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終於癲成瞭我不認識的樣子。

《歌手2024》播出後,口碑很差但熱度很高,二者互相成就。

暌違三年、音綜鼻祖,從《我是歌手》到《歌手》,相信新一季節目不管做成什麼樣子,觀眾都會想看。

但節目組的野心更大,於是新一季節目用瞭更華麗的舞臺、燈光、音響設備,用瞭創新的直播方式,這些能吸引更多關註度,但顯然給歌手們帶來更大考驗。

畢竟,更好的音響設備,放大歌手優勢的同時,也會放大他們聲音的缺點,表演難度系數更高。

而全程直播,意味著歌手們隻有一次表演機會,而不像以往那樣,可以反復錄制,如果真的出現瞭失誤還有彌補的機會,所以表演風險系數更大。

難怪首期節目那英會那麼緊張。

更恐怖的是,除瞭通過上各種技術手段給歌手們施壓,還有制造話題、引導輿論來榨幹歌手們身上的全部價值,不管場內還是場外,不論這一屆的選手還是往屆選手,也不分國內和國外。節目開播後,熱搜話題從“歌手 婉拒名單”到多位歌手請戰,不由感慨,這個世界終於癲成瞭我不認識的樣子。

先說“歌手婉拒名單”,橫掃一大片、傷害不少人。嚴格來說,所有沒參加節目的歌手,全部中招。和其他節目不想參加、不願參加,不需要更多理由也不丟人不同,《歌手2024》更改播出方式,假如真的有這份婉拒名單,那麼拒絕的歌手都會被議論、被嘲笑、被認為是膽怯退縮。

幸好名單沒有曝光(也可能節目組根本就沒有列出來),但有心的網友不難框出來一個大概的“候選”名單。

首先有兩個“解題”的已知條件,參加過往季的那英又來坐鎮,以及參加過《我是歌手第一季》的林志炫發聲表示自己接到邀請但因為和巡演撞期無法成行。這說明往季的選手節目組會邀請,而且應該是放在優先邀請名單裡。

那麼用排除法來說,這份“備選”名單就不難統計瞭,除瞭已經涼涼的歌手外,其他參與過往季節目、仍然活躍在歌壇的歌手都在邀請之列,但首期登場竟然連汪蘇瀧、海來阿木都上場,極有可能是那些實力更強的歌手,婉拒瞭節目組的邀請。那就來數數吧。

我們簡單做瞭個盤點。

說明一下,這份統計裡,有部分歌手不止參加過一次節目,而且目前已知韓紅請戰,這一方面說明,像韓紅這樣真正有實力的歌手,是不會怕真live比賽的,所以請戰,反之,確實會有不敢參與這檔直播音綜的歌手選擇拒絕。另一方面,我真是不相信韓紅沒有接到過邀請,這太不科學瞭。那麼去掉重復的名字,最終參加過節目,但這一季沒有參加、沒有預告後面會補位,以及沒有發聲請戰的歌手,超過170位!這個數字,幾乎將國內有實力、仍活躍在歌壇的歌手一網打盡瞭,如果我是負責邀請歌手的外聯,肯定從這份大名單裡著手邀請。

再來說歌手請戰這件事。

截至發稿,韓紅、紀敏佳、江映蓉紛紛請戰,也都上瞭熱搜,看似英勇豪邁且極具正能量,但你仔細品,有沒有變味?

不過是個音綜,大傢呈現音樂、享受音樂、讓觀眾得以欣賞音樂,參與和表演的重要性,一定是大於輸贏的,這麼淺顯的道理,難道都不懂?

還用“請戰”這個詞,這個世界啊,終於癲成瞭我不認識的樣子,這是在保衛傢園保衛尊嚴不成?實在是太跑偏瞭,說好的音樂無國界呢?

而且,幾位歌手紛紛“請戰”,其實至少傷害瞭三撥人。

第一撥,婉拒名單上的歌手們,似乎就你們愛國、你們勇敢、你們有實力,我們婉拒瞭,是不是連歌手二字都不配擁有瞭?

第二撥,是首發出場的幾位歌手,確實,海來阿木、汪蘇瀧,以及有點緊張的那英沒有兩位外國歌手唱的那麼好,但你們請戰是什麼意思?“你下去、讓我來”的意思嗎?試問,請戰的人,有沒有考慮過他們的感受?第二期節目,是不是應該放棄退出?

第三撥,是參加第一期節目的兩位外國歌手,以及即將補位的外國歌手。我隻是來唱歌交流,怎麼你們開始搞國傢對立、喊打喊殺起來瞭,說好的音樂無國界呢?

好在歌手官微還清醒一點,回應最後寫的是“贏,隻是歌手的一段路;迎,才是音樂的目的地”想要扭轉已經開始搞對立的畫風。但說實話,如今的輿論風向,節目組難道不是始作俑者嗎?從實力相差如此大的首發陣容確定開始,就能預見到這一切瞭吧!

炒作如此兇猛,不如多花點心思提升歌唱質量。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