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矽谷鋼鐵俠”馬斯克發文稱:“昨天,第一位人類患者接受瞭Neuralink的植入手術,目前恢復良好。初步結果顯示采集到Spike(鋒電位)信號。”

不過在同一天,清華大學官網上發佈瞭一則新聞,稱清華大學與宣武醫院團隊成功進行首例無線微創腦機接口臨床試驗。

我國首例無線微創腦機接口試驗成功 有望先於馬斯克產業化

新聞顯示,經過3個月的居傢腦機接口康復訓練,脊髓損傷患者可以通過腦電活動驅動氣動手套,實現自主喝水等腦控功能,抓握準確率超過90%;患者脊髓損傷的ASIA臨床評分和感覺誘發電位響應均有顯著改善。

值得註意的是,該腦機接口與馬斯克領導的Neuralink腦機接口不同,系把電極放在大腦硬膜外,通過長期動物試驗研制,不會破壞神經組織。因為這類腦機接口是信號質量與落地難度和創傷性折中的結果,似乎有望比Neuralink需要“開顱”的腦機接口,更早實現產業化。

首例患者是一位車禍引起的頸椎處脊髓完全性損傷(ASIA評分A級),處於四肢癱瘓狀態已經14年。手術後10天患者出院回傢。居傢使用時,體外機隔著頭皮給體內機供電,並接收腦內的神經信號,傳送到電腦或者手機上,實現腦機接口通信。

系統采用瞭近場無線供電和通信技術,植入顱骨的體內機無需電池,患者可以終生使用。

經過三個月的居傢腦機接口康復訓練,患者可以通過腦電活動驅動氣動手套,實現自主喝水等腦控功能,抓握準確率超過90%;患者脊髓損傷的ASIA臨床評分和感覺誘發電位響應均有顯著改善。

我國首例無線微創腦機接口試驗成功 有望先於馬斯克產業化

此外,第二例脊髓損傷患者信號接收正常,正在居傢康復訓練中。

醫療場景下,半侵入式腦機接口有望更早實現產業化

根據民生證券2023年12月的研報,據麥肯錫測算,全球腦機接口醫療應用的潛在市場規模在2030—2040年有望達到400億—1450億美元,其中嚴肅醫療應用潛在規模在150億—850億美元,消費醫療應用潛在規模在250億—600億美元。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