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一个大新闻,抖音CEO张楠被调去做剪映CEO,抖音是分发内容,剪映是制作内容,所以有人猜张楠是被削藩了,因为剪映是被抖音带火的,是打下手的小兄弟。但昨天答案揭晓了,就是OpenAI发布的sora刷屏了,这个东西根据文字可以生成一分钟的流畅,比如两艘坦克在人的心脏血管里对攻。

两个事一起看就明白了,人工智能将直接带来内容制造的一场革命。用潘乱的话说,抖音是因为手机摄像头让相当多的人能制造内容,但今天人工智能将会代替摄像头,成为新的内容制作工具。

摄像头解放了现实,人工智能解放了想象。在抖音世纪里,内容链条的链主是算法加持的分发,由分发来激励上游的内容制作。但现在的sora世纪里,内容链条的链主变成内容制作,由内容制作来重新塑造内容的分发和消费。

几个月前导演陆川说,人工智能将使一般人竞争上岗的门槛越来越高,但那些极具创意的人把创意落地的门槛越来越低。假设sora发展到极致就是,人直接说话就可以生成一部电影,如果加上脑机接口,都不需要说话,你想什么,那电影就出来了,其他人直接看得到你脑袋里的山崩地裂,以及美人销魂。

那么摄影、演员、灯光都不需要了,甚至导演都不需要了。你的想象力就是编剧和导演。那些创意的源头,就是产生故事的人,他们可以甩掉所有人,跨过所有中间环节,直接把电影做出来。

八三年的《射雕英雄传》是一个经典,但他是由导演王天林、副导演徐克和杜琪峰,还有黄日华、翁美玲、曾江等等一众演员联手造成的,但再过几年,这些人可能都不需要了。

我们可能看到,那个最懂吴承恩的人直接把西游记变成电影,最懂曹雪芹的人直接把红楼梦变成电视剧。他们想象出来的孙悟空比周星驰更生动,想象出来的林黛玉比陈晓旭更可怜。

老天造人是公平的,很少出现一个在任何能力上都很强的人,之前能拍出经典影视的人是既懂创意,同时又善于把创意实践出来,可以说是50%加50%,但今后那些完全不懂执行,不懂怎么搞钱,怎么组织,怎么运营,也不懂怎么给演员说戏,但就是纯粹100%强在创意的人,他们能够做出最好的东西。

真的天马行空的时代。

但这是唯一的路吗?

今年春节档共同瓜分70%票房的前两强,一部是贾玲,一部是韩寒。

人对贾玲电影的评论是两极分化的,有人说这是一个笨拙的故事,就像是把几个小品拼凑在一起的直播间,但架不住有人真的被震撼了,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欢,因为真的有一个胖子贾玲,她真的减肥100斤。

如果这个减肥故事不是贾玲本人,就是一个单纯的励志故事,找两个明星来演,那这个电影可能一无是处。也可能三年之内,我们输入一个减肥的主题,加入各自喜欢的桥段,分分钟就可以生成一千部不同类型,符合不同口味偏好的电影。但他们都架不住一个事实,真的有一个胖子,她真的减肥100斤。

韩寒电影讲的是一个中年赛车手的故事。但最重要的是,韩寒第一个职业是一个作家,第二个职业是一个赛车手,他真的转型,真的是个冠军,所以这部电影就是韩寒本人的真实生活,他有创意,并且他赛车,他也是个中年人,并且在中年转型成功。他经历过,所以与众不同。

所以贾玲和韩寒都是相同的,他们是在讲述自己,他们赢了票房。所以未来的创意行业可能会分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极其的虚,所有创意大师天马行空,借助sora和脑机接口把创意零损耗的给人看。

但另一个极端就是真实,只有当贾玲真的减掉100斤,韩寒真的从一个书生转型成为一个中年赛车手,那么他们才知道某些秘密,这些秘密才对人有感染力。他们知行合一。

这是两种创作,sora靠的是人头脑里的东西,而贾玲韩寒靠的是身体里真正经历过的东西。创意让人脑洞大开,血脉喷张。但真实让人安静下来。

更大的可能是两者合流,雌雄同体。借助sora,更多平凡人将可能成为电影大师。因为每个人,再平凡的人,他都经历过挣扎,他就知道某些事情,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他都可以把他深刻的体验表现出来。从这个角度讲,接下来的时代确实每个人都可能红五分钟。

李安有一个特点,他一直在尝试不同的题材,他讨厌重复。从古装武侠的《卧虎藏龙》到科幻片《绿巨人》,他总能很快的找到不同题材的灵魂。有人问他为什么能做到,他讲当他进入不同题材的时候,那个创作者就能够“上身”,比如在拍《色戒》的时候,他就是张爱玲,他能深刻的进入那个讲故事的灵魂。

但在sora大显威力的时代,平凡人再不需要李安这样的中介工具了,张爱玲就直接能把《色戒》给你看,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故事给人看。

昨天有人看到sora就说,现实不存在了,因为我分不出什么是现实什么虚幻。但我觉得可以反过来理解这一点,只有现实,只有真正的现实,才能对抗虚幻。

就像当超级人工智能来到的时候,你可以说人类会被替代,一无是处,但我也可以说,人类会被倒逼成为真正的人。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