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三聯生活實驗室

當高原徒步的經歷成瞭朋友圈的復制粘貼,“歐洲十國遊”也變成瞭說走就走後,急於搞點與眾不同的年輕人,開始尋摸新的景觀來裝點門面瞭。

“環遊世界已經是常規操作,新的思路是沖出地球,走向月球。”

圖源:謝不讓

於是,被視作無限接近“月球表面”的火山群,成為年輕人前赴後繼前去占領的新高地。“朋友圈裡10個朋友有5個都在爬火山。一批人假裝在月球表面,還有一批扮演火星漫步。”

圖源:海鹽與風

搭乘一天的廉價航空,外加包吉普車一路顛簸盤山而上,最終到達火山腳下……在48小時內征服印度尼西亞“佈羅莫”與“伊真”兩座活火山,被稱為極致特種兵的行程。為瞭追求日出時的末日感,親自看一眼火山奇觀“藍火”,特種兵們必須在凌晨1點整裝出發,戴著防毒面罩,穿越火山毒氣,手腳並用地在亂石中艱難前行。

圖源:壹小晨

“去瞭才知道,這個團的主題是玩極限生存。凌晨趕路,兩天就睡瞭2個小時。看別人的照片,以為跟空降一樣簡單,去瞭才知道,這是真人版《士兵突擊》。”

為瞭爬火山,提前訓練體能

另一路國內特種兵,則會自駕親赴內蒙烏蘭察佈的烏蘭哈達火山群。即便這片火山遺跡已經不再噴射巖漿,但是火山本山的形態,還是吸引著年輕人用穿搭來完成行走月球的壯舉。甚至有人說,“世界上的宇航員不是在NASA,就是在內蒙的火山口。”

對於火山愛好者來說,爬一次火山,才是“年輕力盛”的實際象征。“因為在印尼爬火山的過程實在太過艱苦,這也反向篩選瞭一批人——在火山上,是不會碰到老姨們擺姐妹連心的。”

印尼火山上的危險標識,亂石之下就是酸度極高的硫磺湖

圖源:WHITENIGHT

讓人灰頭土臉的火山灰,則是勇敢的勛章。甚至在二手平臺上,還有人轉賣被火山灰“加持”過的鞋衣帽子。“平時也就閑置瞭,但這可是一頂去過火山的帽子。”

“那不僅僅是火山灰,那是為瞭避開川A大軍的包圍,而努力過的痕跡。都說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現在,勇敢的人,先吸火山灰。”

01

為瞭出大片

年輕人偏向火山行

今年10月初,90後的上海白領夢瑤就在社交媒體的安利下,選擇印尼火山作為度假的目的地。“大多數人其實都不瞭解火山,看網圖覺得很像異域星球,月球平替,拍出的照片在朋友圈肯定能脫穎而出。”

圖源:謝不讓

當別人都還在曬白雲大海沙灘三件套時,這些年輕人已經成為瞭朋友圈探月第一人。“科幻迷去趟火山,就像回老傢。”

圖源:WHITENIGHT

極具科幻色彩的山頂打卡點,和冒著仙氣的汩汩硫磺,讓火山現場約等於大型漫展。“在都市裡,你戴個防毒面罩是假裝朋克,而在火山的地域氛圍之下,骷髏頭套都找到瞭真正適合它的地方。”

圖源:WHITENIGHT

況且,一趟火山旅程帶伴手禮也很簡單。“在山腳下揀幾塊碎石,哪怕隻有指甲蓋兒那麼大,回去也能神秘兮兮地跟同事展示:這,可是火山石誒。”

隻是,他們在表面上看上去有多松弛,背後就有多費命。

一次標準的印尼“雙火山”之行,要從凌晨開始。為瞭去看佈羅莫火山的日出,需要凌晨2點出發。經過2小時左右的徒步,在4點左右到達山頂。

在熬夜徒手攀爬的隊伍

如果說早起看日出隻是基礎操作,那麼同樣需要熬夜爬行的伊真火山,則是“眼睛在天堂,身體在地獄”的硬核徒步之旅。

到達已是跋山涉水。按照標準的行程規劃,爬完佈羅莫火山,需要馬不停蹄再開車6-7個小時到達伊真火山。

而為瞭一睹火山奇觀,年輕人不僅放棄瞭睡眠,還需要再熬夜進行高強度“徒步”。

“如果選擇去看硫磺燃燒後產生的藍火,這種除瞭北極隻有印尼火山能看到的現象,隻能自己徒步到達。”一路上,不僅都是碎石需要徒手攀爬,還有熏得人睜不開眼的硫磺氣體,讓整個行程猶如發生在戰地現場。

一路上沒有護欄,還是有人不小心跌落硫磺湖中燙瞭燙腳

圖源:AAA沙縣三十年螺螄粉王姐

“那些在排隊攀爬的年輕人,遠看就像是集體被發配到寧古塔開疆拓土。”

圖源:藥寶

而在經歷5小時左右的往返徒步之後,夢瑤也對年輕人這種“看似躺,實則卷”的旅行方式有瞭新的認知。

“我現在一看到朋友圈裡別人的美圖、工作成果、美好生活方式等各種曾經視為‘炫耀’的方式,都會忍不住去腦補他們暗地裡的付出。表面上有多輕描淡寫,背後就有多努力。”

圖源:akhuang

在火山之旅結束後,夢瑤一度對此類“極限體驗”式的火山旅行表示猶豫。“太吃苦瞭,本來覺得這輩子再也不爬山瞭,頂多爬爬蘇州的假山。”

但隨著“時間將痛苦沖淡”,她現在又暗自開始覬覦下一次的冰島火山之旅。

她坦言,自己對於“可以美化人設的事都極其迷戀”。“別人結婚生娃,我上山下海。越逃離城市,好像就越能逃離沉悶生活的綁架。喜歡戶外,那就去爬火山,爬珠穆朗瑪,而不是去進行佯裝松弛的citywalk、城市露營、咖啡露臺。”

“既然旅行也要卷,那就要選一個最瘋的去卷。”

02

在離北京最近的火山上

假裝登月

另一部分“既想松弛又想省命”的年輕人,則選擇親赴內蒙古烏蘭察佈的烏蘭哈達火山地質公園,利用穿搭去創作更接地氣的“登月素材”。

與印尼的活火山不同,這個被稱為“火山博物館”的火山群是死火山,沒有仙氣飄飄的硫磺氣體,也沒有酸性極高的神秘硫磺湖。

“人們在獵獵的草原風中支起帳篷,打算失眠一夜後再逃回北京。結果去瞭之後發現,那座火山像個大型煤堆,但去都去瞭,也不得不在煤堆前拍個照。”

28歲的雜志編輯小霖,曾策劃一次北京周邊的周末旅行。“在社交媒體上搜索北京周邊遊,烏蘭哈達火山因為是離北京最近的火山,就進入瞭推薦視野。我和男友都沒體驗過這種地質構造,幾百萬年前就存在瞭,也極其神秘。我男朋友說,這四舍五入也和恐龍同臺瞭。”

圖源:Jiang🍎

和想象中“煙霧繚繞、湧出熱氣”的活火山不同,“烏蘭哈達的火山每一座看起來都不高,植被很少,又都是火山巖,屬於爬一步往下滑三步。”

背景不夠,穿搭來湊。少瞭印尼火山的異域星球感,並不妨礙年輕人在現場花80塊租一套宇航員服,假裝在登月。

“隨便拍一張宇航員圖,都可以發朋友圈假裝是自己,畢竟也沒人能看到自己的臉。”

圖源:Chester

Ending:

在社交媒體上,有一份自稱是某大廠“內部瘋傳”的印尼雙火山攻略廣為流傳。一位剛從印尼火山之旅歸來的滬上大廠員工Jessie感覺,“一路上確實遇到瞭不少大廠員工、外企白領。他們是最願意在旅行這件事上加碼難度的人群。”

“普通躺平式的陽光沙灘度假村之旅,根本吸引不到他們。對他們來說,一次度假,也等同於一次項目。越曲折、越步步為營、環環相扣,就越能激發出他們的興趣。”

“畢竟,體現出自己有時間又很會玩,才是度假帶給他們新的附加值。如果這筆錢人人都有能力花,那要這假期來幹嘛?”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