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傢今日(8月19日)消息,據新華社周五晚間報道,我國科研團隊日前利用“中國天眼”FAST 探測到脈沖星輻射新形態:從一顆脈沖星原本被認為“熄滅”的狀態中探測到一批極其微弱的窄脈沖。
報道稱,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國傢天文臺研究員韓金林領導的科研團隊完成,對揭示脈沖星磁層的極端物理環境等具有重要科學意義。此外,相關成果已於 8 月 18 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天文學》發表。
據介紹,脈沖星在旋轉式一般會周期性地輻射出設點信號,部分年老的脈沖星經常會在某些周期中輻射“熄滅”—— 該現象即為“脈沖消零”。由於輻射“熄滅”後磁層結構和物理特性完全無法探測,因此該現象產生的物理機制一直難以確定。
科研團隊在觀測一顆已知脈沖星 B2111+46 時,發現其“脈沖消零”狀態下仍有矮脈沖出現 —— 暗弱、寬度很窄的零星脈沖。隨後,科研團隊對其進行 2 小時的驗證觀測,最終探測到 100 多個矮脈沖。韓金林指出,此次發現得益於“中國天眼”的超高靈敏度,探測到的脈沖星輻射新形態為研究脈沖星輻射相關難題“打開瞭一個新窗口”。
據悉,“中國天眼”已進入成果爆發期,今年以來發佈多個重要成果,包括發現軌道周期僅為 53 分鐘的脈沖星雙星系統、探測到納赫茲引力波存在的關鍵性證據等,繼續保持瞭我國在低頻射電天文學方面的國際領先地位。
截至今年 7 月下旬,我國自主建造的世界最大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 ——500 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已經發現瞭 800 多顆新脈沖星,這一數字是國際上同一時期所有其他望遠鏡發現脈沖星總數的 3 倍以上。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