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三年,雲南旅遊終於又火瞭起來。

繼《去有風的地方》播出之後,雲南再次回到大眾視線中,成為趨之若鶩的旅遊目的地。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消息數據顯示,2023年春節雲南旅遊預計人次居全國第一。

然而,雲南旅遊的火爆與這傢以“雲南旅遊” (SZ:002059)命名的上市旅企似乎並無關系。由於疫情影響,雲南旅遊經營狀況每況愈下,連續虧損之後,不僅陸續轉賣旗下核心資產,甚至還因為股權糾紛始終未決收到《限制消費令》。其2022年度業績預告顯示,雲南旅遊2022年度扣非凈虧損在1.4億元至2.8億元之間,而在2018年至2021年期間,公司扣非凈虧損分別為1.87億元、1.66億元、9966.72萬元、3.06億元。

雲南旅遊已重回高光時刻,經歷瞭連續虧損的“雲南旅遊”還有機會嗎?

作者|李楚薇 策劃|許玥

01

雲南旅遊的火爆

和“雲南旅遊”並無關系

雲南旅遊前身為世博股份,系由世博集團2000年12月設立的控股子公司,作為昆明世界園藝博覽園的經營主體。2006年,該公司走向上市,當時的發展目標為:將世博園及周邊地區打造形成“以世博園的觀光休閑旅遊為根本,以世博生態社區的旅居度假為核心”的集觀光、休閑、度假等多種旅遊服務的旅遊片區。

年報顯示,世博園在2006年的門票收入為6630.02萬元。此後,便開始向文旅地產轉型。然而,旅遊綜合體規劃遲遲未見落地,且世博園景區收入一直呈下降趨勢,後世博集團有意將公司作為整合旅遊及配套業務的平臺,2010年更名“雲南旅遊”,同時開始拓展園林園藝業務。

2016年,華僑城集團投資重組瞭世博集團和雲南文投集團。此後幾年,公司持續變賣地產業務和園林業務,同時收購華僑城集團、世博集團的旅遊資產。

其中,2019年6月,雲南旅遊受讓華僑城集團等持有的深圳華僑城文化旅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同年,雲南旅遊又先後花費2.91億元收購瞭雲南世博投資有限公司的雲南世界恐龍谷有限公司72%的股權。

對於文旅科技和雲南旅遊重組整合一事,雲南旅遊曾召開重大資產重組說明會,時任雲南旅遊董事、總經理孫鵬表示,重組主要是為瞭整合資源協同發展,做強做優做大上市公司平臺。孫鵬稱,通過本次交易,雲南旅遊的業務模式將趨於豐富、完善,上市公司將結合文旅科技的技術能力,對現有景區進行優化改造,實現由傳統景區的觀光型向休閑娛樂型體驗的轉型。

公告截圖

戲劇性的是,2020年,雲南旅遊又將其子公司雲南世博園藝以2.65億元的價格出售給世博旅遊控股。對於世博園的出售,雲南旅遊沒有做過多解釋,但在董事會審議議案時,董事魯寧還是投出瞭反對票。反對理由為:雲南旅遊是昆明世博會的產物,公司主營業務為景區景點的投資、經營和管理等。雖然近幾年因旅遊行業變化和華僑城集團收購雲南旅遊後影響,雲南旅遊在尋求業務轉型升級調整,截至目前,雲南旅遊“十四五”規劃尚在審批中,本次將雲南旅遊主營業務核心板塊雲南世博旅遊景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對外轉讓,對上市公司主營業務存在影響。在對上市公司未來戰略定位不明晰的情況下,不建議開展此操作。

實際上,雲南旅遊股份拋售的旅遊資產不止世博景區運營公司,北京產權交易所數據顯示,2022年7月份,雲南旅遊連續掛牌轉讓旗下公司股權,包括:雲南省麗江中國國際旅行社有限責任公司49.53%股權、麗江雲旅旅遊汽車有限公司100%股權、迪慶雲旅旅遊汽車有限公司100%股權、大理雲旅旅遊汽車有限公司100%股權,股權出售總價約1071萬元。

不僅如此,鳳凰網旅遊還發現,同年11月,北京產權交易所發佈滇西旅遊環線項目資產出售公告,雲南世界恐龍谷旅遊股份有限公司位於雲南祿豐縣的資產將以3996萬元的底價掛牌出售。

至此,雲南旅遊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業務是旅遊文化科技、文旅綜合體運營、旅遊綜合服務。

隨著旅遊資產的不斷剝離,雲南旅遊已經不能算作一傢旅遊型企業,如今的局面,與最初華僑城聲稱的進入雲南做資源整合的初衷,似乎已然背道而馳。

產業經濟咨詢機構景鑒智庫創始人周鳴岐對於雲南旅遊未來的發展趨勢並不看好,他坦言:“從雲南旅遊的核心資產佈局來看,地域上雲南旅遊的火爆與這傢上市企業而言並無太大關系。”

文旅行業分析師周海濤則認為,雲南旅遊業務復雜,且多年來核心業務幾經調整,先後從昆明世界園藝博覽園經營主體的身份延伸至房地產、旅遊綜合服務、園林園藝業務等,但都遇到各種不同問題,轉型之路並不順利,直到被華僑城集團間接控股,才再次聚焦旅遊主業,並增加文旅科技這一稍具盈利能力與前景的業務。“但沉疴痼疾難一時治愈,且核心業態轉型也需要時間去內部消化調整,隨著旅遊市場加速恢復,相信雲南旅遊的業績表現也有望‘回春’。”

02

“遺忘初心”

雲南旅遊把自己搞丟瞭?

雲南旅遊上市之初,其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經營管理的世博園,是中國舉辦的第一個A1級博覽會會址,也是歷屆世博會中唯一在會後把整個會址以及全部配套設施整體保留並轉為企業化經營的園區。世博園內的景觀都是由參展各國、各省自己設計和建設,最大限度地保留瞭原汁原味,其國際性、原創性、文化性是其他景區景點所沒有的,在國內和國際上也絕無僅有。隨著時間的推移,世博園的文化內涵將會更加深厚,不會與雲南省內和國內其他旅遊景區形成同質性競爭。”

通過招股書中的內容,世博園對於初期的雲南旅遊重要程度可見一斑。

理想與現實之間往往存在差距,世博園的“風光”並未能持續太長時間,2010年,雲南旅遊首次出現凈利潤虧損,公司在當年年報中表示“世博園產品老化、創新不足、吸引力衰減、市場開發不力、接待和服務質量下降等原因,致使入園遊客數量和門票收入大幅下滑,創下瞭開園以來下滑幅度之最”,而當年世博園運營收入為4033.47萬元。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這樣的局面持續惡化。針對世博園面臨的困境,雲南旅遊也曾積極努力去改變現狀。2006年年報披露顯示,雲南旅遊投入瞭4500萬元打造世博園“三江並流”漂流項目;2011年年報顯示,為打造世博會議中心中國館項目,雲南旅遊專門設立子公司昆明世博會議中心有限公司和昆明世博運動休閑有限公司,總投資4197.36萬元。這些操作效果並不理想。

“20年後的世博園今非昔比,難以改變花卉園藝等項目產品功能單一、脫離市場需求的窘境。”有業內人士曾向媒體表示,世博園曾經是雲南省的“門面景點”,每年運營維護需要很高的成本。

2022年上半年景區僅實現盈利67.50萬元,而在這之前的一整年(2021年)景區全年凈利潤盈利為26.87萬元。

對於世博園的出售的原因,數據已然是最好的解釋。周鳴岐告訴鳳凰網旅遊:“很多時候,上市企業出售持續虧損的業務隻是為瞭實現財務報表的‘美觀’。”

根據年中報,2022年1至6月份,雲南旅遊的營業收入構成為:旅遊文化科技板塊占比65.8%,旅遊綜合服務板塊占比21.96%,文旅綜合體運營板塊占比12.24%。而根據雲南旅遊發佈的2022年度業績預告顯示,雲南旅遊2022年度扣非凈虧損在1.4億元至2.8億元之間,而在2018年至2021年期間,公司扣非凈虧損分別為1.87億元、1.66億元、9966.72萬元、3.06億元。

從雲南旅遊自身業務發展角度,文旅科技業務已經成為其營收的主要貢獻者。然而,從賬面來看,作為雲南旅遊唯一盈利的業務,這根 “救命稻草”的“輸血”似乎也隻是九牛一毛。更有媒體發現,2021年雲南旅遊前五大客戶中有三傢為其關聯方。2020年,襄陽華僑城文旅發展有限公司、肇慶華僑城小鎮文旅開發有限公司和雲南華僑城實業有限公司分別位列雲南旅遊主要客戶的第三至第五位,均受最終控制方華僑城集團有限公司控制。而上述三傢公司合計占雲南旅遊年度銷售總額的12.41%。

周鳴岐對雲南旅遊目前的境遇表示惋惜,“雲南省旅遊資源豐富,雲南旅遊近幾年的在文旅實業上的發展基本屬於停滯狀態,非但沒能把握住核心優質資產的運營,如今隻能成為他人的‘殼’,實乃憾事一樁。”

03

聚焦主業

文旅科技之路能否行得通?

盡管經歷瞭連續虧損,雲南旅遊的態度仍然較為樂觀,其在業績預告中稱:“隨著業務拓展效果在2023年的顯現,策劃設計類業務盈利情況將得到相應改善。”然而,在文旅行業復蘇、一切向好發展的背景下,其聚焦的文旅科技主業真的能撐起未來的發展之路嗎?

從行業總體情況來看,中國遊樂設施制造的整體科技水平還有待提升。當需要購買大型遊樂設備時,國內的主題公園仍然傾向選擇海外的知名品牌,因為安全系數更好,更有保障。

“但海外采購的代價很大,一款進口的過山車需要花費上億元,這一項費用足可以在國內購買多臺同類型的設備,如此看來,對於國有企業來說,國內市場還是存在很多機會,這亦是華僑城大力發展文化科技板塊的原因。”業內人士指出。

然而,盯上這塊“蛋糕”的不僅僅是文旅科技,國內市場上,華強文化、長隆集團、艾特凡斯等企業也依托國內旅遊業的高速發展不斷拓展國內市場。

根據北京聯合大學在線旅遊研究中心主任楊彥鋒的分析,文旅科技是國內少有的能提供主題公園及相關旅遊科技產品的策劃、設計、開發、研制等業務於一體的全產業鏈綜合服務商,是雲南旅遊業務板塊中的一個亮點,它既有元宇宙的概念,又有遊樂科技的概念,在國內這一板塊的市場上還是有一定競爭力。“另外,文旅科技和華僑城旗下歡樂谷集團亦有很強的協同效應,以恐龍谷二期為例,其中很多文旅科技的應用、系統的開發、包括IP的運作,目前來看都非常成功。並且,這些試點項目一旦成功,將會很快在市場上找到切入點。”

“旅遊行業正在逐步復蘇的階段,雲南旅遊作為雲南這麼一個大型目的地的上市公司之一,還是有很大機會的。盡管,雲南旅遊的整體戰略進行瞭一系列調整,但它的決策還是緊跟著華僑城集團的步伐來走,從這個方面來說,我認為它的發展前景還是比較樂觀的。”楊彥鋒指出。

周鳴岐對此持有不同觀點,他表示:“文旅科技的主要業務是遊樂設備供應商,目前尚在盈利是依靠的大多數華僑城旗下的關聯交易,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下,若沒有獨特的產品技術支撐,未來發展有可能受限。”與此同時,他認為,隨著華僑城高負債、巨額虧損、裁員以及各地項目資金鏈出現問題,華僑城自身文旅開發項目的擴張會放慢,對遊樂設備、主題樂園建設的需求會減少,一定程度上也會減少對相關設備的采購。而雲南旅遊作為華僑城旅遊園區策劃設計、遊樂設備和主題樂園建設的供應商之一,自然也會受到影響。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