部以水門事件為背景的諷刺片中,傑克遜以一種尼克松式的侃侃而談來表達她的觀點。她在本片中扮演費城一傢修道院頗有抱負的院長,偷偷拿走瞭寄給蘇珊·潘哈裡岡的犯罪信件——後者是她在一次新院長選舉中的時髦的年輕對手。
《女詩人斯蒂威》(1978)
導演:羅伯特·恩德斯
在職業生涯中期,傑克遜扮演瞭好幾個歷史名人,包括莎拉·伯恩哈特(《不可思議的薩拉》,1976)、帕德裡夏·妮爾(《愛的表現》,1981)和葉蓮娜·邦納(《薩哈羅夫》,1984)。然而,這其中她最有共鳴的顯然是詩人斯蒂威·史密斯,因為她在這部對休·惠特莫爾的舞臺劇進行溫和改編的作品中,捕捉到瞭斯蒂威的智慧、人性和對自我的接受。
傑克遜曾經在一次詩歌朗誦會上看過斯蒂威本人朗誦《不是揮手而是求救》(Not Waving but Drowning),並認為她是「一個非常堅強的女人,在烈火中得到過錘煉,甚至多次趟過地獄」。無論是與她的單身姨媽(莫娜·沃什伯恩飾)還是與她的小醜式情人(亞歷克·馬克溫飾)對話,傑克遜都能將獨特氣質與敏銳洞察巧妙地結合起來。
《軍士返鄉》(1982)
導演:阿蘭·佈裡吉斯
傑克遜出演的兩部戰爭片都涉及到瞭陌生人的安慰的主題。在《戰俘與逃兵》中,她扮演一個農婦,將她的逃兵情人偽裝成她的妹妹。但在這部由麗貝卡·韋斯特的第一部小說改編的作品中,傑克遜扮演的素面朝天的工人階級妻子瑪格麗特才是打破平靜生活的那個人,因為她告訴朱莉·克裡斯蒂扮演的凱蒂,後者被炮彈擊中的丈夫(阿蘭·貝茨飾)對他們的婚姻毫無記憶瞭,並且仍然認為他是傑克遜早已忘卻的初戀情人。
這部作品充滿瞭跨階級的緊張氣氛,對激情、地位以及戰爭帶來的損失也有著謹慎的觀察和清醒的研究,傑克遜自如而精確的微表情使得嬰兒房的那場戲動人萬分。
《照常營業》(Business as Usual,1988)
導演:勒茲裡-安·巴雷特
很多人都想知道,如果傑克遜沒有從政,她的事業會有怎樣的發展。她可能會與沃爾特-馬修(《妙冤傢》,1978;《跳房子》,1980)和羅伯特·奧特曼(《選舉風波》,1980;《治療之外》,1987)等人拍攝更多的好萊塢電影。
但是,鑒於傑克遜拒絕瞭在由皮爾斯·佈魯斯南主演的007電影中扮演M夫人的機會,她很可能會選擇更有社會意義的電影——比如這個基於事實的故事,《照常營業》聚焦於一個利物浦的商店老板在保護一名員工不受區域經理的剝削後與不公平解雇進行鬥爭。傑克遜調用瞭自己曾經在連鎖藥妝店工作的經驗,抓住瞭這個挑戰撒切爾主義思維方式的機會。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