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hatGPT發佈的那一刻起,互聯網像是被按下瞭加速鍵。Sora突破AI和現實的界限、Claude3已經接近人類145的天才智商……不斷有新的“第一”大模型誕生,緊接著就是某些行業被“顛覆”的論調。
“劃時代”的新聞充斥著每天的頭版頭條。但是,作為我們和互聯網連接的基礎設施——搜索引擎,卻沒有明顯的變化?
經歷漫長的發展演變,搜索引擎逐漸走向百科全書式的路線,力求將互聯網的信息一網打盡。但如今,大而全的搜索引擎反而難以滿足我們逐漸精細化的信息需求。
其實,早在ChatGPT發佈的第一天,就有人提出搜索引擎將被AI取代。不過這種“顛覆”到現在還沒發生,人們依然隻能選擇塞滿廣告的搜索引擎。AI時代的搜索引擎,還會出現嗎?
自己查,還是問AI?
其實現在已經有不少網友選擇用ChatGPT、Gemini等工具,替換掉原有的搜索引擎瞭。在去年三月ChatGPT全球宕機的時候,就有不少網友表示“每十分鐘就要看看好瞭沒,畢竟對我們來說ChatGPT宕機就相當於谷歌宕機一樣嚴重。”
雖然兩者都是為瞭滿足我們的信息需求,但原理不盡相同。傳統搜索引擎是根據用戶在搜索框中輸入的關鍵詞,在海量的信息中進行篩選,然後排列出眾多網頁鏈接作為結果。
而生成式AI則是全程在對話框中進行,依靠自然語言處理功能,調取語料庫中與用戶問題相關的信息,對其進行處理,逐步完善用戶所提的問題,然後生成一段文字來回答用戶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生成式AI還可以在對話框中上傳數據集、文稿等資料,讓其分析後再提供更精準的信息。這是傳統搜索引擎所不能企及的。
所以,比起傳統搜索引擎每次隻提供一長串相關網頁的藍鏈,生成式AI能夠以多輪對話的形式,讓用戶在答案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需求,AI通過聯系上下文的能力來整理歸納信息。這正是大批用戶從搜索引擎轉移到生成式AI的原因。
一項研究調查,證實瞭這種轉變。有學者利用PPM(push-pull-mooring)模型,來調查影響用戶轉移的因素。研究中,影響因素分為三類:
推力因素,是指用戶對現有搜索引擎的使用不滿意的部分,包含現有搜索引擎信息-任務匹配度低,以及信息過載兩方面;拉力因素,是指生成式AI對用戶產生吸引的部分。包含瞭AIGC信息質量、感知擬人化、感知交互性三方面;最後,錨定因素指的是加強用戶進行遷移的因素。主要是社會影響的方面。
研究中提到,感知交互性是導致用戶產生轉移意向的關鍵因素,也就是多輪對話的作用。對用戶來說,多輪對話式的搜索能夠大大縮短信息檢索的路徑,降低檢索的難度。
現在也有不少傳統搜索引擎意識到瞭這一點,開始對原始“一問一答”的搜索路徑進行改革,試圖利用AI對話框來取代原有的搜索框。
搜索市場,起風瞭
在這次以AI為主題的搜索引擎改革中,主要有兩股不同的派別。首先是傳統搜索引擎借助AI內核,煥發新生。最典型的是OpenAI的最大股東——微軟。這傢搜索巨頭推出瞭以ChatGPT為底層的Copilot(副駕駛),在搜索引擎中內置瞭AI對話框。
用戶提出問題後,Copilot可以匯總信息並標註網頁來源。不僅如此,Copilot還可以直接總結歸納用戶正在查看的所有網頁信息,同樣支持上傳文件。國內搜索巨頭也積極出戰。百度從2010年起就開始佈局AI。百度識圖、文心一言等紛紛登上百度首頁。
其次是搜索引擎行業的新勢力。這股新勢力來勢洶洶,每一個都想要顛覆傳統搜索引擎。例如,Arc search在矽谷遠近聞名,被認為是“最有可能取代谷歌的搜索引擎”,多個科技博主都自願為其背書。
還有已經成功撬動瞭現有搜索市場的Perplexity AI。這個成立僅一年多的搜索引擎,月活用戶數已經達到瞭1億。就連英偉達CEO黃仁勛都為其點贊,稱自己“幾乎每天都在用”。
這些搜索引擎市場的“新生力量”,大多遵從“Answer First”原則,優先用文本,而非網頁鏈接來回答用戶提出的問題。在回答的文本中,還會以引用的小標識形式來標註信息來源,用戶點擊後才會進入相關網頁。
這樣一來,用戶在搜索的時候,能夠更加註重信息內容,而非網頁鏈接。並且,這些AI搜索引擎會盡最大程度保證用戶信息搜索的連續性。例如,在Perplexity AI的設計邏輯中,“繼續提問”的UI展現是優先於“新提問”的。
這些新生力量也獲得瞭資本市場不少的支持。Arc search在2020年和2021年連續完成瞭500萬美元和1200萬美元的兩輪融資。而Perplexity AI在2024年初剛完成新一輪7360萬美元的融資,其估值也漲到瞭520億美元。
不管是新生力量,還是傳統巨頭,在資本市場和廣告宣傳上都打得火熱,但用戶端卻顯得十分“慢熱”。 ChatGPT的發佈已經過去將近一年半的時間瞭,為什麼在搜索引擎的市場上,搜索框的占比依舊遠遠大於對話框呢?
搜索+AI,如何搞錢?
回答這個問題,先要知道現在的搜索引擎是如何成為互聯網的基石的。
在互聯網的初始階段,快速發展的網絡技術使信息也與日俱增。人們逐漸產生瞭“搜索”的需求。搜索引擎應運而生。最早的雅虎以“目錄”的思路設計產品,依靠人工來分類和輸入網頁地址。有限的內容限制瞭發展,註定會被更新的技術取代。
1998年,谷歌的爬蟲技術讓搜索引擎進入瞭新的轉折點,逐漸開始向算法推薦、個性化搜索結果等方向演進。
但與此同時,市場逐漸變得集中。小型搜索引擎被邊緣化甚至被吞並。而大型搜索引擎收集市場資源和發展要素,飛輪效應開始顯現,加速發展。2011年,百度的日均搜索量達到1億次,從此開啟瞭中國搜索市場領導者的道路。
在每個搜索引擎的成長中,都有三個要素是缺一不可的——用戶、商傢、搜索功能。在飛輪效應的初期,為瞭推動靜止的飛輪,就需要消耗非常大的力氣,一圈一圈地推,飛輪就會轉得越來越快,直到一個臨界這三者是搜索引擎能夠稱霸互聯網市場的原因。
用戶,是搜索引擎的“安身立命之本”。搜索引擎需要根據用戶的行為習慣來設計產品、佈局運營。並且,龐大的用戶規模將會吸引來廣告商的合作。
廣告商是搜索引擎商業化的根基。最早的搜索引擎依賴目錄收錄付費,之後谷歌創辦瞭點擊付費的廣告模式——在搜索頁露出廣告,以用戶點擊的數量為廣告價格依據。
但是,對於AI時代的搜索引擎來說,最大的問題也正是商業化。點擊付費和競價排名等傳統變現模式,並不能簡單照搬到生成式AI的身上。
AI搜索,沒有廣告
AI與以往的技術不同,具有黑盒特性。AI系統的內部機制和決策過程是不可見的。並且對於大多數用戶開放性的問題,AI回答是隨機生成的,每一次的答案都不會完全相同。
即使是後臺運營人員,也無法百分百控制AI的答案。但商業化的廣告需要的是高點擊率、高轉化率,需要能夠精準地分析用戶的特征,找到適合的廣告內容和形式。
然而,由於AI系統的黑盒特性,AI搜索引擎對於廣告商來說並不是一個穩定、安全的營銷環境。
另一方面,對用戶來說,學習使用AI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就像汽車剛被發明的時候,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坐上駕駛座。在汽車發明的幾十年後,更多的人才有機會在駕校學習開車。
同樣道理,AI與傳統搜索引擎不同,使用特定的prompt語言,才能生成最準確的答案。這就要求用戶描述自己的問題時需要十分清晰。從搜索文本邏輯到AI prompt邏輯的改變,用戶需要時間去學習、使用。
這些問題是AI時代搜索引擎的必經之路。但這次有些不同的是,科技公司們不再被“搜索引擎”這四個字所限制,而是統一將目光放在瞭更遠的未來。就像微軟的Copilot不僅僅安身在搜索引擎中,而是貫穿整個Windows系統,向AI智能體邁進。
這可能才是AI時代,搜索引擎的全新形態。相信不久的將來,搜索引擎也會讓我們驚呼:“未來,已來。”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